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迪庆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巷越是久远,越曲深,越蜿蜓,越斑驳,历史的 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 得越厚重。 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那么这一条条小港就是书中那一行行 的文字,需慢慢 才能 其深邃的内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才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A.积淀   沉淀          既然          美轮美奂          体味          品味

    B.沉淀   积累          如果          优美绝伦          品味          玩味

    C.积累   积淀          既然          美轮美奂          玩味          品味

    D.沉淀   积淀          如果          优美绝伦          品味          体味

  • 2、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骆驼祥子》中,当祥子遇见了忙碌一生却依然穷困潦倒的老马后,他对前途感到了失望,但最终使他彻底走向堕落的却是得知了小福子的死讯。

    B.《西游记》中的沙悟净原是卷帘大将。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面对妖魔作战勇猛、不屈服妥协,但嫉妒心强、爱搬弄是非。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二度前往非洲经商时,遇上了海盗.成为海盗头子的奴隶。后来他和另一个小奴隶佐立侥幸逃脱。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国王和大臣们都很贪婪、残忍,而且野心勃勃,党派之间相互倾轧,与邻国之间战火不断。

     

  •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jīn)

    B.昨夜见军(tiě)

    C.但当(shè)猎,见往事耳

    D.但闻(yàn)山胡骑鸣啾啾

  • 4、下列对《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官职、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降妖方法等,都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B.《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

    C.《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内容,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D.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磨难重重,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但是最终取到真经。不仅靠师徒四人永不放弃的坚毅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更是靠佛法的保佑和各路神仙的解救。

  • 5、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用“令、尊、贤”等。

    B.“燕然勒功”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窦宪破北匈奴的故事,后泛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C.“是日更定矣”“漏断人初静”中“更”“漏”都是旧时夜间的计时器具,用以记录时间。

    D.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觥”指酒杯,“筹”指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指罚酒时用的酒杯。

  • 6、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niàng)  烘托   人迹至(hǎn)   翻来覆去

    B. 临() 确凿   轻怕重(zhān) 花枝招展

    C. 悴(qiáo) 狭隘   荒不经(yǎn)   由然而生

    D. 笑() 徇职   堂大笑(hōng) 为罪潜逃

  • 7、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星期天上午,我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B. 千岛湖里,沉没了一座古城,那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C. 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辅相成,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D. 今天的荧屏,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刿曰:“未可。”齐人三。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 鄙:身份低微 B.小惠未 遍:遍及

    C.必以 信:实情 D.齐人三 鼓:击鼓(进军)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大    公将鼓 B.一战 我酌油知之

    C.长勺   然侍卫之城不懈 D.忠之也 良田美池桑竹之

    3对画线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A.那些大国是难以揣测的,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特意下令去追击他们。

    B.(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我)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C.(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我)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没有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D.那些大国是难以测量的,害怕在那儿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记叙战役的佳作。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以弱胜强的必要条件。

    B.本文详略得当。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等一概不提。文章紧扣“论战”来写,详写了曹刿的言论和其论述取胜的原因。

    C.从曹刿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借此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加突出的表现,作者更是为了对比突出鲁庄公的昏庸无能,急于求成、轻率的性格特点。

    D.“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乙)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 “春日迟迟”。

    【1】“融”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学校拟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我策划】

    请参照活动一,再设计两种与“人无信不立”主题有关的活动。

    活动一:“诚信故事我来讲”故事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场我采访】

    假如你是校报记者,现场采访参与“‘诚信故事我来讲’故事会”活动并获得一等奖的王同学,请你拟定一个有针对性的采访问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杜甫《春望》)

    (4)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巧妙地写出形势之险恶和境况之危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各科知识都保持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把学习知识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就如《论语》所言:________________。”林凡在作学习经验介绍时的一番话,令同学们深受启迪。(请从《论语》中选择合适句子作答)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以下问题。

    【文段一】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象也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zào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文段二】几个大雨点砸在他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者竖者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1)以上文段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 )       飕飕( )       zào( )

    (3)选段主人公一生共买了三次车,请你根据他的经历填空。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__________________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__________________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虎妞的钱买的。他不再去车赁车了。可是好景不长,虎妞因难产而死,他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经历了这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5)选段中的“他”是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他还出去拉车,这是为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生命自在

    丁立梅

    ①去山东,在沂水大峡谷,遇见一红衣少年。谷口,挤挤挨挨摆许多摊子,都是卖地方土特产的。红衣少年也夹在其中,只是他的摊子与众不同,他的摊子卖的是蝎子,活的,在几片草叶间蠕动。草叶子装在一个红塑料里,有点小恐怖。

    ②少年的左颊上,卧两块铜钱大小的紫红色疤痕,火烧火燎般的。他在拋一枚核桃玩,抛上去,伸手接住。再抛上去,伸手接住。乐此不疲。他的近前,围了一些游人,好奇的居多,大家看看他桶里的蝎子,再看看他。无一例外的,人们都对他脸上的疤产生兴趣:

    ③“这疤是怎么来的?”

    ④他镇定自若地答:“胎记。”

    ⑤“不会吧,哪有胎记是这个样子的?是不是捉竭子时,被蝎子咬的?”问者不依不饶。

    ⑥周围一阵轰笑。

    ⑦“不,是胎记。”他抬眼笑一笑,继续拋他的核桃玩。

    ⑧忘不了这个场景,忘不了卖蝎子的这个红衣少年,嘴唇边轻轻荡着一抹笑,他镇定自若地答:“胎记。”他坦然面对的那种淡定,让我的灵魂颤动,将来的将来,他或许会遇到辛苦万千,但我相信,他能应对自如。

    ⑨辽宁。乡下。傍晚时分。我在人家的路边瞎转悠,村庄安静,石头垒的篱笆墙上,牵一些扁豆花,紫蝴蝶一样的。墙根处,开满波斯菊,活活泼泼地占尽绚烂,红红,黄黄。夕阳远远地拋过来,石自在,花自在。心里面陡地温暖起来,哪里的乡下,看上去都让人觉得亲切,不疏远。因为它们骨子里有着相同的性情,都是愁厚朴实的。

    ⑩突然听到有歌声,在篱笆墙那边响起。歌声嫩得如三月的草芽,沾着露的清纯。我悄悄探过头去,看到一个小女孩,旧衣旧衫,正弯着小小身子,掐着墙边的花,往头上插。山花插满头。

    ⑪怕惊扰了她,我慢慢走开去。远处的山峦,隐隐约约。有两只晚归的雀,在我头顶上空“吱”一声叫,飞过去。它们落到我眼里的样子,像两朵在空中盛放的黑花朵。遥远的乡下,谁撞见了这份美?——那都无关紧要的,生命自在。

    ⑫常去一家水果摊买水果。摆水果摊的,是个女人。男人伤残在家,还有一个孩子正读中学,日子是窘迫的。女人四十上下,风吹日晒,算不得美了。可是女人却是美的,因为,她有着鲜艳的红唇,修长的黑眉毛,——明显修饰过了。她笑眯眯地坐在一排水果后,让人忍不住看两眼,再多看两眼。——美原是可以这样存在的,为什么不呢?

    ⑬女人让我想起一种花来,我不知道那花的名字,它或许本来就没有名字的。深秋的一天,我偶然撞见它的盛放。花小得像米粒,若不细看,就被忽略了。花长在路旁,在一棵冬青树的后面。冬青树枝繁叶茂,像一道厚重的门,把它给遮掩了。可是,它开花了,一开就是一片,粉蓝的,像米粒一样撒落。娇小,精巧。美好自在。

    1阅读全文,梳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 点

    人物

    生活境况(或外貌缺陷)

    精神面貌

     

    沂水大峡谷

     

    (1)___

     

    (2)___________

    ①抛玩核桃,乐此不疲

    ②微笑应答

    (3)__________

    (4) ______

    小女孩

    穿着旧衣旧衫

    (5)___________

    常去的水果摊

    摆摊女人

    (6)__________

    装饰面容,笑迎来客

     

     

     

    2丁立梅的文字,笔触细腻,充满真情和诗意。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问题。

    (1)歌声嫩得如三月的草芽,沾着露的清纯。(此句写出了歌声怎样的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她笑眯眯地坐在一排水果后,让人忍不住看两眼再多看两眼。(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⑨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联系阅读有助于理解感悟。下面是七年级上册中学过的三篇课文,哪篇的主旨与本文有关联性?请你从中挑选一篇,说说关联的依据。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济南的冬天》   C.《植树的牧羊人》

  •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枯荷有意

    王宏启

      ①进入玄武门,路左一侧,是一片荷池。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

    ②老师说:“就在这儿坐一坐,看看枯荷吧。”

    ③周末,徐老师从苏中宝应来南京看病。我提出到医院附近的玄武湖走走,散散心。

    ④清澈的湖水,西斜的秋阳,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打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

    ⑤老师问:“还记得李商隐的诗句吗?”“您是说‘留得枯荷听雨声’吧?就这一句,您曾经足足讲了一堂课呢。”

    ⑥我约略懂得老师此时的感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和同学们,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高举红旗,唱着激昂的歌曲,从省城南京奔赴水乡宝应,成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⑦徐老师就住我家,接受我母亲的再教育。当时,我母亲是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却不识字。于是,我们家成了有趣的家庭学校。白天,我母亲教她识庄稼、干农活。晚上,煤油灯下她教母亲和我一起识字写字。

    ⑧记得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兴修水利,每个知青分得一段沟渠,标准和农民一样,宽三米深两米。徐老师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四左右,站在渠底,根本看不见她的头,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有时一长串泥浆会从她的头顶一直流向她的脸、她的全身。母亲看到徐老师的狼狈相,实在不忍心,常常过来帮她完成任务。一年后,由于村办小学缺老师,在母亲极力推荐下,徐老师成了代课老师。几年后,徐老师从村小学调入乡初中,又调入城郊中学,再调入县中。记不清是哪一年的秋天,徐老师和一位当地的老师成了家。

    ⑨面前的枯荷,令我想起四十年前徐老师讲枯荷听雨的情景。她专门选择一个雨天将我们带至池塘边,现场讲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四十年后,面对眼前的枯荷,她却沉默不语。老师满头白发,就像这些枯荷,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

    ⑩此时我想,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秋的丰硕之后,留给冬季的已是满塘枯荷。然而,枯荷在凝寒的秋水中却风骨依旧,坚守着本性中的韧性与坚毅。枯荷虽败,那长在地下的茎,正浸润着节气,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雨打残荷,那是在演奏生命的旋律;枯枝蘸水,那是在谱写崭新的乐章!

    临走时,我和老师不约而同地又回望了一眼池塘里的枯荷,那简约的枝干、别致的线条、自然的姿态,契合着天光水色,呈现出特别的美。真可谓: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选自《扬子晚报》2017年12月7日B03版)

    1文章⑥-⑨段主要写了徐老师的哪些旧事?

    2简要写出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请分析加点的“剪”字的表达效果)

    (2)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4联系上文,写出你对“生而为荷,枯也有意”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你无意中得到了一个智能机器人——“精灵1号”,它拥有非常非常多出人意料的本领。这一天,你把“精灵1号”带进了校园……接下来会发生怎样奇妙的事情呢?请发挥想象,以“精灵1号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故事。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想象合理,叙事条理,中心突出;③书写工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