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迪庆州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对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将华为的包裹转运至美国一事,相关机构表示不会袖手旁观

    B.晚会上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如诉如泣,尽管乐声戛然而止,却让人回味无穷。

    C.临近期末考试,各种复习资料相辅相成地堆在同学们的课桌上,形成一座座“小山”。

    D.学生的穿着应该大方简洁,符合身份,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故意不修边幅

  • 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之所以不怕野人的攻击,是因为入口的扶梯上通有高压电。

    C.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同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老马和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D.在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对他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亚,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创始人,与弟子们热心救世,力阻诸侯战争。

    B. 《孔乙己》选自《呐喊》,通过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讲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C. 《威尼斯商人》是德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其中的人物夏洛克是著名的吝啬鬼。

    D.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学会驯养、繁殖山羊来获得肉、奶和奶酪。

  •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B.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 5、下列对《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写各拉丹冬常年严寒,气候变化多端,从侧面突出了登山的困难。

    B.文中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写冰塔林,先写了冰洞内部景色;然后写冰山山壁上的图案。

    C.文中“我”对雪峰行“跪拜大礼”,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冰雪世界的神秘气氛和大自然的深不可测,心中虔诚之意油然而生。

    D.本文赞美了雪山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 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A.诗中“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B.诗中多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这首诗塑造了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这一人物形象。

    D.这首诗繁简安排极具匠心,着墨较多的是木兰的军旅生涯和战斗过程,突出对木兰勇于担当的颂扬。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妹(jiě)       傥(tì)            (jüé)       淋漓(kǎi)

    B.制(è)        (jiàng)       间(bì)        大悟(chè)

    C.序(chì)       进(pián)       (jiào)       花香语(1iǎo)

    D.晕(xùan)   刻(qīn)        (jī)          彬有礼(bī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孙武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书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令持戟 持戟:拿着戟

    B. 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 左右:身边的人

    C. 约束既布 既布:宣布完了

    D. 见且斩爱姬,大骇 大骇:非常震惊

    2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B.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C.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D.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明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因为他精通兵法,所以被吴王阖庐接见。

    B. 孙子告诉那些妇人,向前,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向左向右,就看左右手所对的方向;向后,就看背所对的方向。

    C. 孙武在反复交代清楚规则后,妇人们仍不遵照号令行事,于是就杀了两队队长以威慑吴王的两个爱姬听从他的号令。

    D. 吴王终于任命孙武做了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游凤林寺西岭》,完成批注。

    游凤林寺西岭

    【唐】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批注一】首联紧扣诗题,“喜”字点明全诗情感基调。

    【批注二】颔联景中融情,满目青山,一片明丽。

    【批注三】颈联直抒胸臆,“(1)_____”“(2)____”字再次表明同游山水的乐趣。

    【批注四】尾联“招”字用得有趣,(3)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非遗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明代有一秀才,某日住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材料三:2016年8月24日起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放“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该系列公益广告表现形式新颖,央视主持人以秋天的古诗词引入,将节气内涵娓娓道来,语言优美,尽显古典风韵。“央视公益传播”微信号推送后,一天内阅读量破万,网友表示耳目一新,真是看不够。

    1阅读材料一中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标点使用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列节气中选出合适的一个填入材料二中的____________”处,把秀才的上联补充完整。

    A.白露   B.小雪   C.立冬     D.小寒

    3秋季节气的公益广告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后,央视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冬季节气的广告词。请根据材料三中对“立秋”的电视广告词的点评,仿照示例从以下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完成你的广告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秋广告词示例:云天收秋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是个收获的季节,谚语里就有立秋十天遍地黄,饱满的稻谷,如金的秋阳也将来年的希望染成金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3)孤山寺北贾亭西,            谁家新燕啄春泥。

    (4)杜牧在《泊秦淮》中表现出对朝廷上下醉生梦死的深重忧虑的句子是: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

    (1)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_____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项是____

    A.《孔乙己》   B.《父亲的病》   C.《藤野先生》 D.《范爱农》

    (3)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请写出划线的代词指代的人物

    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选文中的“他”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来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流浪地球”主题阅读

    (甲)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梗概

    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太阳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然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乙)刘慈欣在2000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会上的发言(节选)

    《流浪地球》这篇小说是一个设想中的系列的一篇,这个系列叫“末日”,是以太阳灾变为题材,描写人类用各种方式逃生的过程。一个人的末日体验是很珍贵的,那么全人类的末日体验呢?能够带来这种末日体验的,只有科幻小说,这也是我构思这个“末日”系列科幻小说的初衷。

    科幻小说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和读者都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这就是我热爱科幻的原因。

    当科幻由爱好变成事业时,我发现有许多微妙的平衡需要掌握》这其中包括作品中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而我现在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它们或多或少地背叛了我自己的科幻理念。对于我这样一个在科幻之路上践涉多年的作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当然,科幻文学从本质上说又的确是幼稚的,它所要表现的,是童年时代的人类面对广漠深邃的宇宙所产生的好奇和恐惧,以及探索的冲动。

    在这样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料学和哲学都很幼稚,科幻作为表现这两者的唯一一种文学形式,浸透着稚气也就不奇怪了。未来人类的科学发展到极致,宇宙的一切毫发毕现之日,也就是科幻消亡之时。

    (丙)电影《流浪地球》相关评论

    电影《流浪地球》于农历大年初一上映,在上映初期排片和标房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实现逆袭,排片量和票房逐日提升。目前,《流浪地球》票房仅次于《战狼2》,位居中国影史排行榜第二位。

    “它实现了精准的类型控制,而且达到了行业很高水准,迈出了追赶好莱坞顶级制作的一大步。”—一李兆欣(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

    “求编剧,人类都快失去地球了,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请别再强调这点家庭琐事和煽情烂梗,浪费了刘慈欣原作的宏大主题。——迷眼看青山

    “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仅是人类自救,而且是和地球一起逃离的故事,同时,它仍然是父子故事,但父子故事放在了中国的血缘当中。”—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爆好级好看!大刘对此片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这是他作品改编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首部科幻片。大刘的作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希望这真的能为中国科幻片的开始。”——香水瓶

    “这个设定本身带来的那种悲壮甚至一丝浪漫感全被空洞到不行的台词给毁了”——qw0aszx

    “科幻层面没有任何想象力可言,基本就是又让我看了一遍《红海行动》。”——L00K

    1阅读(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流浪地球》以“太阳即将毁灭”为背影,给读者带来一场全人类的末日体验。

    B.刘慈欣热爱科幻是因为他认为在科幻中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

    C.因为宇宙广漠深邃、充满未知,所以科幻文学永远会浸透着稚气。

    D.小说《流浪地球》将整个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的情节,是科学性与文学性平衡的体现。

    2请根据(乙)文画线处刘慈欣对科幻的认识,推断下列情节最不可能出现在大刘科幻作品中的一项是(   )

    A.一位工程师凿穿地心,建立了沟通南北半球的地球隧道。

    B.人类在未来进行意识上传,植入金属支架,在世界中趋向于虚无。

    C.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阈值,触发了宇宙预警系统的报警。

    D.吞食者准备来到地球并吞食地球人,地球人试图用地球文明感化吞食者。

    3请结合(丙)文内容,概括电影《流浪地球》票房大卖的原因。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记一辆纺车

    吴伯萧

    ①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②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那个时候在延安,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

    ③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在延安的人,吃得饱,穿得暖。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④大家用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纺的棉纱合线,织布。同志们穿的衣服鞋袜,有的就是自己纺的线织的布或者跟同志换工劳动做成的。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衣服只要整齐干净,越朴素穿着越称心。在延安,美的观念里有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

    ⑤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纱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者棉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⑥纺线也需要技术。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摇车抽线配合恰当,成为熟练的技巧,可不简单,很需要下一番功夫。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人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可是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直等到纺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的。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光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⑦就这样凭劳动的双手,自力更生。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使大家认识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在劳动的过程里,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去斤斤计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⑧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⑨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选自《吴伯萧散文选》,有删改)

    【1】纺线是“很有兴趣的生活”,对此,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2】文章第⑧段写“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是否与文章开头重复?为什么?

    【3】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原句: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

    改句:破旧的衣服,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就洗,破了就补,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多年。(改句能否替换原句?为什么?)

    (2)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从修辞的角度)

    【4】跟困难作斗争是艰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其乐无穷”?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作文。

    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历尽艰辛也要把台阶建成的父亲,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的阿长……他们都是“小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这样的“小人物”,写一写他(或他们)的故事,说一说那些感动你的细节,谈一谈你从他(或他们)身上得到的感悟。

    请将题目“这样的人让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否则会被扣分;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