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办案人员毫不懈怠,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B.《牛铃欢歌》中那铃声就像一串串丰收的乐曲,流淌在文山壮乡苗岭之间。
C.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全班同学都觉得李明提出的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2、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B.经典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C.读经典作品,或许会有隔膜,这可能是时代变迁或语言形式上的生疏。
D.为消除隔膜,我们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B.不能表达真实的意图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保持缄默,不说违心的话。
C.站在万绿湖畔,眼前一碧万顷,浮光掠影的景象让人沉醉。
D.一名优秀的翻译,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对文学拥有深厚造诣,文言文到现代汉语再到翻译的过程,有一点点的误差,表达的含义就会大相径庭。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B.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李彬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C. 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 短短两年,他以2亿自有资金获取了10亿巨额利润,这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5、下面空格处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 )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 )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 ),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A.缀着 竖立 寂静 呐喊
B.放着 矗立 平静 呜咽
C.缀着 矗立 寂静 呜咽
D.缀着 树立 平静 咆哮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 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C. 《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看风使舵,冷静救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
D. 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企盼 口头禅 花枝招展 拙拙逼人
B.娇媚 坐右铭 油然而生 各得其所
C.祷告 夹生饭 喜出望外 混为一谈
D.分歧 露马脚 戳然不同 疲倦不堪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濡须之战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①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②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蹙:紧迫。②笺:书信。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 岸 击 贼 洗 足 入 船 何 用 坞 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曹操欲东兵(_______)
(2)不暇及水(_______)
(3)号步骑四十万(_______)
(4)操语诸将(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权为笺与操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其得入船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C.率众七万御之 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乃撤军还 乃入见(《曹刿论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兵有利钝,战无百胜。
(2)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5】请结合《孙权劝学》与本文内容,说说曹操为什么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赏析“宵眠抱玉鞍”中“抱”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衬托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10、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近三年咨询办理遗嘱人数 图2 立遗嘱人年龄分布
【材料二】
据中华遗嘱库的案例,年仅21岁的王先生是“00后”立遗嘱人群的其中一员,他在2021年自己生日那天立下了遗嘱。他表示,此前看到一则新闻说丈夫去世了,妻子挨个银行去查询丈夫是否还有存款。王先生担心要是某天突发意外,那么卡里的钱到底该怎么办呢?
【材料三】
在陈凯看来,立遗嘱或许不意味着人们对于死亡没有了焦虑和恐惧,而是他们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
【材料四】
分析发现,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向仰慕的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的,等等。
(1)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依据材料二、三、四,说说你对材料一中这种现象的看法。
11、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并谈谈你的启示或感悟。
篇目 | 求学历程 | 启示(感悟)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就读于三味书屋。 | ⑤____ |
①《____》 |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物铁路学堂。 | |
②《____》 | 先入东京弘文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因③_____和“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人生重大抉择④_____。 |
13、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记得刚上高一那年,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而我,独在教室一角,鸵鸟一样将头埋在臂弯里。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但现在,我突然对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人大了,自尊心更强。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明天,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我也决定辍学,到武汉去打工。我这么想,心里就坦然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头便睡。
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亲就说来杭鸡,说他打算办个养鸡厂,先是买来杭鸡蛋,多少天孵出小鸡,多少天小鸡长成大鸡,多少天大鸡下蛋挣钱,同时孵更多的小鸡。我了解父亲,他怕有康担心他还不起钱,便在借钱之前,用来杭鸡作铺垫。
我到现在也不知来杭鸡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来杭鸡”三个字,是不是这么写。偶尔有人进来买东西,父亲停下来,等那人走了,他再接着他关于来杭鸡的描述。有康下了床,站起来,不断地打着呵欠,还斜眼扫着父亲,这是在下逐客令。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民国时通往麻城的商道,早就不从这里过,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垸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月缺一角,天并不晴朗,不时有淡黑色云朵在月前掠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亲说。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垸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在那里,我将坐上去武汉的汽车。
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我懂父亲的心,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这朵金黄色的油菜花。村子像一幅以绿为主色调的油画,美得令我心动。
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阳光洒在油菜花上,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心田。我感到它的清凉。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心里陡起一股希望,像金黄色的火苗在燃烧。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眼泪悄然流出来,滴落在我的手背上,滴落在野草上,滴落在拔去野草的新鲜泥土上。
父亲提起蛇皮袋,将我拽起来。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时光逝去二十余年,我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七十多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父亲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
父亲只种油菜。
【1】从“原因——结果”的逻辑角度,梳理选文的情节结构。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
【3】文中写道:“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结合语境,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4】“父亲向有康借钱”的情节写的细致详尽,几乎占了大半篇幅,选文却为什么以“父亲的油菜花”为题?
14、油菜花开,载动如海乡思
何亚兵
①今天我已无从溯源老家“塔龙湾”这个村庄名称的来源,也很难探寻村口土地庙被称为“龙庙”的初因,更不用说去索求村外“龙沟”和“龙潭”两条河流名称背后的故事。我只知道,龙庙里土地公坐镇一方,村外龙沟与龙潭两河遥遥相望,以并行的姿势将田野二分为三,日夜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物,那些长的鱼,短的虾,那些红的花绿的草,那些飞跃或潜伏的虫子,那些养活村人的菜蔬和庄稼……
②(甲)故乡的油菜花就在这里盛开着,年复一年。或许“龙”确乎有玄妙的加持效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格外丰饶,就是这寻常的油菜花,也显得比别的地方要茂密,要醒目,要浓烈,有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我看过不少地方的油菜花,婺源的梯田花海是一种小巧精致之美,罗平的万亩花海是一种大气磅礴之美,汉中的盆地花海是一种金装艳裹之美,兴化的千岛花海是一种碧水黄衫之美……各有各的美,却都少了一种灵魂深处的震撼,因为这不是故乡的油菜花。故乡的油菜花被乡愁浇灌着,在游子心头盛开绽放,年复一年。
③(乙)和朋友一起去某著名油菜花景点赏花,那油菜花海名不虚传,铺天盖地,汹涌步群,让人叹为观止。或许是为了提升内涵,不少仿古建筑前后也都栽满了油菜花。红瓦青砖白墙,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格外引人注目。有那么一刻钟,会生出穿越千年的错觉,似乎正附体在王维或者孟浩然身上,心中涌动出无数的诗意来。
④(丙)脱离土地进入园圃或者花盆,告别乡村和农人进入城市,就再也感受不到其中的质朴情韵,更不消说寄托如海的乡情了。所幸,现阶段油菜花的经济价值远胜观赏价值,除了少数人工打造的景致,更多的油菜花海依然绽放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上,安心等待一场孕金化油的盛宴。
⑤(丁)某年春节,去离家十数里的桂坝走亲成,表弟陪我在江堤上溜达。江水微澜,春风浩荡,不远处江心洲上的油菜花竟早已星星点点,在一片翠绿的菜叶里如火苗初生,别有一番意象。表弟告诉我,若夏季雨大水猛,这江心洲作泄洪之用,这些作物就是辛辛苦苦百忙一场。但是村人不在乎,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在田间地头,在坑洼旮旯,在所有目见的缝隙里播种希望;油菜花也不在乎,只要有地方,它们就会拼命生长,迎着阳光,迎着风雨,只为开花结籽,回馈村人以希望。这些,恐怕只有村里人才懂,只有在外的游子会懂。
⑥离开故乡的日子里,季节与年轮的界限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偏偏,记忆里的季节是那么分明,年轮是那么清晰。我会在脑海中想起故乡的各种风物,各色不知名的花草,以证明自己并不曾在时空中远离。我会想,春天院子里落英缤纷的桃花,夏日屋后洁白甜腻的一树槐香,秋季篱笆边上的粉色墙角蓉,冬夜窗外飞舞飘逸的雪瓣,还有那早年间覆盖了整片田野的红花草……只要这些花草还在脑海飘荡,故乡就不曾把我抛弃和遗忘。
⑦就像油菜花开,随风起伏,载动如海乡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油菜花的美不只是花开之美,最美处还在于菜籽的惠民之美。”这一句应放在文中的___________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我看过不少地方的油菜花”?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5】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15、真理是一种光,信念是一种光,经典是一种光,高尚的道德、人格、思想也是一种光……生命因我们对于光的追求而精彩。
请你以“我是追光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适当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增强表现力;(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别和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