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德阳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而且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 2、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yùn)   芽(nèn)   清(chén)  咄逼人(duó)

    B. 聚(zǎn)   田(qí) 落(zhāo)  风餐露宿(sù)

    C. 时(shà)   蔽(yìn)   斜(qī)   然大悟(huǎng)

    D. (záo)   倜(dǎng) 如(pì)   人迹至(hǎn)

  •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努力不止的样子是最美的。努力过后,这个世界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_____,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是任你挑选的。_____那种只是把想法停留在想法阶段,或者是_____的人,看到的世界只会是小小的一方,_____难以有所突破。

    A.开启 但 默守陈规 永远

    B.敞开 而 安于现状 永远

    C.开启 可 安于现状 终于

    D.敞开 却 默守陈规 终于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盘桓       腈纶       前仆后继       锐不可当

    B.拙劣       瞭望       郑重其事       攻艰克难

    C.蔓延       分歧       歇斯底里       相德益彰

    D.治裁       契合       根深蒂固       名符其实

  • 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论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______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A.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能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

    B.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

    C.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为什么可以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

    D.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是否可以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

  •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

    B. 由于小李苦干加巧干,所以半年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C.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D. 中国人民对于姚明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卿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讲了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句中字词解释有误的是 (   )

    A.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信:真)

    B.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强大)

    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致:达到)

    D. 学固岂可以少哉(固:本、原来)

    2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B.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C.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D.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3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 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 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4把下面的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⑵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似雪”“如霜”两词的表达效果?

    2诗的颈联写“吹芦管”,对周围环境和征人分别起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快起来

    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这是选自   的《太阳的话》,他的成名作是《   》。(2)全诗运用修辞手法以及作用是什么?

    他在家中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冈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是梁山泊一名勇猛的虎将。

    (3)猜猜他是谁?绰号是什么?

    (4)他“醉打蒋门神的”原因是什么?

    (5)下列水浒英雄的绰号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扈三娘——母夜叉 B.宋江——及时雨

    C.杨林——锦豹子   D.吴用——智多星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回答文后问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

        ①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在中国,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表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往往只追求现实的结果,把结果看得非常重,以致我们无法享受过程。

    ②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这是中国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句话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④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

    ⑤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⑥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⑦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剧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有一种美妙的意境。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受排斥,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⑧总之,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我们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直接证明了哪段的哪句话?

    【3】第⑦段的论证思路很清晰,请用“首先”“然后”“最后”三个词做连接,表述出这个思路。

    【4】以下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从当下现象和参与奥运听到的一句话写起,引出了论证的话题。

    B.文中有好几处问句,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推动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C.第⑥段引用岳飞的例子,属于反面举例。

    D.第⑤段的观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和第⑦段的观点“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是递进关系,这两句,形成了明晰的论证层次。

    【5】第⑦段中讲到苏轼,“他屡屡受排斥,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请举出一篇佳作的名字支撑作者的观点。

    【6】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别人的一棵树

    黄兴旺

    ①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

    ②自尽前,他嚎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

    ③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④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就对树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于世,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

    ⑤树说:我死倒是极其容易,但这崖边便再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它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

    ⑥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⑦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

    ——选自《山西经济日报》

    【1】文章第三自然段借树之口来描写悬崖的环境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2】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选择其中一题)。

    (1)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就对树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于世,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

    (2)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

    【3】每个生命都承载着独特的使命,文中的“树”承载着“两只喜鹊”的使命,我们的生命也同样承载着光荣的使命。看完文章,你或许也有所悟。请你谈一谈你的感悟。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有___________相伴,真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