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乐拿着甲、乙两副眼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下方纸板上承接到它们的“影子”甲′、乙′,如图所示。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甲对光有会聚作用,是近视镜
B.甲对光有发散作用,是近视镜
C.乙对光有会聚作用,是近视镜
D.乙对光有发散作用,是近视镜
2、合肥地铁1号线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图示为一列正在缓慢进站并载有乘客的地铁,小李同学坐在该车的座位上。在进站过程中,对该列车和小李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李同学相对站台是静止的
B.小李同学以座位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C.以站台为参照物,地铁和小李都是运动的
D.小李以地铁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相对站台又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绝对性
3、如图所示,小明用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窗户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窗户在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窗户在透镜的焦点上
D.窗户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水中桥的倒影
B.水中“弯折”的筷子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雨后的彩虹
5、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①④
C.①
D.②③
6、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捕鱼时的情形。针对这情境,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岸上的人看到白鹭的倒影,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人们能看到空中的白鹭,是因为光照射到它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
C.空中飞行的白鹭看到水中的鳜鱼,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D.空中的白鹭俯冲捕鱼时,距水面的距离越近,它在水中成的像越大
7、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盐水,甲容器中盐水的密度为,乙容器中盐水的密度为
。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容器中,如图所示,当鸡蛋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内底部的距离相等,两容器内盐水对容器内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和
,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和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一直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运动了1.5km处相遇
C.前5min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相遇一次
9、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热的是( )
A.液化和升华
B.升华和凝华
C.凝华和液化
D.凝华和汽化
11、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纸币真伪的是(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12、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3、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如图3),新晋“太空教师”桂海潮、景海鹏、朱杨柱在梦天实验舱内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宇航员的声音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14、下列词语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镜花水月
D.树影斑驳
15、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终点时的速度为8m/s,则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7m/s
D.8m/s
16、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体积之比是2:5,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5:6
B.6:5
C.2:15
D.15:2
17、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10cm
B.行走一步的距离约0.5m
C.步行的速度约15m/s
D.身高约为160dm
18、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80g铁块带到月球后,质量变小
B.钢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密度变小
C.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19、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B.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20、长汀旅游已红遍全国,甲、乙是游客用同一架焦距不同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 到母亲园雕塑的画面,关于此画面,下列正确的是( )
A.拍照的雕塑处于相机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拍摄甲画面时,雕塑和相机的距离比拍乙远一些
C.拍完甲之后再拍摄乙照片,需要将相机镜头缩短
D.拍摄画面时,相机成的像是雕塑倒立缩小的虚像
21、适合人喝的温水的温度范围是( )
A.
B.
C.
D.
22、下列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2s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8km/h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5cm
D.课桌的高度为3m
23、如图是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在微重力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从前方能看到水球中的像,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4、在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我市城区一角时,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
25、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至预定轨道,如图所示。在火箭加速上升时,其携带的卫星的机械能随之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卫星受到的力______平衡力(选填“是”或“不是”)。
26、常用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在图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_,温度计乙的读数是______。
27、如图所示,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下方,纸上呈现一个圆光斑,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1)图中的透镜是___________透镜;
(2)若透镜焦距小于L,透镜逐渐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___________(填光斑大小变化情况);
(3)若透镜焦距大于L,保持透镜到纸的距离不变,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同类型透镜,会看到光斑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玉笛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9、家用液化气是通过对液化气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后贮存在钢瓶中的。
30、如图所示,随着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铃声逐渐变 ,说明声音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 (能/不能)直接对话.
3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电线的直径,缠绕了20圈,线圈的长度是______cm,电线的直径为______mm。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32、在听歌唱家韦唯和谭晶演唱时,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她们声带________而产生的;人们能区分韦唯和谭晶的声音,是由于她们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
33、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10N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静止不动;当把拉力F增大为15N时,物体向左直线做匀速运动;当把拉力F增大为20N时,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4、人体发热时,常用“冰袋”和“退热贴”作为物理降温的工具。 当接触人体后,“冰袋”中的冰块会________,“退热贴”凝胶中的水分会________。(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这两个过程都吸热,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35、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细线和若干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2个钩码,在E点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请判断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填选项)。
A.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到普遍规律
B.单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乘
(3)取走挂在E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再一次在原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N。
36、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中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
(3)回家的路上观察到交通灯的三种颜色与色光的三原色 (填“完全”或“不完全”)相同.汽车的后视镜是 镜,可以 视野.在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减少 污染.
(4)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m;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汽车的速度是 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37、家住山区的小明星期天上午8∶00出发,骑车去亲戚家,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的路,最后是下坡路,于9∶00到达。若三路段的长度相同,且他在三个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则8∶35时他行进在哪一路段?
38、秭归是全国闻名的脐橙之乡,一年四季都可以尝到不同品味的脐橙:春季有伦晚,夏季有夏橙,秋季有九月红,冬季有纽荷尔和长虹,脐橙已成为秭归的一张名片。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想测量一下脐橙的密度。他们将一个脐橙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烧杯来测量脐橙的密度。他们用天平测出该脐橙的质量190g,测得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是440g,他们用大头针把脐橙按入烧杯里的水中,当烧杯停止溢水后取出脐橙,测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脐橙的体积与密度分别是多大?
(3)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比脐橙的实际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39、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30°角的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
40、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P为镜前的一点,试画出从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线的光路图。
41、在图中,画出吊灯静止时受到的拉力F 和重力G 的示意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