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样”。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一样,被安葬在朝鲜桧仓的烈士陵园。毛岸英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A.“党的好干部” B.“铁人” C.“最可爱的人” D.“两弹元勋”
3、“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缘于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4、“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十年探索时期
C. 土地革命 D. 改革开放时期
5、1956年,荣毅仁将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红色资本家,他的举动属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C.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7、如果要拍摄一部新中国成立后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的影片,以下最合适的素材是
A.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B.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C.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D.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 科教兴国 B. 高等教育 C. 可持续发展 D. 九年义务教育
9、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列依次为( )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10、《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港澳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经济制度
D. 生活方式
12、以传统挂炉烤鸭闻名世界的全聚德创建于 1864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 全聚德的经营已经岌岌可危。于是,1954 年它成为了第一批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政府注 入资金以后,全聚德又重新发展起来。这一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
A.1949
B.1947
C.1984
D.1997
14、下列关于中共“七大”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党的大会
B.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党章
C.大会选举了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D.大会历史性的贡献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②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赎买政策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没收政策 D.“文化大革命”
17、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下列选项中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B.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病
18、“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巴黎和会
C.慕尼黑会议
D.希特勒上台
19、进入21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③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④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应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讹诈
D.对付美国的“冷战”
21、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到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4、(___________)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25、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6、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7、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8、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9、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_______________(会议)上制定的。
30、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32、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初的哪一行为说明中国在追赶世界的脚步?这一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发展?
(3)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3、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正所谓“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
港珠澳大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什么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支撑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着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的可信赖的伙伴。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困防,是全国上下的共同责任。
(2)据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有哪两位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当代中学生能学习到哪些有用的精神?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
(1)材料一歌曲《社会主义好》之所以流行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所取得巨大建设成就,请你任举一例说明。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