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反映出邓小平的思想是
A.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经营责任制 D.改革分配制度
3、“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建立经济特区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特别行政区
5、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为。”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6、九(1)班同学为了一个研究性的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改班级研究的课题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土地改革
D.国家资本主义
7、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党的十九大 B. 党的十八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9、如图可以用来探究
A.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人民空军建设
C.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10、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 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 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12、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13、“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下列口号能反映材料中的“时代精神”的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一国两制” ( )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15、2018年3月,召开了第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史上,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北平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16、下列会议与其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 会议 | 内容 |
A | 2002年,中共十六大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B | 1992年,中共十四大 |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
C | 1982年,中共十二大 |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D | 1987年,中共十三大 |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A
B.B
C.C
D.D
17、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8、小明同学参加历史知识答题竞赛,其中有一道题这样问道: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选项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19、我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以后
20、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2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2、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_____的推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4、“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6、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7、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8、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0、中美建交
(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
③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2、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列举两位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4、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它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周刊封面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辉煌荣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进入了北平”预示着什么?
(红色基调) 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2)“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下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3)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外交转机) 1972年2月6日。《时代》 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溘然长逝) 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之后中国领导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