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26届联合国大会
2、国有企业改革首先从什么开始
A.改革经营模式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3、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用表格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使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完成表格中①②③对应的知识( )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建立经济特区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①)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天津、上海等(②)沿海港口城市 |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
开辟(③)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A.广州 14个 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湛江 4个 沿海经济开发区
C.海南岛 14个 沿海经济开放区
D.海南岛 5个 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5、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
A.改变社会性质
B.创办近代企业
C.开创民主政治
D.促进思想启蒙
6、以下图片和材料所反映内容有助于我们探究的共同主题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五四运动的背景
C.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政策是
A.手工业合作化
B.公私和营
C.承包制
D.赎买政策
8、“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 邱少云
B. 雷锋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土地改革
10、下列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内容的是
①速度变化
②规模变化
③结构优化
④动力转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小彤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如图是该书的目录节选,下列史实不符合第一章内容的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
12、最早提出“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是中共(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3、下表所示,不同时期居民家中“三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时期 | 20世纪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三大件” |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 手机、空调、汽车 |
A.文化教育进步
B.饮食结构优化
C.经济快速发展
D.国际地位提高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A.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 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C.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D.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16、 司令员彭德怀曾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空白横线处应填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7、宋庆龄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建立起了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8、“它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它”是指
A.海关
B.口岸
C.经济特区
D.通商口岸
19、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舞台剧和小说,如《林海雪原》、《红旗渠》等。这得益于当时实行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改革开放政策
C.“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20、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 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1、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______。
2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4、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5、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6、下图人物是_____,他的_____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__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8、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__》,会议还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0、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31、写出下列描述对应人物:
(1)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2、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为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我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哪一个重要文献?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何时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这部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3、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经历69个春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2)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而实行了什么计划?列举这一计划实施取得的成就一例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2017年,我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4、材料分析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出现在 时期;焦裕禄是 时期的模范人物;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是在 时期。(横线上只写图中序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见如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导致1957年、1984年、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