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做出的决定为
A. 必须参战 B. 不易参战 C. 参战损害极大 D. 不参战利益极大
3、1978年,河南全省粮食总产量仅2097.4万吨,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83年,河南粮食产量就已达到2904万吨,扭转了河南长期吃外省粮的局面。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
A.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央对河南进行的经济支援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宪法学者们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就1954年宪法的历史特点、基本内容及其实践等重要问题作了探讨。这充分说明了第一部宪法
A.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B.表达了党的意志
C.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颁布的 D.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刘少奇冤案平反
D.粉碎四人帮
6、“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7、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8、20世纪九十年代初,面对有的群众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质疑,邓小平发表重要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谈话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C.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D.开启了开放的进程
9、下图所示漫画《吊高球》反映的历史是
A. 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B. 中美关系缓和
C.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D. 蒋介石阻止了中美交往
10、1987年,台湾地区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A. 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B. 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C. 港澳已经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 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形成
1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12、根据十九大报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
A. 新征程 B. 新阶段 C. 新时代 D. 新方位
13、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也没有完全停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②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这些人物有( )
①王进喜 ②邱少云 ③雷锋 ④焦裕禄 ⑤黄继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16、陈兼在《对“冷战”在战略层面的再界定》一文中提到“美国外交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以对华政策及东亚战略的调整为中心,发生了‘选择性收缩’为基本特征的重大转变。”这其中包括
A.缓和了和中国的关系 B.美国出兵朝鲜,发动朝鲜战争
C.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结束了与苏联在全球的对抗和竞争
17、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
A.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B. 《运动员进行曲》
C. 《义勇军进行曲》
D. 《分列式进行曲》
19、2012年我国第一艘_____交接入列( )
A.导弹驱逐舰
B.巡洋舰
C.核潜艇
D.航空母舰“辽宁舰”
20、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任用的重要文件是( )
A.《宪法》
B.《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临时宪法》
21、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体制。
23、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4、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5、________年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6、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7、观察下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图
A.中朝边境:鸭绿江
B.《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28、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9、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30、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3、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推迟到5月21日在北京召开。请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湖。“10、9、8……”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村料一的人群是在庆祝什么事件?材料中的“一个半世纪”怎样计算?
(2)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3)“MAC.AU”是哪个殖民者掳去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
(4)香港、“MAC.AU”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