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滴水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______________。
①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已经被“压缩”进一个小水滴之中
②我们的眼睛不过几厘米大小,却能看到整个星空,只有整个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空间的每一个点上,这才有可能
③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
④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⑤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
A.③①⑤②④ B.①④⑤③②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②⑤④
2、古琴的音律是五音十二律,下列选项中属于五音的是?( )
A.商 B.角(jué) C.乐 D.羽 E.宫
3、下列各项中画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A. 具体而微 B. 事无巨细
C. 滴水不漏 D. 真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③在高三学生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④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湖南实现加快发展的终南捷径,不二法门。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悦亲戚之情话 B.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D. 既窈窕以寻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水电八局,谭靖夷近乎苛刻的严谨、近乎固执的“必须到现场”原则,都是出了名的,他一贯要求把工程建设成“无瑕疵的艺术品” 。
1956年,谭靖夷第一次主持修建大坝——流溪河电站拱坝,他要求拱坝模板安装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虽然当时施工条件十分简陋,流溪河大坝浇筑的混凝土却堪称一流。1989年和2008年,谭靖夷两次重访流溪河工程,廓道仍然滴水不漏。2008年坝面的混凝土试件试验表明,混凝土强度并没有衰减,而是提高了。他称这座青春不老的大坝为“一生中最满意的一座大坝”。
谭靖夷平时待人很客气,但是涉及工程,却一点也不饶人,大家都“怕”他。“混凝土毛面,检查工程时他都是要用手去摸,谁敢有丝毫糊弄?” 水电八局原总工刘炎生,从乌江渡开始与谭靖夷打交道,提到谭靖夷,总有点不自觉的激动。虽然“怕”,但大家又喜欢听到谭靖夷的意见和建议。水电八局总工程师涂怀健说:“谭老的意见不仅权威,而且绝对公正。”大家“怕”谭靖夷的,还有他的固执。无论年纪多大,谭靖夷都会出现在他指导的大坝工地上,无论道路多么难走,他都要去工作面查看。
由于长年坚持游泳和跑步,谭靖夷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即使到了90岁高龄,他在大坝现场总是爬上爬下,在他看来,“不去现场,等于没去过大坝”。从1994年起,谭靖夷先后17次随国务院专家组赴三峡工地进行质量检查,每次现场检查,上仓面、下廊道、钻隧道,他比年轻人还利索。2012年,谭老已经年过9旬,在金沙江中游几个电站担任专家组组长时,在工地现场的简易通道,仍旧爬上90级爬梯,用手摸混凝土毛面。
一个人的成就可以造福许多人,一个人的风范更是可以影响很多人。“他那种一丝不苟的作风,影响了几代水电人。” 刘炎生说。
谭靖夷的家是位于长沙市长岭的水电八局老宿舍,没有电梯,楼道老旧。老式的房间格局紧凑,瓷砖、沙发、书桌,一切家具都陈旧而整洁,时光的痕迹让它们看起来像泛着淡黄的光晕,一扇老式的玻璃窗坏了,用铁丝钩住。谭靖夷的妻子徐蓉说他们夫妻对这所房子无比满意:“这房子太好了,南北通透,我们都很喜欢。”
书桌上有谭靖夷亲手抄录的上十本古诗笔记。在一本标着“1975年”的笔记本上,蓝黑墨水录了上百首诗词,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过后又用黑色墨水原样重填了一遍。不仅仅是诗抄,还有他的各种工作笔记、会议报告,见过谭靖夷手书的人,都说那是“印刷体”。报告里一个字错了,一个标点不对,他看到一定会改过来。妻子徐蓉说得更妙:“他的字不是写出来的,是‘雕刻’出来的,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而他最重要的作品,大坝,每一座都是精雕细刻出来的。
与对工程的苛求相比,谭靖夷对于物质简直一无所求。徐蓉说,他不求吃不求穿,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筑坝,“人家筑坝遇到问题,他随叫随到,多小的水电站也不拒绝,多远的大坝都要去现场,从不问报酬。”他生活极为朴素,出差坐公交,从不用公司的专车。八局要给他配一个生活助手,他坚决拒绝,一来不愿增加公司负担;二来他说怕耽误人家年轻人的前程。
谭靖夷为人方正,秉性耿直。他不喜人在公众场合抽烟,曾经有一次,在一位省长主持的某个水电工程会议上,好烟的省长与几位领导烟不离手。谭靖夷忽然起立,正声说道:“这里再抽一支烟我就出去。”会议室里顿时好不尴尬,省长带头将烟掐了,会议才得以继续。
谭靖夷一贯感情内敛、不苟言笑。摔倒卧床之后,渐渐口不能言,神情木然。然而只要有昔日同事来探望,便情绪激动,常常不可自抑,抱住对方哭泣。他放不下的,还是那些大坝,以及与大坝相关的人事。
大坝,是他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也是世界给他最好的回赠。
他已将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一道大坝,质朴如石、精纯如金,光华庄严,仰之弥高。
(摘编自周月桂、庞卡《谭靖夷:一个人和80座大坝》)
【相关链接】
①1921年11月6日,谭靖夷出身在湖南省衡阳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给他取名“靖夷”。“靖夷”一词,取自《诗经·大雅》:“实靖夷我邦”。(百度百科)
②每次汇报工程心情很紧张,他问你问什么,信口开河应付不了,他记忆力好,一句话不对就会被抓住。(水电八局副总工黄盛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谭靖夷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父亲给他取名“靖夷”,“靖夷”出自《诗经•大雅》,表达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无灾无难。
B. 谭靖夷待人温和,但对大坝建设的工程质量毫不含糊,大家对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必须到现场”的工作原则非常敬畏。
C. 谭靖夷由于经常锻炼,身体素质非常好,即使到了90岁高龄,在大坝现场总是爬上爬下,践行着他“必须到现场”的原则。
D. “将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一道大坝”,既表现了谭靖夷一生都没有离开筑造水利大坝,也表现了他铸就了一道崇高的精神大坝。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流溪河电站拱坝是谭靖夷第一次主持修建的大坝,由于当时他严把施工和材料质量关,这座大坝成为他“一生中最满意的大坝”。
B. 在随国务院专家组赴三峡工地进行质检时,谭靖夷都毫无例外地亲临现场,甚至爬上90级爬梯,表现了他严谨不苟的工作作风。
C. 谭靖夷一丝不苟的精神还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亲手抄录的上十本古诗笔记,非常工整清楚,其手书被称为“印刷体”。
D. 谭靖夷秉性耿直,蔑视权贵,他因自己不喜欢在公众场合抽烟,在一次会议上曾当着吸烟领导的面表达不满,话语直接不掩饰。
E. 材料中写刘炎生、涂怀健和黄盛光的话,从侧面分别表现谭靖夷严格细致的作风、权威专家的形象以及不怒自威的特点。
【3】为什么说“大坝,是他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也是世界给他最好的回馈”?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嫁人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⑵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⑷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⑸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⑹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⑺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⑻_________________,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是作者围绕如何弥补自身不足的问题,连续设喻后得出的结论。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了当时诗人年俸和年终结余情况。
(3)借助意象的关联,以求获得对意象具体、真切、丰富的解释是一种读诗方法。例如,可借助“______,______”两句,来理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空山”。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而刘夙婴疾病, ,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2)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蜀相》)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将军赴定州①
(唐)郎士元
双旌②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③路,天骄④已请和。
[注]①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题一作“送彭将军”。这首诗有多个版本,此处取其一。②双旌:唐代节度使出行时的仪仗。③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④天骄:汉时以此称匈奴。
【1】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记行诗
D.咏史诗
【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
B.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丽。
C.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
D.全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
【3】“莫断阴山路”又有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诉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D.蛮奴,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文中是阿敏贝勒对明朝降将李永芳的蔑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的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增加了体能测试,包括垂直纵跳高度测试,30米冲刺跑计时测试,引体向上最大次数测试,躯干核心力量测试以及3000米计时跑测试,五项综合计分,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并在预赛中获得第一的王简嘉禾、在女子100米仰泳预赛获得第一的傅园慧等多位名将,虽然游泳成绩优异,但因体能测试排名靠后,将无缘决赛。
围绕这一事件,班级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淡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