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如图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西欧城市的兴起
D.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2、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废除二十一条”
C. “拒绝和约签字”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国土。这些被霸占的国土主要位于
A.西南和西北地区
B.东南沿海岛屿港湾
C.东北和西北地区
D.南方沿海沿边地区
4、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 虎门销烟阻止了列强的鸦片贸易 B. 列强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C. 沙俄企图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D. 英、法两国企图抢劫圆明园
5、如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A.新文化运动的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华民国成立
6、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而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金瓶掣签制度
B.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六君子”、《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历史名词使用了“干支纪年法”,其对应的年份分别是公元
A.1840年、1856年、1901年、1895年
B.1894年、1895年、1898年、1911年
C.1894年、1898年、1901年、1911年
D.1860年、1895年、1900年、1905年
8、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0、如图所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A.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B.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保障解放战争胜利
D.发展农业生产,联合农民建设社会主义
1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胡适
12、下列交通成就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A.宝成铁路
B.青藏铁路
C.武汉长江大桥
D.鹰厦铁路
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始于(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1956年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1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业,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据此,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成功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资本主义的民族革命运动
D.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建立伪满洲国
B.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C.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获得了胜利
D.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6、下表为清朝政府创办的部分企业。这些企业( )
名称 | 地点 | 创办人 |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 上海 安庆 福州 天津 |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崇厚 |
A.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批民用企业
C.实现了“自强”的既定目标
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7、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鸦片战争》后,对鸦片命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列强打败 B.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18、下列历史事件中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秋收起义
19、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抗日战争
21、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
22、下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_______。
A五四运动 第一阶段的中心 B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_____,负责办理对外交涉 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该机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改为_____。
24、______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 )、汕头、( )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将下列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地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地点
28、解放南京:_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29、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30、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兴衰荣辱的见证。
(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领土是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
(3)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3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1911年,引起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3)请你写出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2、简述三大改造的意义
3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
(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4、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地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你认为哪些人物的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指导或动员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4)穿越历史,回到那个屈辱、抗争和探索的年代,作为爱国青年,你会怎么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