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廊坊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璧③宁许以秦曲④毕礼而之⑤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⑥宜皆

    ⑦何久自如此⑧大将军邓骘其才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⑩太夫人急人哭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⑦   C. ④⑥⑨⑩   D. ②④⑦⑨

  • 2、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请问,这句诗出自何人之手?(   

    A.苏轼

    B.秦观

    C.陆游

    D.杨万里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收(liǎn)            (bā)            (hé)          拟南(jiè)

    B.调(kǎn)            写(zhuàn)       定(jiàn)        血(yì)

    C.悲(càng)          拒(wǎn)          (dāng)       房(pēi)

    D.跌(dàng)          然(jiá)            (jǐ)            超负(hè)

  • 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瞳瞳”是指什么?(  

    A.太阳出生的光亮

    B.形容热闹的样子

    C.正午阳光灿烂

  • 5、下面加点词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俄罗斯马戏团小丑的滑稽表演使人忍俊不禁。

    B.舞台上俄罗斯马戏团小丑的滑稽表演使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畔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救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同时,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感,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只有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创作上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己任。

    B.信息时代的传播手段让诗歌写作趋于大众化、快餐化,导致当今的诗歌变得边界模糊。

    C.记录民族历程,担负民族使命,坚持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中国诗歌定能产生更好的作品。

    D.新写实主义诗潮的作品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特征非常突出,但学西方也令其丢失民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第一段通过对当今诗坛现状分析,强调了诗人回应时代呼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分写部分采用递进的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出优秀诗篇。

    C.在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时,不仅强调了锤炼语言艺术精度的重要性,还指明了实现的路径。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重点以新诗百年历程尤其是近四十年发展状况来立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对诗歌创作进行无底线尝试的人不是真正热爱诗歌的诗人,写不出里程碑式的诗篇。

    B.诗人要成为某一时代有代表性人物,就必须坚守诗歌精神,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

    C.新写实主义诗潮在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和心声等多方面开拓了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

    D.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就能锤炼出有艺术精度的诗歌语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则耻师焉” 。

  • 8、古诗文默写。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______,为仁由己,_____?(《仁者爱人》)

    (2)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考之行事,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白居易《琵琶行》)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口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抱负和伟大胸胸襟。

    (2)在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雄健的笔力写出了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表现了诗人深深的忧虑。

  •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论语》

    (2)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诛其君而其民   吊:慰问,安慰。

    B. 我后,后来其苏   徯:等待。

    C. 天下畏齐之强也   固:通“故”,所以。

    D. 反其旄   倪:小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齐人伐燕,取

    A.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

    B.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

    C.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

    D. 民望之,若大旱望云霓也

    3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 )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③④⑥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 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 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 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5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1月2日《滁州日报》:据网友反映,安徽滁州某中学老师为防作弊想出“高招”——学生们被戴上经过处理的报纸(将4K的大报纸中间开洞,让学生戴在头上),该老师还将现场拍下的照片传到自己的QQ空间,赞叹“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妙招”。此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