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曲靖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星宿(xiù)    (jiè)     立(chù)   力同心(lù)

    B.怪(chēn)   哭(dòng)   古(gèn)   群籍(jī)

    C.案(dàng)   (yú)     庇(yìn)    即物起(xìng)

    D.自(xǔ)     (ní)     育(bǔ)     级而上(shí)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 3、下列对名著有关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进见少华山上三个匪首有些义气,便与之来往,终惹来家业销毁的结局。

    B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出逃,巧遇金氏父女,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大相国寺为僧。

    C孙悟空名字是由他的师傅菩提祖师所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也是师傅所传。

    D孙悟空大闹龙宫和冥府后,玉帝原本想派人降服他,但太白金星建议招安。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 B.酒酣胸胆开张(还)

    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D.身不得,男儿(排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   鄙:目光短浅

    B. 小惠未   遍:遍及,普遍

    C. 公将之   驰:骑马

    D. 一鼓气   作:鼓起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能远 B. 牺牲玉帛 C. 可以一战 D. 而衰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照“请见”“论战”“参战”“释疑”展开情节。

    B. 本文中曹刿在国家危亡之时,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是为了抓住加官进爵的机会。

    C. 本文中鲁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D.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了曹刿的言论,略写了战争的场面和具体过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什么抱负?

    2请对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难得有静气

    乔兆军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 _______甲______《晋书 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答云:‘小儿辈 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一个“小儿辈遂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______乙  _____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看武侠小说,两位高手过招时,一见面就咋咋呼呼,蛮拼蛮打的人一定不是厉害角色,厉害的角色一般都稳中有静、静中思动,耐心寻找对手的破绽,以便一击而中,一击而倒。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C) _________,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选文有删改)

    1下面三句是从原文中摘录出来的,请按顺序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___)(___)(___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为一个作画的巨匠?齐白石说:“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③何谓静气?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住气”。

    2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3结合全文,将第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A)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第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

    A.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 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E.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 10、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⑾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⑿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2第⑧⑨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高人的低姿态

    ①《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胯下之辱,“于是信孰视之,挽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宁愿被人认为是怯懦,也不愿逞一时之强,这恰恰是高人的低姿态。在众人刺耳的讥笑声中,韩信在地上匍匐的样子,也许很滑稽,但也很伟大。能够看出这伟大而保持不笑的人更是高人。

    ②很多时候,我们把低姿态看成是愚昧、懦弱、无能,而加以肆无忌惮地嘲笑或攻击,就像淮阴屠肆中的那些人。其实,愈是看起来嚣张的人,愈是胸无点墨或者外强中干的人,而真正的高人都是有着低姿态的人。

    ③很多时候,我都被高人的低姿态所深深感动。《列子・汤问》中,有一个“薛谭学讴”的寓言。薛谭找秦青老师学唱歌,薛谭学了个半吊子,就觉得老师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教了,于是向老师辞行。老师什么也没说,就点头了,在郊外与之饯别。看着学生要走了,老师“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歌声把薛谭深深震撼了,他立刻向老师道歉,请求返回,终身不敢言归。

    ④秦青是个多么低调的人。面对轻佻的学生,他不发脾气,不强求学生留下,而是在送行的时候不经意唱首歌给学生听。一个低调的老师,有时是会被学生小视的,小视之后,有的老师可能暴跳如雷,把学生狠狠教训一顿。但是秦青不是这样,他的低姿态,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深深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让他幡然悔悟,这才是高人。

    ⑤高人之所以保持低姿态,是因为他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牛顿是个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他却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这里说的巨人,指的是伽利略。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其实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庄子《秋水》中的那个河伯,最后能幡然醒悟,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海的浩渺无垠。他的“望洋向若而叹”,恰好体现出他内心的觉醒。他终于懂得,即使是高人也要保持一份低姿态啊!

    ⑥朱光潜是闻名海内外的美学家,但他在晚年所著的《谈美书简》这本小册子里,却对不能尽回读者朋友关于美学问题的来信感到很抱歉,他说:“朋友们的不耻下问的盛情都很可感,我怎么能置之不理呢?”看到“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我的内心真是漾满层层感动的涟漪。他这样一个誉满全球的美学大家,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多么低的位置啊!他把朋友们看得比他都高明。

    ⑦朱老用“不耻下问”来坐实了自己人生中的低姿态,由此我想到了处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生闲气,专心做事。始终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⑧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①段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有何作用?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疫情期间,每天都发生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每天都涌现出一个个负重前行的逆行者。为了战胜疫情,他(她)们付出了————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目或自拟题目写作。

    《最美逆行者》《致敬“最可爱的人”》《不一样的春节》《我眼中的抗疫》

    要求:有真情实感,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