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了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中“痛苦的希望”,表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杜甫也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诸葛亮又称诸葛孔明;还用号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
B. 《水浒传》塑造了大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阴历正月初一贴春联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D. 戏剧按内容性质分,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其中喜剧的特点多以滑稽的形式来嘲笑、讽刺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及一定人物性格中的缺点和弱点,如《威尼斯商人》就是一部著名喜剧。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长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
②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
③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
⑤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
⑥我细细端详自己头骨的照片,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
⑦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
A. ④⑥①②③⑤⑦ B. ⑥③⑦②④⑤①
C. ④⑦①②⑤⑥③ D. ⑥①⑦②④⑤③
5、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望其旗靡 靡:
(5)牺牲玉帛 牺牲:
【2】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5】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边题目。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7、①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22字)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2017中国好书”盛典活动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在央视一套和科教频道播出。“2017中国好书”推选结果正式揭晓,29种图书最终入选。
在年度盛事“2017年度中国好书”评选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华为创新》《国粹:人文传承书》《诗的八堂课》《阿莲》《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等29种图书最终入选。
回眸时光,“中国好书”评选活动自2014年首届举办至今已走过5年,5年的时间里,“中国好书”为我们带来了不计其数的好书,同时也让更多人爱上了阅读。期待在下一个5年甚至50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书被发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真正的实现中国好书,全民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画线句写句子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读书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时光浮躁,读书洗心,使你我看待世间的眼睛更澄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找回阅读初心,读且行,总有欢喜。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 ,恨别鸟惊心。
(4)大漠孤烟直, 。
(5)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开局破冰之年。为此,党中央出台了许多新举措,真可谓是“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回答)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法治国”;《诸葛亮集》中也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二者与《出师表》中的两句话“ , ”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题目。
幸福总有缺陷
①一场一场的雨下过,冬天就来了。去年冬天经常来咖啡馆的客人,今年冬天已经不知所踪,他们到来时没有打招呼,离去也无须报备。
②这对母女是我在今年冬天遇到的。星期天的下午,窗外下着雨,她们面对面坐在桌前,昏黄的台灯照着面前的书页。天天在一起的人,已经没有多少可聊,所以她们安静地各自看书,中间摆着一块芝士蛋糕,谁想起来就叉下靠近自己的一块儿,慢慢地,三角形的蛋糕只剩下中间的一堵小"矮墙"。
③女儿十二三岁,看书很快,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翻书,每本书翻十几分钟后,便站起来换一本。有一次,她拿下一本《性文化史》,厚厚的,红色封面,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发觉她有段时间没有换书,饶有兴致地问她在看什么,她将封面展示给母亲。母亲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无助地看着女儿,似乎左右为难,不知该说什么。女儿顽皮地笑了,嘴角上扬,有淡淡的嘲讽,似乎在说,别大惊小怪了,一边却自觉地站起来,伸长手臂,努力把书放在很高的书架格子上。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
④这对母女的生活,在我看来既幸福又完美。她们总是手挽手进来,穿着风格相近的衣服,米色或者灰色的休闲装,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如果不看脸,你会误以为她们是年龄相差无几的闺密。离开的时候,她们也是手挽着手,两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淡淡地微笑,淡淡地说话,淡淡地欣赏风吹过院子里的竹叶。女儿的脸上没有幼稚,母亲的脸上没有严肃。
⑤有时候,女儿会选取书中的某一个段落,读给母亲听。母亲听完,淡淡地说,写得真好,并不多加评论。
⑥一位同样注意到她们的客人,是心理医师,他赞叹这位母亲的聪明。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认同,而不需要表达,往往你表达得越多,越容易产生距离,因为父母与孩子,永远不可能有相同的想法。
⑦咖啡馆的熟客,几乎每个人都有代号。爱嚼槟榔的叫槟榔哥,长得壮硕而可爱的叫小胖,爱穿短裙的是静香,还有红风衣、小丸子、不高兴等等,不知谁给这对母女取名为李雷和韩梅梅。没错,就是初中英语课本里友谊天长地久的那对好同学。
⑧一天晚上,心理医师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悄悄蹭进咖啡馆。他努力想藏住它,却还是忍不住悄声告诉我,那位幸福的母亲原来是单亲妈妈,离异多年,曾经去他所在的心理诊所就诊。
⑨"我一直以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瞧,连我都看走眼了。"他说。
⑩我虽然心里一惊,但转念想想,母女两人那种心照不宣的亲密,的确带有某种刻意。
谁说残缺的家庭不容易幸福?多少家庭,因为完整,而成员过于随意,甚至随意地彼此伤害。相反,有一点点顾忌,反倒容易让人去刻意经营,经营着有缺陷的幸福,经营着残缺的完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带病生存,至少离异的母亲与父爱缺席的女儿,深深明白自己所患之疾,对症下药,倒比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实则病入膏肓的人更深知亲密关系得之不易。
【1】请将题目正确、工整的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
【2】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选文第③段“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运用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赏析第④段划线句。
两人脸上的表情总是淡淡的,淡淡地微笑,淡淡地说话,淡淡地欣赏风吹过院子里的竹叶。
【6】选文结尾段有什么特点?
【7】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生活中是否有过“缺陷”,你是如何经营的?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 ,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不仅美丽,更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⑨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 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 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从加点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从修辞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5】以下选项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它”指什么,从题目本身看不出,因此既有悬念,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在作者看来,油菜花不具有观赏的价值,而是与故乡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充满烟火气的具有实际价值的花。
C.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与《白杨礼赞》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油菜花承载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所以在作者眼里,“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
③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居里夫人25岁时还是一名家庭教师,还差一点当了小财主家的儿媳妇。她勇敢地甩掉这些羁绊,远走巴黎,终于成为一代名人。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就是宋徽宗、李后主也不该披那身本来就不属于他的龙袍,他们在公务中痛苦地挣扎,还算不错,一个画家、词人终于浮出水面。这是历史的悲剧,但也是成才的规律,是做事的规律。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佛说,人人都是佛,就看你能不能跳出烦恼。原来每个人都有一堆“烦恼”裹着一个“自我”,而我们却常常东冲西突,南辕北辙,找不到自我。
④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个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但谁又敢说台下的这么多的观众里,当初就没有一个人身软如她?只是没有人发现,自己也没有敢去想。法国作家福楼拜说:“你要描写一个动作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你要描写一种形状就要找到唯一的形容词。”那么,你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我”,记住,一定是“唯一”,余皆不要。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建国后,初授军衔,大家都说该给毛泽东授大元帅。毛说,穿上那身制服太难受,不要;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幸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开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虛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⑤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孩子成才,就拼命地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遭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
⑥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当你学会自己不干扰自己时,你就成功了。老子说“无为而治”。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解释是“自由人联合体”,连国家机器也将消亡。当社会能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东西时,最理想的社会就出现了。
(文/梁衡)
【1】阅读第①-③段,回答第③段中作者提到的“成才的规律”“做事的规律”的具体含义。
【2】作者认为,人们无法成才做事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⑤至⑥段,作者认为“以减为加”的好处是什么?
【4】结合全文的写作意图,解释“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的具体含义。
1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1)“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三四月的春天,在梦里写首诗,写一个关于春天的梦。一朵花的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片草的梦,蒹葭苍苍,宛在水中央;一个人的梦……
请以“春天,我种下了一颗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女孩爱好打扮,每天要在这方面耗费很多时间。
一日,父亲问她:“一朵花有多大?”
“有的如指头大,有的如拳头大,有的如巴掌大,最大的,也不过脸盆大吧。”女孩说。
“那花香有多大呢?”父亲再问。“花香怎么是多大呢?”女孩不解。“哦,我是指花香能传播多大的空间?”父亲说。
“有的可以溢满整个房间,有的可以溢满一个广场,如有风,有的花香可以传到几千米外。”女孩说。
“几千米地有多少个脸盆大呢?”父亲说,“如果把花香比作花的灵魂,那么,一个生命灵魂的芬芳,永远比它漂亮的形体传播得更宽广,影响更深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