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理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B.“人民艺术家”巴金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遭遇,塑造了一个从勤劳朴实蜕变成麻木堕落的人力车夫形象。

    C.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使叙事在压抑中有一丝童趣和希望。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chú)   岩(xué)   琅琊(lángyá)

    B. (fēi)   明(mèi)   山(yáo)

    C. (sù) 者胜(yì) 阴(yì)

    D. 然(yì) 酒(liè)   饮少醉(zhé)

  • 3、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水浒传》108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小林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 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 武松,是梁山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D. 侯建,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昨晚,在山东艺术剧晓,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B.长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英,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因为我写字姿势不够端正,爸爸多次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欲大义于天下(  

    (4)将军益州之众(

    【2】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3】甲段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乙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

    【4】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个(句、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赏析《望岳》一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五大名山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B.“齐鲁青未了”,写近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诗歌形神兼备,既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也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2】诗中颔联“钟”和“割”两个字用得最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某班举办了“寻访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l)[寻访家乡名人]请从下面备选的南充历史名人中选一位进行简要介绍。

    备选名人:纪信  落下闳  司马相如  陈寿  朱德  张澜

    示例: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彷徨》,作《呐喊》,以笔代戈,战斗一生,铸就“民族魂”。

    (2)[遍数家乡特产]请选择你家乡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3)[传承家乡方言]为做好方言研究,传承地方文化,请你对媒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论语·为政》)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读书使人优美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作者:毕淑敏)

    文本二

    你读书的样子真美

    ①总忘不了黄庭坚的训诫:“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也常想起三毛的警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是的,读书能让一个人变成最美的自己。

    ②林清玄曾把读书描述成生命的化妆,想想也是。手捧散发着墨香的书卷,便有李白与你对酌,东坡为你画眉,徐霞客陪你旅行,曹雪芹给你挑衣,袁枚替你做饭,这么多才子为你所用,你不美也难。

    ③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什么书就有什么样的气场,你读书的样子不仅很美还能让你真的变美。喜欢读书的人不管真实的五官如何,举手投足间自有一份优雅淡定存在,读书能拓宽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能在跌宕起代的生活中拥有处事不惊温柔安定的内心。读书多了思想就会开花,气质就会脱俗。经年以后,也许会蓦然发现,你的容颜不经意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1】下面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从读书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活动这一角度展开论述,而两文作者的观点大不相同。

    B.文本一的第⑦段运用修辞收束全文,别具一格,设问与开篇照应,再次强调观点;比喻生动形象,从而突出论点。

    C.文本一第④段中“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意思是多读书就能知道世上可为师的人太多,进而常常恭敬地聆听高贵灵魂的谈话。

    D.文本一第⑤段中“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一语括号中的内容应删去,因为“网上阅读”是快餐式阅读。

    E.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论证语言风格相近,议论说理娓娓道来,活泼可感,严谨缜密而不失生动形象。

    【2】请说出文本一的中心论点,并简要分析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的。

    【3】文本一和文本二同是开篇引出所论观点而又各具特色,请从论证方法运用的角度对比分析。

  • 10、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3月31日 24 版)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的一项是( )

    A.读书莫忘做笔记。

    B.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D.学问要从笔记本中得来。

    【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这句话是道理论证,论证了前人读书治学,往往通过做笔记来求得学问。

    B.第③段中,写钱钟书的事例,是举例论证。这个事例也论证了做笔记对于前人做学问的重要性。

    C.第④段中,写蔡元培的事例,是举例论证,也同钱钟书的事例进行了对比,从反面论证了做笔记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

    D.第⑥段通过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者、作家都随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 11、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3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请找出选段中“我”观察叔叔于勒的语句,抄写下来。然后思考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好奇,指的是对未知发生兴趣,感到新奇。有人对宇宙的奥妙感到好奇,于是着迷地仰望星空,观察探究;有人对“两万里的海底”感到好奇,于是反复阅读凡尔纳的作品,也有人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于是去追寻变化的原因……

    请以“好奇”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文题自拟。(2)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真实准确。(3)思想要积极向上,抒发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