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青年作家王刚到张编辑家做客,来到客厅,张编辑忙说:“小王今天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呀。”王刚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张编辑,我今天来舍下拜访,带来一篇拙作,想请您斧正。”

    A. 光临   B. 舍下

    C. 拙作   D. 斧正

  •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这样能突显出各自的缺点。

    B. 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C.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D.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 4、下列带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星宿/住宿 夫/家 摇/住 心无旁/趋之若

    B.养/家/倒 然/堂大笑/一而起

    C.刀/言/婷/请 一代天/揉造作

    D.褴/伛/关 词/行 孜孜不/胜在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辩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注:①侨:子产名侨。②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③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使:让

    B.不吾也   叛:背叛

    C.而使之 能:有才能,有才干

    D.身之所也 庇:保护

    2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A.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B.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C.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D.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封地。子产说尹何太年轻,不一定行。

    B.子产认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

    C.子产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

    D.子产任用冯简子、子太叔、公孙挥、裨谌、子羽等人都是发挥他们的优势,体现了子产知人善任的特点。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从炼字角度品析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请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为积极响应吉林市“书香吉林,润泽心灵”的号召,某中学准备开展“书香满校园系列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学校拟创办“读书名言”文化长廊,请你选出与“读书重要性”无关的一项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C.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D.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2)学校将举办一次以“我读经典名著”为主题的读书分享话动。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开场白。

    (3)请你选用下列词语,补全对联,表达对系列读书活动的感悟。

    铸就     浩然气       涵养       栋梁材

    上联:万卷诗书________________

    下联:十年寒窗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山肴野蔌,______________,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3)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5)衔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诗人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古代也有“霾”

    ①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汹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②霾和雾有所不同。“雾”是一种自然天象,主要由气体组成。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③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近来霾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④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起了变化。“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是“霾”。

    ⑤“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雨”在这里读为去声yù,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可见,满天尘土的“霾”,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

    1阅读上文,说说你对“雾”和“霾”有了哪些了解。2013年度热词是什么?

    2你觉得“霾雾”与“雾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的说明,谈谈你对人与雾霾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雾霾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现在的灰霾,实际上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雾霾天气时光照严重不足,接近底层的紫外线明显减弱,使得空气中细菌很难被杀死,从而传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雾霾还在继续,危害没有停息,对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材料二】

    人类对雾霾的治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上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在街道上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大气污染,雾霾区的微粒下降了14%;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反复修改,形成了《清洁空气法》,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德国则补贴机动车车主安装尾气清洁装置;而日本将城市绿化作为治理雾霾的重要措施,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历史证明,人类对雾霾的治理是有成效的,雾霾最终是可以治理的。

     

  • 10、当网红,是最快毁掉年轻人的伪成功学

    凯瑟琳大王

    我曾面试一个小姑娘,问她:“你来这儿想做什么?”她答:“我想成为一个网红, 像你一样成为 KOL(关键意见领袖)。”我问她:“你知道成为网红很苦吗?”姑娘灿烂 一笑回答道:“我知道,但是挣钱多啊!”最后她没被录用,原因不是她天真地只想找一份挣钱多的工作,而是她轻描淡写地说出了“我知道”。

    这个年轻人,理所当然地以为“我知道”。她误以为年轻漂亮就能够当一个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躺着赚钱。这种逻辑,恐怕是网红这个职业带给年轻人最大的误解。如果宽泛一点把自媒体人、时尚博主、抖音大号、直播电商都算作网红的话,不同行业的网红考验的是不同维度的综合能力素质。

    自媒体人考验的是文字功力,时尚博主考验的是审美水平,抖音考验的是视频表达能力,直播电商考验的是互动能力。核心能力之外,一个人都要活成一支队伍。

    自媒体人要写稿排版跟客户爸爸交流配合改稿(偶尔也要出境线下活动拍照比如我);时尚博主要搭配出美美的单品,花式研究如何更美,当然也要对时尚产业如数家珍;抖音大号能唱能跳能出创意,一个人就能拍摄剪辑模特样样搞定。

    如果你稍微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做得好的网红,都不是一般人。

    时尚博主黎贝卡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担任《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在《南方都市报》,她跑了时政8年,娱乐电影6年,期间还当过制片人。

    Papi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从2007年开始就在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担任编导及配音,走红之前,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过多年。

    当网红,实力是标配,还需要借助大的时代背景。

    2011年玩微博,2014年做微信,2017年做抖音,个人努力加上社交媒体的红利,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头部网红。互联网时代,红一时靠运气,红一世靠实力,单纯依靠长相想要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我只能说想法还是太年轻。

    年轻人们自以为“我知道”背后所表现的,是压根没看到网红们背后的苦逼日子。我来说说我的生活吧。

    我的生活简单概括就是睁开眼睛工作直到闭上眼睛睡觉,当然很多时候因为大脑过于亢奋,我很多个夜里都是睡不好的。我要经营我的公众号,现在还在运营小红书和抖音,同时在做自己的知识付费项目。

    写公众号一周三篇文章,但是为了这三篇文章,平日里我要一直积累素材。每天不管多累我都需要保持2000字的输出,当然我还需要定时看书输入。

    抖音更是考验多方面的能力,一条15秒的视频需要写脚本、拍摄、剪辑、加字幕和音乐。

    而知识付费更是考验体力与脑力,一节课十分钟需要3000字的逐字稿(就是把说出来的每句话打字写出来)。完整的线上课一般都需要准备10—20节课,也就是2—4万字,于是,我抱着电脑,在出租车里、在候机楼里、在飞机上,在每时每刻地写稿与安排工作,从来没有停下来的一刻。

    我的状态就是电脑不离手,永远都在写写写。自媒体人辛苦,电商网红也很拼。

    前段时间接触过杭州一个直播电商的老板,他跟我说直播网红每天要站着说话12个小时,公司淘汰制选择最能说会道的网红来卖货。

    他们那里,卖货成绩最好的往往是那些离婚后带着孩子的30岁女人,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拼了命赚钱。你们看到的那些美好照片,背后是她们24小时不间断的付出。

    外人看上去岁月静好,实则一地鸡毛。

    休息是不可能的,工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对于我们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别人看到我在拍照,在游学,在代言,在看展,殊不知参加这些活动以后,我所要面临的一堆工作:图片要修,稿子要写,代言的广告文案要交,看展要进行宣传。没有一种生活是突如其来的礼物,它们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其实,当网红这个想法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以为自己可以吃得了当网红的苦,却不知原来网红有这么苦。

    那些被时代推起而瞬间走红的无数年轻女孩们,从未思考过自己的红是因为时代的崛起与力量,而非自己本身的实力。真正的网红,能够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提供切实的价值,传递深刻的观点,才能在岁月中历经一切,站稳脚跟。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红,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爬坡之路。

    【1】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一个成功的网红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年轻漂亮。

    B.年轻人冲着挣钱多而想当网红,这个想法本身没问题。

    C.网红看起来很风光,其实在风光的背后是不被人知的沉重代价。

    D.年轻人往往没有真正了解当网红的辛苦,考虑问题过于简单与肤浅。

    【2】本文在表述时,用了多种论证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举例论证。请列举文中的一个事例,并说说它论证了文中的什么观点。

    【3】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外人看上去岁月静好,实则一地鸡毛”中的“一地鸡毛”在文中的含义。

    【4】作者在末尾这样说:“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红,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爬坡之路。”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1)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刀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彷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

    (2)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3)“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做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这样,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翻开处跑出来。

    (4)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5)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6)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7)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8)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9)“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10)弟弟们则着迷的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11)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12)当马可瓦多带着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13)“你们哪里拿的?”马可瓦多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14)“森林里!”小孩说。

    (15)“什么森林?”

    (16)“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17)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18)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19)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20)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比手划脚的树木陪着转动,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煞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21)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支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22)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得小小的,一动也不动。他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23)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24)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乙)读卡尔维诺(有删减)

    曹文轩

    (1)卡尔维诺对童话一直情有独钟。他自称是意大利的格林。而我以为,他的童话——就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有文学创作经验的人而言,比格林的童话更好。格林的童话毕竟是瞄准了孩子而写的,免不了小儿腔和少许做作,而卡尔维诺的童话是来自于民间传说,他在采集之后,尽力保持了它们作为民间文学时的模样、叙述方式,显得更为自然也更为纯朴。

    (2)我们看到了厚厚两大本童话。这是卡尔维诺用了几年的时间从意大利各个地区搜集而来的。其中有相当一批,精美绝伦。它们应收入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3)童话几乎总是这样开头的。它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年代,并且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到一个荒诞但一点也不令我们感到虚假的世界。我们与童话之间已经达成一种契约:童话就是写那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契约,早在我们还作为婴儿时,就通过母亲或奶妈缔结了。我们喜欢它,因为,它给我们一份安静,一种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却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可以无限延长。当那些由作家苦心创作出来的文字很快死亡时,这些来自于民间的稚拙的甚至显得有点公式化的文字,却硬是一代一代地流出下来了。我们为什么就不去问一下:这是为什么?也许这些文字的背后沉淀着什么──沉淀着人类永恒的精神、永恒的希望和永不改悔的一番痴心与浪漫?童话这种形式本身,也许就是人类基本欲念的产物。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哪一天小说与戏剧等都会消亡的话,童话却会一如从前地存在着。

    (4)对童话理解得最透彻的当然不是我们,是卡尔维诺。

    (5)与其说卡尔维诺是小说家,倒不如说他是童话家。他的小说是在童话的模式中进行的。是写给成人看的童话。

    (6)一个人从小孩渐渐长大了。童话对他来说,也渐渐失去了魅力,因为,它们毕竟显得过于单纯了。这个人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混乱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公主与王子,没有宝窟与金殿,甚至连巫婆与海盗也没有了。这个人依然可能还惦记着安徒生与格林,但是为了他的后代:他要为他的儿女讲述安徒生与格林的童话。而在讲这些童话时,他完全可能是无动于衷的。他希望他的孩子们活在圣洁的童话世界里。然而他自己却活在滚滚的尘世浊流之中而身心疲惫。他会觉得那些童话对现在的他是毫无益处的,除了可以帮他回忆童年和暂时获得一份宁静外,对他的生存几乎是毫无益处的。

    (7)卡尔维诺决定为大人写童话。他知道,我们是喜欢童话的,只不过是“小红帽”、“狼外婆”之类的童话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们。

    (8)他将童话的基本精神与基本手法都承接了下来,但,他将内容复杂化、人性复杂化、主题复杂化,并且扩大了规模。童话的格式,他并没有完全舍弃,但在他的文字世界中,这些程式被隐蔽了起来,不再留下一丝痕迹。

    【初读感知】

    1下列表述与《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原文意思相符的两项是______

    A马可瓦多第一次出门到市区找柴火时失败了,没带回任何柴火。

    B小米开尔和他的兄弟们是因为好玩和从来没看过森林,才要去森林里砍柴的。

    C小米开尔他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的森林,其实是密密麻麻和奇形怪状的广告牌。

    D警察阿斯托弗由于近视,所以没有看见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的主要内容。(20字左右)

    3根据语境揣摩人物心理,并加以描写。

    “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彷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

    太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

    马可瓦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读品析】

    4《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第12段空白处,根据原文有以下两种翻译,你觉得哪种好?结合语境谈谈理由。A. 少得可怜的   B. 小小的成就——

    5《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第18段对警察阿斯托弗近视的交代,好似无用,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6《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联读发现】

    7《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中有许多荒诞的描写,如马可瓦多用报纸做御寒的盔甲,孩子们把广告牌看成森林等,请结合《读卡尔维诺》尤其是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主旨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