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幸福的潜江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有爱国志士,有戏剧大师。

    B. 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

    C.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 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五十(xuán)翻塞外声             (jìn)降于天

    B.(yè)然若神人                      (guāng)筹交错

    C.父母岁有裘葛之(yí)             一箪(dān)食

    D.(cù)尔而与之                      浩浩汤(shāng)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侍侯     必需品     喃喃自语    铢两悉称

    B.赦免     座右铭     无精打彩    浮光掠影

    C.瘦削     肖像画     雕梁画栋    开卷有益

    D.驾驭     孺子牛     不屑置辨    千钧之力

  •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yì)             (chén)             薄(bǐ)             轻怕重(zhān)

    B.干(hé)             恿(sǒng)             稽(huá)            根问底(páo)

    C.恍(hū)             伏(quán)             戒(chēng)        大相径(tíng)

    D.匐(pú)             和(chān)             (cì)               随声附(h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节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释)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春和___________ ⑵心旷神___________

    成明霞___________踏危石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醉翁亭记》

    B. 长烟一空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C. 物喜   去六月息者也(《庄子》一则)

    D. 悠然有遗世想   予尝求古仁人心 (《岳阳楼记》)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太 虚 一 碧 长 江 万 里 无 复 微 云 点 缀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朗读诗歌要注意停连和重音。读《艾青诗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你认为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并说出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内将组织一次围绕“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的几个主题,哪一项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A.我的“中国梦”       B.志当存高远       C.放飞青春梦想       D.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2)下面哪个人物的故事可以用来作为演讲稿的素材?请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来阐述理由。若有其他备选人物,请填写在D项的横线上,并结合人物相关故事进行阐述

    A.简·爱      B.范仲淹       C.杨志       D.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小语从九上的古诗文中梳理了一些时代“弄潮儿”的诗句,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代“弄潮儿”

    处世姿态

    诗句例证

    刘禹锡

    抖擞精神,与友共勉

    ______,②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李白

    执着自信,③___

    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韩愈

    年老自强,忠君报国

    ______,⑥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范仲淹

    心怀天下,进退皆忧

    ______,⑧______。《岳阳楼记》

    探究:

    上面这些时代“弄潮儿”身上有什么共同点?⑨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展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战!”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2第④段的画线句如何理解?请结合句中的关键信息作简要分析。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3本文叙述叶圣陶的事例时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写出其中两处。

    4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

    5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叶圣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何故怨芭蕉

    ①不久前,一篇回忆1999年跨年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引发了一大批网友对穿越回1999年的狂想和对自己的吐槽:如果回到那个时候,我一定不会选择来北京吸霾;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死也不会再干这个职业……

    ②假如穿越回过去,你会改变当初的哪些选择?这似乎永远是一个让人有无限倾诉欲的话题。渴望穿越回去,其实背后常常隐含着这样一种怨念:为什么我当初没有选择一条更舒服的道路?如果那时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我的人生肯定会更美好……

    ③人生其实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汇聚成了人生路。但作出选择的过程往往并不容易,有时候甚至很艰难,以至于不少人自称患了“选择恐惧症”,害怕一旦作出不利的选择,将会引发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有的人每每作出了决定,事后也总是心怀怨念,患得患失,抱怨自己选了一条难走的路。

    ④的确,选择总是困难的,决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作出选择的因素多种多样,经验阅历、学识眼界,甚至是一时的心情好坏,都有可能让我们作出不同的选择。如果真的不慎选择了一条走起来不那么称心的路,该如何自处呢?我以为,我们既然作出了选择,就要鼓足勇气走下去。

    ⑤清代蒋坦在《秋灯琐忆》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蒋坦在院子里种了几棵芭蕉,叶大成荫,推窗看去满眼苍翠。某日晚,秋雨淅沥,雨打芭蕉,点点滴滴,一时让蒋坦感到心烦意乱,于是随手在芭蕉叶上题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起床一看,发现题字后被其夫人加了两句:“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蒋坦看后大为感慨,直叹这让他“悟入正复不浅”。

    ⑥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常常会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正如同种芭蕉,种它的时候图它在夏天宜观赏、可乘凉,但却未能料到它在秋雨时节萧萧瑟瑟、扰人心绪。人生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欣喜地作出某个决定,结果却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了一场闹剧;有时候我们明明选择了一场喜剧,结果看着看着却发现它变成了悲剧,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但这是否说明我们这段人生之路就白走了呢?其实未必。明智的选择固然让人喜悦,但不那么明智的选择也能让人成长。

    ⑦有哲学家把人生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我们幼年的时候,往往局限于第一重境界,看到事物的表象,形成我们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及至年长,好奇心开始驱使我们探索这个世界,在我们窥得一点点真相后,往往会产生批判和怀疑,并在此中反复徘徊,陷入不解。如果能到达第三重境界,那就真正抵达了世界的本质,纵然看到了不那么美好的真相,仍然能够返璞归真、从心所欲不逾矩。

    ⑧成长过程中的大多数人,都应该处于“看山不是山”的半途中,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并为此着急懊恼。着急于结果未达到自己预期,懊恼于生活之路坎坷不平。其实,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选择也罢,不选择也罢,或者无论怎么选择,总有一种境遇不能为我们自己所左右,与其让自己懊恼、委屈、暴躁、不安,不如把人生的镜头再拉长一点,回过头来再看,也许会发现这些经历是这么有趣而丰富。

    ⑨就如同秋雨打芭蕉,在心烦意乱的时刻或许觉得它扰人心绪,但心情平静下来再看,它未尝不是一种诗意之境。

    ⑩其实,人生路上一次次的选择,未尝不是一次次必须经历的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既然作出了选择,就要鼓足勇气走下去,并从中学习判断是非,磨炼意志,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毕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跨出去的每一步,都算数。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由网络上的网友吐槽,引出话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④段,旗帜鲜明地表明本章的中心论点:我们既然作出了选择,就要鼓足勇气走下去。

    C.第⑤⑥段,举例论证,列举蒋坦种芭蕉又怨芭蕉,后因妻子的点拨而顿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常常会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D.以《何故怨芭蕉》为题,好处多多:既与第⑤段蒋坦怨芭蕉的事实论据相照应,又以反问句式,暗示作者观点,同时设以悬念,吸引读者。

    【2】选出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本文(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的一项:

    A.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

    B.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甫

    C.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苏格拉底

    D.只有没有智慧的人,才会迟凝于好坏二者间的选择。——莎士比亚

    【3】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对你的启示。

  • 11、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情绪,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緒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多建立几根支柱,就可以通过其他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愉悦与幸福。

    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斥着悲观情绪。悲观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有删改)

    【链接材料】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后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被贬儋州后,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儋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时疏导。

    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D.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做悲观情绪的垃圾桶,是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2】链接材料中,苏轼面对人生坎坷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文中的哪些方法相吻合?请作具体分析。

    【3】进人初三,林杨同学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这次月考他的成绩不理想,林杨同学感觉很沮丧,他在贴吧发了一条求助信息。请你从文中选择两种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林杨赶走负面情绪。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悦读,就是带着好心情,看自己喜欢的文字。即使心情不佳,也可以通过读书,愉悦身心。悦读,不知不觉中,自身气质升华了。

    请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以“悦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不少于600字;不泄露考生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