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句中词语近义词的是( )
A.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取笑:笑话
B.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 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要妄想你能够猜透一个人,人心是最没底线也是最深不可测的。
B.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D.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房地产行业多位业内人士聚集,围绕以限购问题为中心展开激烈的讨论。
B. 《家风中华》以普通百姓的家风故事唤起我们心中的传统家风记忆。
C.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D.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悚(sǒnɡ) 憎恶(zènɡ) 酌油(zhuó) 诘问(jié)
B. 粗拙(zhuō) 滞笨(zhì) 愧怍(zuò) 侮辱(wǔ)
C. 镶嵌(qiàn) 门槛(jiàn) 忿然(fèn) 家圃(pú)
D. 霹雳(pī) 取缔(dì) 自矜(jīnɡ) 撬开(qiào)
6、下列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的故事批判了封建虚伪的孝道。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
C.《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物有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北城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临沂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8、在班级组织的“悦读节”活动期间,小语读到了一篇《二鹊救友》的小故事,请你和他起完成以下任务。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guàn一种极凶猛的鸟。
【1】阅读中,小语有几个字词不清楚它们的意思,后来,他想起《河中石兽》中“转转不己,遂反溯流逆上矣”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悲鸣不已”中的“己”是“停止”的意思,而“遂俯冲鹊巢”中的“遂”是“于是”的意思,可是,还有三处字词的意思,小语拿不准,请你帮一帮他。
(1)鹊巢其上_______
(2)未几,一鹳横空而来_______
(3)盖二鹊招鹳援友也_______
【2】在朗读时,小语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不是很清楚,如果只需要停顿一处,应该怎么停顿呢?请你帮他明确一下。用“/”划分出来。
鹳 于 古 木 上 盘 旋 三 匝
【3】文中还有一句话的意思,小语不太明确,请你帮他翻译一下。
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4】小语想以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份启示,你知道这份启示是什么吗?
9、请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最苦与最乐》的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黑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谈“人要尽责任”,故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若以“苦与乐”为题,则显得题目范围过大,与内容不相称。
B. ①段中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C. ④段中“无入而不自得”在语境中的意思是: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D. ⑥段中与④段中“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语句是: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下列对语段的有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提出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
B.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选文观点明确,思路严谨,语言平实而不失华美绚丽,略带书卷气。
C. 文章开头连续设问,以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因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作者的观点。
D. 第三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共鸣。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许渊冲: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
王新芳
①他是一个对翻译充满热情的老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
②他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翻译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出于对梦想的执著,他冲劲十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用英语写日记,翻译一首诗歌。读一年级时,他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队来昆明援助中国抗日。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他在人群中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嗓门翻译为“of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宾主都恍然大悟。这一次崭露头角,使他信心倍增,向更高的阶梯迈进。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他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由此,他产生一个想法,除了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翻译诗歌并非易事,不但讲究格律音韵,而且博大精深。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
④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从此笔耕不辍。最开始译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时,千字才9块钱,需要倒贴钱才能翻译出书。如果不是有教书的工作,光靠翻译肯定饿死。别人都笑他傻,他却乐在其中。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别人早已心灰意冷,他仍然自得其乐,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造反派因此狠狠抽了他一百鞭子。夫人问他:“挨打了还继续译呀?”他说:“当然,闲着更难受。”
⑤前年,90多岁的他接受了海豚出版社邀请,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凭一己之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块让人望而生畏的硬骨头。他给自已规定每天一千字的翻译量,如果这个数量没完成,就会继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面对市面上《莎士比亚全集》不同版本的新译作,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是我翻得好一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⑥他就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60余年,中译英、中译法译著以及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共有120余本。1999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许多学者低调内敛不同,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⑦前不久,因为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瞬间上了热搜榜,圈粉无数。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许渊冲淡淡一笑,回答说:“别人可能用青春去追求梦想,我是用一生去追求梦想。当梦想一个比一个高远的时候,我必须鼓足所有的勇气,像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
⑧卡耐基说: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干一切事业。把一生献给梦想,在努力、坚持、捍卫的基础上,狂妄的人也许更容易成功。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年8期)
【1】文章记述了许渊冲在不同时段与翻译相关的经历,仔细阅读,填写以下内容。
①大学一年级时: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
②大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__________
④回国后:倒贴钱翻译出书,乐在其中。
⑤十年动乱中:__________
⑥前年(2015年):应邀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
【2】“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下列说法不是体现他的“狂妄”的一项是( )
A. 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全部翻译成了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B.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C. 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D. 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
【3】结尾段引用卡耐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4】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发自内心热爱的人和事。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坚持不懈;因为热爱,我们决不敷衍……
请以“因为热爱,我________”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