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极度困厄时,人的压抑与苦闷无法申诉,往往就会“述往事,思来者”,用来寄托日渐渺茫的政治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司马迁内心盈溢着看透自然、洞穿生死、直视生命的悲怆。
①于是他隐忍以行,通过著书“立言”直面人生的苦难
②但在《史记》未完成之前
③通过著述摆脱对生命价值的困惑与疑问
④司马迁深感他无权放弃生命
⑤在对历史的思考与描述中获得生命的尊严与生存的终极意义.
⑥虽然遭受了“腐刑”的奇耻大辱
A.⑥②①③⑤④ B.③⑤④⑥②① C.③④⑤⑥①② D.⑥②④①③⑤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吕布在白门楼被缢前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希望刘备记住当初被袁绍攻打时自己帮他解围的情义,替自己向曹操求情。
B.《边城》中天保与傩送赛歌向翠翠求婚,爷爷误以为那个优美的歌声是大佬唱的,就去恭维他,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误会也是构成人物悲剧的一个因素。
C.《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都是“旗人”,常四爷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认为“该亡”;松二爷在民国“挨了饿”,对“大清国”流露出眷恋的情绪。
D.《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特地给哈姆雷特准备了一杯毒酒,以便哈姆雷特比剑胜利时喝下去,不料王后误饮而死,这更让哈姆雷特认识到克劳狄斯的阴谋。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是个守财奴,他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同时他又是基督徒,所以他又相信“幸福只在天上”。
3、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毋庸讳言,其传承发展遇到了困境,观众逐步流失,市场慢慢萎缩,令人担忧。一些戏曲人士自恃正宗,不肯轻易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①在文化市场多元丰富的今天
②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
③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依旧
④但相当多的观众觉得戏曲要与时俱进
⑤如何守正创新
A.③⑤①②④ B.⑤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⑤③ D.④③②⑤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昨日走在火车站附近的周先生突然被一名女孩拉住胳膊,称他偷了自己的手机,________的周先生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请警察主持公道。
②即日起,贵州省多台ATM机已具备通过冠字号码查询辨识人民币真伪功能,这就避免了客户在ATM机上取了假钞而________的情况。
③在昨日上午的座谈会上,省公安厅厅长打断了某派出所所长的汇报,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这位所长似乎没准备好,________。
A. 张口结舌 有口难辩 百口莫辩
B. 百口莫辩 有口难辩 张口结舌
C. 张口结舌 百口莫辩 有口难辩
D. 有口难辩 张口结舌 百口莫辩
5、下列选项中对统计表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0年江苏某社区体育消费动机统计表(单位:人)
A.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说明人们愿意为增强体质而锻炼身体。
B.有一部分人是在周围人的带动和影响下进行体育消费的。
C.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社交,说明体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D.大部分人是出于主观意愿而积极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
C.《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万事通。
D.每人时刻告诫自己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C.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
D.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是中华文化轴心期经典著作,因为其书在今天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模拟宇宙图景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
C.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
D.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人类应当从容以对,而不必悲观。
7、按要求填空。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2)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位满头白发、衰颓失意的老人形象。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作者与友人乘着轻舟穿行于江面,举起杯盏相互劝酒的场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景。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
(5)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关顾雎鸠,_______________。(《诗经 关雎》)
(7)__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8)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认真观察齐军败走的情况,并由此判定了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主宾欢饮的场景:他们乘着一叶扁舟“____________”;借助水和月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后,又“_________”,再次痛饮。
(3)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用风雨,写出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前途的双重忧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
王安石 [宋]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①,长耳②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注:①“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②“长耳”即毛驴。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起始两句道出了山行的意图,意欲描写诗人外出和来时景色清浅和苍翠的不同特点。
B. 诗歌描写了诗人的装扮,借此暗喻自己在脱离官场后已俨然是一介平民百姓了。
C. 诗中人着儒服骑毛驴,听着吴越民歌般的驴鸣,看似逍遥实则有掩不住的寂寞凄苦。
D. 山岭佳色,已是日暮时分,林泉好音,更是冷寒时节,全诗至此呈现出一派冷瑟萧杀之境。
E. 诗中“直意”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大抵类同,均可指自然中所包蕴的人生的真谛妙趣。
【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乙]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节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平,文中指不和睦;现代意义指不公平的事,或因不公平的事而激动、愤怒、不满。
B.诽谤,现代意义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意义一致。
C.规矩,字面意义是指校正方圆的器具,又常常指准则、法度。
D.自己,现代意义指自身、本身、本人;文中实为“自于己”,指原因始于自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就很赏识他并对他加以提拔。
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去世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羕、廖立、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2)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
14、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