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降卒的秦国将领是?( )
A.白起 B.王翦 C.蒙恬 D.章邯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春节不仅是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结晶,更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
D.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既然已,勿动勿虑 B.以吾一日长乎尔
C.令人长号不自禁 D.食之可以清酒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祛寒(qū) 晃眼(huǎng) 电饭煲(bāo) 如鲠在喉(gěng)
B.面糊(hù) 腈纶(qíng) 擂战鼓(léi) 休戚相关(qī)
C.肉脯(pú) 猥亵(wěi) 拗不过(niù) 抛头露面(lòu)
D.弓弦(xián) 挫折(cuò) 潜意识(qiǎn) 稂莠不齐(láng)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归园田居》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闲适安宁的田园生活场景。
B. 《涉江采芙蓉》中作者以香草赠自己思念的人,香草寄寓着对对方美好的祝愿及关怀之情。
C. 《采薇》的前三节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突出时间的流逝,从而渲染出征人越来越凄苦的心情。
D. 《短歌行》中,一开头作者就写人生苦短,借酒浇愁,为全文奠定了消极低沉的基调。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A
①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制砚的石料必须坚硬、细腻,既易出墨又不吸水,最有名的是端砚和歙砚。砚台表面平滑,亦有微凹者,一般凿有小池蓄水或墨。实用的砚台一般朴实无华,但有的制砚工匠根据石料的形状花纹加以雕琢装饰,创意新奇,制作巧妙者成为收藏之物。
②在砚上磨墨的时候,摩擦声最初有点尖利,渐渐地成为轻柔的滑行声,说明墨汁越来越浓稠,接下来还要继续磨多久,全在你自己了。书法要求墨色较浓,颜色效果才会好。但涉及绘画则另有规矩和要求。
③所谓中国画重在笔墨,当然还有意境。近处要深色,那尖尖的竹叶近得似乎可以触摸;但竹林深处,雾霭缭绕,竹枝、竹叶若隐若现,墨水越淡,竹的枝叶越是影影绰绰,到最后.,化为一片灰白的朦胧,只剩下墨的影子。
④或者也许该换个角度按过程的顺序来描述:开始画的是雾,竹子在其中摇曳,然后人越靠近,竹叶的颜色渐深,制造一种亲近感。
⑤砚从一个实用的工具很早就变成了工艺品和收藏品。许多中国的画家和书法家,如米芾、欧阳修还为此做过文章。而在那些皇家的藏品中,砚则有其独特的地位。那些优美的浮雕、刻文、别具一格的形状、考究的硬木砚盒至今为古董家们所青睐的,来自亚洲各地的赏鉴家们排着长队,翘首等待着珍品出现在市场上。
⑥记得在北京荣宝斋的入口处,有块几平方米大的古砚,大得像张双人床,砚的周边雕着龙,标价十八万人民币,当时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仅四千元。
B
①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均为老坑石料。2.以评鉴砚台下墨、发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为单位。
②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发墨是衡量砚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简单说,下墨,是通过研磨,墨从墨块到水中“砚台上”的速度。发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细腻程度。发墨好的墨如油,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流畅,所以画画的用砚比书法的用砚要求更高。下墨讲求快慢,发墨讲求粗细,但往往下墨快的发墨粗,发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发墨均佳的砚极其珍贵。
③以下为端、歙、洮砚石的对比:
石材 | 平均硬度 | 下墨 | 发墨 |
端砚 | 2.9 | 弱于洮、歙 | 强于洮、歙 |
洮砚 | 3.1 | 强于端,弱于歙 | 强于歙,弱于端 |
歙砚 | 4 | 强于端、洮 | 弱于端、洮 |
【1】请对A文中第①段中的三个加点词进行简析。
【2】A文中的第③和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绘画用墨比书法用墨要求更高。
B.强调中国绘画特别注重意境的渲染。
C.说明绘画当遵循一定的层次和规律。
D.强调墨汁的浓淡对中国画意义重大。
【3】B文中运用的图表不具有的特性是( )
A.开放性
B.清晰性
C.直观性
D.客观性
【4】请把B文的表格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
【5】请从语言特色方面对上面文本中画线的两段文字进行辨析。
【6】比较A和B两文不同的使用场所。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女子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3)曹操在《短歌行》中“ , , ,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4)《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童快乐自足的精神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对客人的箫声进行了侧面描写。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之《泰伯》)
(2)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离骚”者,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女主人公的自我表白,写出了她嫁给氓后,一天到晚劳苦活儿都干不完的辛劳。
(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言,宫中府中都是一体的,“________”,不应该有什么不同;“________”,使内外刑赏之法不同。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当年刘裕为收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恢弘气势。
11、把下列名篇名句补写完整。
(1)是故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穆吟留别》)
(3)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月夜》中,杜甫在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情景后,写出了希望结束两地看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漓。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映,瀛州高阳人,白晰长大,言音鸿爽。映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授河南府参军。滑毫节度使令狐彰辟为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建中初,卢杞为宰相,荐之,迁刑部员外郎。会张镒出镇凤翔,奏为判官。映口辩,颇更军事,论奏数合旨,寻转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德宗在奉天,凤翔逼于贼朱泚。镒部将有李楚琳者,博悍凶暴,军中畏之,乘间将谋乱。先数日,映与同列齐抗觉其谋,乃言于镒,请早图之。镒不从映言,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泚。军中多为映指道,故得免。因赴奉天行在,除御史中丞。兴元初,从幸梁州,每过险,映常执辔。会御马遽骇,奔跳颇甚,帝惧伤映,令舍辔,映坚执久之,乃止。帝问其故,曰:“马奔蹶,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清尘,虽臣万死,何以塞责?”帝益亲信之,嘉奖无已。贞元二年,映当国政,敢言事。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狄。映奏曰:“戎狄乱华,臣之罪也。今人情悔惧,谓陛下理装具糗粮,臣闻大福不再,奈何不与臣等熟计之?”因俯伏流涕,上亦为之感动。映于东都举进士及宏词时,张延赏为河南尹、东都留守,厚映。及映为相,延赏罢相为左仆射,数画时事,为所亲求官,映多不应。延赏怒,言映非宰相器。三年正月,贬夔州刺史,又转衡州。贞元十一年七月卒,时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忠”。
(节选自《旧唐书·齐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B.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
C.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D.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也称“行在所”,一般指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幸临时驻留的地方。
B.清尘,车后扬起的尘土。“清”有对人尊敬之意,故“清尘”亦可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
C.左仆射,官名。秦代始置仆射,汉代沿袭并置左右仆射,唐宋时左仆射的实权大于宰相。
D.赠,文中意为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职、爵位。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映丰神俊朗,才貌双全。他外表伟岸,声音洪亮,言辞畅达;通过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可见他学识渊博精深、文词优美恢宏。
B.齐映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跟随皇帝前往梁州,每次经过危险之地,常常拉紧马辔,保护皇帝不受伤害,皇帝对其赞许褒奖。
C.齐映执掌国政,敢言政事。吐蕃犯边,人心不稳,传言四起,他劝皇帝与臣子共同谋划退敌大计,并伏地流泪,皇帝深受感动。
D.齐映为官清正,不徇私情。在齐映担任宰相时,曾经在东都洛阳厚待过他的官员张延赏为自己的亲信求取官职,被他严词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映口辩,颇更军事,论奏数合旨,寻转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
(2)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泚。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中生的你,又迎来了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是的,今天的这场考试有些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特别的思考,特别的感悟。今后的人生中,也许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个答卷人。
请你以“父母或哥哥(姐姐)”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对这特殊考试的思考、感悟、应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