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 读朱自清的《春》,你会读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读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一家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关系,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B.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龙须沟》等。
C.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编写的。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论”是编纂的意思。
2、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良好的技术呢?因为良好的内外科技术就意味着能使更多的伤病人员好得快,减少他们的痛苦。(设问)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殷红(yān) 修葺(qì) 怏怏不乐(yàng)
B. 亘古(gèng) 屏息(píng) 气冲斗牛(dòu)
C. 水凼(dàng) 羸弱(léi) 兀兀(wù)穷年
D. 晌午(shǎng) 灵犀(xī) 锲(qiè)而不舍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亘(gènɡ)古 修葺(qì) 迸(bèng)溅
B. 赫然(hè) 诘(jié)问 拖沓(tà) 忏(qiàn)悔
C. 哺(bǔ)育 震悚(sǒng) 挑(tìǎo)逗 履(lǚ)行
D. 字帖(tiè) 默契(qì) 炽(zhì)热 涎(xián)水
5、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 )
A.刘四爷特别喜欢祥子,眼看自己年纪大了家业无人继承,想要招祥子为女婿
B.祥子特别勤劳,经常帮刘四爷干活
C.虎妞爱上了祥子
D.祥子贪图刘四爷的家产,故意亲近刘四爷和虎妞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
B.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同学们对本次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C.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学校充满书香气息。
7、【语段探微】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许多城市在建设发展中大拆大建、大兴土木,热衷于建设高层、超高层建筑,造成城市文化惨遭损毁的悲剧。
②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③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是人们寻求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的载体。
④只有这样,城市才能在现代化发展中,更有底蕴,更具魅力。
⑤然而,当下我国城市文化的生存状态已经岌岌可危。
⑥总书记曾说过:“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A.③②⑤①④⑥
B.③⑤①⑥②④
C.①③②⑤⑥④
D.⑥②③④⑤①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③便捷,欻然④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⑤,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欻然:忽然。⑤悼息:悲伤叹息。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然遥望不敢前(________)
(2)衔之而去(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4)途中两狼,缀行甚远(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蛇 入 则 来 蛇 出 则 往 如 是 者 久。
【3】翻译下列句子。
(1)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诗中的“黠”和《狼》中“狼亦黠矣”的“黠”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此鼠义且黠”——“黠”的含义:______,情感态度:______;
“狼亦黠”——“黠”的含义:______,情感态度:______。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4) ,江春入旧年。
(5)不知何处吹芦管, 。
(6)《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普通人也能志向坚定的句子是:子曰: , 。
10、现代文阅读,完成文后的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文段写景很有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2】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选你感受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辞手法,再说说例句修辞的表达作用。
【3】文段中有许多动词用得精练传神,选其中一例作简要赏析。
【4】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1、观西湖秋景,思生花妙笔。
西湖秋意
赵丽宏
①苏堤尽头是花港。
②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
③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篝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被燃着。
④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
⑤依然有绿。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樟、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湖畔沉着地吐着绿,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畔春天的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厚的,它使人想起人到中年以后的那种稳重和成熟……
⑥也有花。自然是秋的皇后——菊花。在上海,刚刚参观过万卉色艳的菊展,所以,在这里傲然卓立的名种菊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倒是悄悄开放在湖畔树丛中的那些野菊花,花朵很小,然而一开就是雪白的一片,热烈而又优雅,有一种桀骜不驯的野气和生机。在一个不为人注目的小土丘上,居然还长着一片红花草,玫瑰色的小花,悄然开放在绿茵茵的小圆叶中——这应该是春天的标志啊!
⑦西湖,用她的永不枯竭的心血,用她的始终不渝的柔情,哺育着湖畔众多的生命。如今,到了秋天,到了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季节,西湖的儿女们却依然顽强在秋风里挥舞着手臂,为母亲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⑧西湖,你可以因此而欣慰了。
(选自《精品散文》)
(1)用原文回答西湖的秋景给人的整体印象。
(2)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用1至2个词语概括下列景物的特点。
A.红枫:
B.绿树:
C.野菊:
(3)⑥、⑦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这”“儿女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探究文段④、⑤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宣传家国情怀,学校南苑文学社公众号就“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准备推出“大国小家”系列推文,请你任选一个栏目投稿。
栏目一:爱国故事会 | 《为爱国的 感动》 | 填写历史中、名著中、新闻中或身边的平凡人,写写他的事迹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
栏目二:诗画江山秀 | 《我爱 》 | 填写属于我国的山河美景、历史文化或文学诗词等。 |
栏目三:寻一己责任 | 《我虽平凡,但 》 | 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抒发真实体验 |
要求:(1)按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具体细致,切记空洞,中心突出。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