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宝玉:性格叛逆,鄙视功名利禄,大胆质疑程朱理学。
B.林黛玉:生得倾国倾城貌,又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史上富有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C.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品格端方,谨言慎行,举止娴雅。
D.贾母:贾代化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后来成了贾家的最高统治者。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今年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一边慢慢行进,一边说着“借光,借光”。
B. 丁先生幼承庭训,数十年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学术大师,丁先生说:“我虽不敢言有所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总算没有折辱了祖上声誉。”
C. 某演员获奖之后发表感言:“我拿到这个奖杯并不代表我的高度,而是代表我刚刚上路,有句话叫‘艺术无止境’,希望与各位共勉。”
D. 《楚留香传奇》中,标兹王望着姬冰雁,道:“只有在下的大名还未请教过。”姬冰雁头也不抬,道:“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联合20多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商家举行围绕以“新消费我做主”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宜传咨询服务活动。
B.这次“五月里的鲜花”歌咏大赛在校大礼堂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高二(16)班获得了冠军。
C.2015年初,浙江创造性地推出特色小镇建设,并以此为抓手,着力培育支撑浙江长远发展。
D.目前农民工在外打工,时间一长既积累了资金,又增长了见识,便有能力回来建设家乡。因此,应该给农民工返乡创业简化程序,解除束缚,让其能放心大胆地创业。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司马青衫 枫叶荻花
B.转徒江湖 漂沦憔悴 梦啼妆泪 忧愁暗恨
C.轻拢慢捻 天崖沦落 幽咽泉流 谪居卧病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添酒回灯 暮去朝来
5、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6、阅读课文《上图书馆》,完成下面小题。
上图书馆
王佐良
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德·波伏娃说了一句话: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它。
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在这方面,我是有愉快的回忆的。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这三所学校是有血亲关系的,这且不表。只说文华图书馆,叫做“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放,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幽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
“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我就是在它的期刊室里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美国杂志的,如《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十六七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真实的世界却在黯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全灭了。
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B.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那个下午时间消磨得很愉快。
C.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D.文中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论证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为了论证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书林”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B.“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C.在“公书林”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这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7、根据原文默写。
(1)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以趋于亡。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己。
8、完成下列语句。
(1)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卜居》)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按要求填空。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______》)
(3)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主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其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美人”意象,令人遐想。
11、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面对孔子的询问,描绘了一幅暮春游乐图来表达他的理想,他说:“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其一)中,诗人以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写登楼远眺之景以烘托愁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洵在《六国论》引用古人的话来形象地说明割地赂秦的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走廊长而曲折、屋檐高挑突起。
(6)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小题。
念奴娇·水天空阔
(宋)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
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
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词的上下阙在表达上分别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①,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镇洛阳 (2)左迁候卫长史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
A.延长
B.率领
C.引导
D.推荐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拜尚书左仆射
A.拜见
B.拜服
C.授予官职
D.拜谢
【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6】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
【7】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要求作文。
七百多年前,文天祥在逃亡路上吟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一百多年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自题“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七十多年前,钱学森在演讲时引用哈罗德·尤里的话说“我们要消灭众生的困苦和匮乏,带给他们愉悦和美丽”。
……
今天,“沙场之花”袁远、“雪城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