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文山州高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A.五等爵位制度,一般认为是在周朝创立的。夏商时期没有详细的记载,西周开始才有明确记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如晋侯、郑伯等。

    B.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先”表示堂房亲属关系,“从”表示已去世。

    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与干支合用纪年法。

    D.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晦”,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刚刚传出,人们猜测已久的二套房贷新政随即出台。

    B.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不到一个月,多种青蒿素保健品打着“抗癌杀虫”等名号,已“搭便车”在网上热卖。

    D.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与别的咖啡馆不同的是,不仅这家咖啡馆的业主陈雁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德阳女孩,更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

    B.正如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例子所示:上帝让人们在某个方面不尽如人意,他就一定会别的方面给予补偿。

    C.在一组西沙守礁女兵的照片中,年轻的女兵一个个不施脂粉、素面朝天却英姿飒爽,被称为“最美的女兵”。

    D.事实上,科幻电影往往在无意间增强着军事科技的发展,那些似乎很不可思议的武器,如今正在变为现实。

  • 5、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吾今且赴府 失其所与,不知

    B.箱帘六七十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C.蒲苇纫如丝 令将军与臣有郤

    D.可怜体无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10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

    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10开始向“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材料二: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材料三: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设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2800多小时的节目。

    (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2日13版)

    1“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下列对“不认可”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

    B.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依然还处在“低幼”阶段。

    C.人工智能的那些绘画作品还存在大量元素复制堆砌的痕迹。

    D.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侵占了人类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文艺创作必须要有人类的情感的看法是一致的。

    B.根据材料一的表述可知,现在各大科技公司的工作重心都围绕着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

    C.材料二写了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排斥的心理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D.根据材料三的表述,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

    3上面三则材料针对“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社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意境凄清萧瑟。

    (3)苏轼《赤壁赋》中写出箫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列坐其次。________《兰亭集序》

    (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______________”两句诗。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王权,也在于建筑。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构件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学的理念。

    (2)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的豪情,只要是我们追求的,即使为之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3)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重视“立大志”,还强调“持志”,即立志后坚定不移。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都在强调哪怕身处困境,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服饰、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一心向学的心态。

    (2)屈原在《离骚》中,要剪裁植物的叶子缀缝花瓣成衣服,表现其超脱世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用“云”作比喻,表明对待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富贵的态度。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了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老师和学生各有专长,可以互相学习的原因。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泰始中,守河南尹,受诏为黜陟之课,其略曰:“臣闻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虚已委诚。及至末世,法令滋章,巧饰弥多,岂若申唐尧之旧,去密就简,则简而易从也。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数年,拜度支尚书。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周庙欹器,至汉末丧乱,不复存,形制遂绝。预创意造成,帝甚嘉叹焉。咸宁四年秋,大霖雨,蝗虫起。预上疏多陈农要。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以其无所不有也。时帝有灭吴之计。领征南军司,既至镇,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政耻以无备取败,不以所丧之实告于孙皓。预欲间吴边将,乃表还其所获之众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监刘宪代之。故大军临至,使其将帅移易,以成倾荡之势。后陈兵于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张旗起火,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旨、巢等伏兵城外,歆遣军出距王浚,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既立功,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后征为司隶校尉,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杜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B.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C.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D.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官吏的升降、罢免。文中的“黜陟之课”是指升降、罢免官吏的考核规章。

    B.唐尧,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五帝”之一,因曾受封唐地而有此称。

    C.武库,是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或掌管兵器的官署,文中用来称誉杜预富有军事才能。

    D.秣陵,秦始皇始置,东汉末孙权将治所迁于此地,改名建业,建吴后以此地为都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预明于兴废,崇古务简。他认为上古的政治因循自然,为政者自身清虚,以诚待人,主张重申上古旧制,摒弃繁琐法令。

    B.杜预博学多能,为政利民。他请建河桥,以防孟津渡口被淹,百姓无法渡河;蝗灾时,他多次上疏,陈述助益农事的建议。

    C.杜预用兵如神,善于智取。他陈兵于江陵,先派奇兵制造声势,让敌人心生恐惧,后来又巧用伏兵,虏吴国都督孙歆而还。

    D.杜预耽思经籍,著书不倦。他致力于经籍研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直到年老才完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领征南军司,既至镇,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

    (2)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

    【5】杜预为何要将俘虏还给孙皓?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时代,“无滤镜不自拍”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大家会在修图上花费很多的时间,以便让照片在发布到网络之前变得究美无暇,比如用修图软件使脸颊变得更瘦、更匀称,使鼻子变得更高、更挺,使肤色变得更白……在2017年的一项调查中, 67%的人承认会编辑自已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以提升个人形象。

    读了上面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