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词理解。
1. “暮江吟”中“吟”是指____。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
2. “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_____。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______上面的。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漓江水___、____、____ 的特点,桂林山___、____、____的特点,把桂林山水比作一幅画卷。
2.《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途中-洞口-_____-孔隙-________-出洞。
3.《七月的天山》运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______(季节)的奇异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___________之情。
3、照样子写词语。
(1)形容季节的四字词:春:春光明媚 夏:________ 秋:________ 冬:________
(2)懒洋洋(ABB格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有些尴尬。但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 ______
2.姑父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小沙。 ______
3.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 ______
4.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______
5、看图,写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名称。
国画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从下边的方格中,可组成诗句___________,它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诗句出自清代诗人郑燮写的《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一句托物言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2】请展开想象,描绘画线诗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____________度阴山。
(二)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指青海湖。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穿:磨破。金甲:铠甲的美称。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1】读《出塞》,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2】表达对守关将士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将”指的是(____),“胡马”指的是(____)。
A.名将李广。
B.名将卫青。
C.胡人的骏马。
D.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飞将军______(填人名)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从军行》完成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写到了三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一句概述了战斗之艰苦激烈,而“_______”则是戍边将士的坚定、深沉的誓言。
【6】品读这两首古诗,对的打“√”,错的打“×”。
(1)《出塞》刻画了守边将士荒凉艰苦的生活环境。(____)
(2)《出塞》诗歌主题是希望平定战乱,安定边防。(____)
(3)《从军行》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____)
(4)《出塞》控诉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____)
【7】《出塞》和《从军行》的相同点是( )。(多选)
A.都是边塞诗。
B.都是送别诗。
C.以描写环境开篇。
D.感情基调高昂雄浑。
8、阅读理解。
村居
草长莺飞( )月天,( )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 ),忙( )东风放纸鸢。
【1】补全古诗中所缺的字。
【2】给下列字注音。
( )( )( )
长 散 鸢
【3】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
9、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①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②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 )关系。
③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 )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④写出中心句。
10、阅读《白杨》片段,按要求做题。(15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些关联词语写仿写一段话。(2分+2分)
(2)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分)
(3)本文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这类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 、 。本文就是借 歌颂了 服从 , 边疆、 边疆的远大志向和 。(3分)
(4)最后一自然段,爸爸“又陷入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此时,他又可能想到了什么?(2分)
(5)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风沙”指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分)
11、阅读。
我爱花生花(节选)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的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我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的,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 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 不像桃花 梨花 花生的花 没有一朵是空花 开一朵花 地下就长一颗花生 你采掉一朵 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1】文中说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这“另一种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中有一个联想,由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经历”的内容:_____________。
【4】给文中没有标点的语段加上标点。
【5】写花生花为什么要写樱花、牡丹和白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人激灵了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的哭。”
我的心里有点酸 扭过头去 凝望着那郁郁葱葱栽满绿树的大山 心想
他图的什么呀
1、根据原文给第二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2、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老人在石头房子里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3、文中写道“我的心里有点酸……心想,他图的什么呀?”想想看,老人受这么多苦,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13、课外阅读。
敬重卑微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如果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读第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和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2】“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3】读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练习。
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这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林和热带植物园。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蕴藏量也十分丰富。
海南岛的风光最惹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yē)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撑开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拂着大海,海浪轻吻着海岸,海上红日东升,令人心旷神怡。这时,你一定想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明珠 土地( ) ( )的屏障
( )的海南岛 物产( ) ( )风光
【2】“南海上的明珠”是把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
【3】我能写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
【4】海南岛物产丰富,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呢?
_____________
15、用两种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这座电视塔_______
16、照样子,选一种情景作为开头,用上3-4个不同的动词,写出人物连续的动作。
例:他紧紧地抓住护栏,两只脚用力地往上一蹬,再纵身一跃,跳下了月台。
老师走进教室 我打开冰箱 爸爸下班回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丑小鸭变成天鹅。(写具体)
2.我想了解安徒生公园。 我必须认真读课文。(合成一句话)
3.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理解吗?(改成陈述句)
4.那间 我的 在 时光 是 小房子 破旧 的 度过的 童年 的 里(组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
18、照样子,写句子。
(1)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这点困难算什么?→______
(2)例:“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______好像______。
(3)例:葡萄挂在绿叶底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
凤凰花开在大树上。→______。
(4)例: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树叶飘到了月季花坛里。→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天他可能会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微风吹拂着柳丝。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的柳丝。
(1)阳光照耀着草地。
(2)草地上开着小花。
(3)燕子掠过湖面。
21、作文。
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件你和妈妈生活中的事情。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哦。3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