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临沧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瑞雪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自习课再用功补习,这种学习方式真是本末倒置啊!

    B.京广高速上,因雾霾天气影响,两辆重型卡车撞在了起,真是祸不单行

    C.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恿(zòng)          职(xùn)          章(xūn)          脸色白(shā)

    B.抽(yē)             塌(tān)            (jí)            畏罪逃(qiǎn)

    C.粗(guǎng)        伏(juán)          待(nuè)        随声附(hè)

    D.狭(ài)             乳(bǔ)             怪(chēn)       差不齐(cēn)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刻(juàn 广mào   精竭虑(dǎn

    B.步(duó 息(zhì   急(tuān  痛疾(

    C.miǎo  责(jié   钝(   风云(zhà

    D.xìng 然(àng  亮(zèng 鸢飞天(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进行描绘。

    B.《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6、某班围绕“勤奋”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A.甲:我认为勤奋出成果。马克思艰苦奋斗几十年写成《资本论》。

    B.乙:我认为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勤天下无难事”。

    C.丙:我认为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D.丁:我认为勤奋出聪慧。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ráo)   天骄   腰(zhé) 略输文采

    B.(tāo)   嘶哑   婷(pīng)   红装素裹

    C.(yán)   汹涌   呢nán)   稍逊风骚

    D.烂() 黎明   冕(guàn) 原弛蜡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_____ ②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_

    ③人不其忧_____ ④博学而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书以语录体为主。

    B.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虚心向别人学习求教是很有必要的。

    C.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见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D.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以看出,孔子是很排斥富贵的,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

    【链接材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④迨:等到。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小语找到了文天祥的一首集句诗,让你猜猜诗中第二句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的哪一句。

    请你联系这首集句诗表达的情感,填写恰当的诗句。

    思故乡

    文天祥

    天地西江远,《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凉风起天末,《天末怀李白》

    万里故乡情。《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注】①《思故乡》是文天祥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的诗,这是第一百五十六首。此诗:诗人自己的感受,由自己身处穷北狱中生死未卜,而引发对故乡江西以及故国南宋的怀念。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海南是海域辽阔、岛屿众多的省份。海南省管着约200 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其中南海作为中国四海的浓缩精华,她富饶丰 yíng,能够为你打开中国的蓝色宝库,她深邃宏远,可以带你感受海洋文化的深厚底。同时海南省所辖海域上还(A.星罗棋布B.鳞次栉比)地分布着600 余个岛、礁、滩和沙洲,其中海南岛最大,总面积达3.39 万平方千米,全省海岸线长达1811千米,大小 gǎng 湾有84 处,是中国(A.首屈一指B.名副其实)的第二大岛。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 yíng_____④gǎng 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海南省具有_____的特征。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冰心《成功的花》)

    文字创作也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带给读者惊喜,引领新的时代,正如

    赵翼《论诗》中的诗句:    

    曹操《龟虽寿》中     运用比喻,表现了作

    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保尔常常利用战斗空隙读书,他特别爱读甚至曾经在篝火旁边向战友们大声朗读的一本书是《 》,书中主人公的坚强性格使他深受感动……保尔瘫痪及失明后,也曾一度灰心丧气,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让他走出了低谷,他想写一部题为《 》的小说。小说写完后,母亲把它寄往省委宣传部。不久后回复的电报来了: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保尔的心又跳动起来,他又有了新的战斗武器一一写作。

    保尔特别爱读的一本书是《________》;他要写的这部小说题目是《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的树

    ①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清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些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颂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②松柏,挺立在山峦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产出一种生命的风范来。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和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③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您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1】作者对松柏的认识和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依提示回答。

    小时候——__________   读书后——__________   走出家园——__________

    【2】第①段写“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全文的主题来看,本文中的“严寒”和“松柏”各象征什么?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有删改)

    【1】三段文字都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但各有侧重,其重点分别是什么?

    【2】第二段末引用高尔基“托尔新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描述,有何作用?

    【3】从选文中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习近平)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的经历、体验,以“志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