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保山中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政通人,百废具兴             至若春景明

    B.属予作文记之                    物喜,不以己悲

    C.而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D.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

  • 2、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有十篇文章侧重写人、记事、议论或记事兼议论的文章都有,其中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好读,如《阿长与<山海经>》。

    B.文字“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描写的是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

    C.祥子老实,健壮,坚忍,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但当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后,祥子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废人。

    D.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称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______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______之路。劳动也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只有______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热爱劳动、不懈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A.崇尚   必经   树立

    B.崇拜   必须   树立

    C.崇拜   必经   竖立

    D.崇尚   必须   竖立

  •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美丽的春天悄然而至,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放眼望去真是美不胜收

    B.面对蛮横的肇事司机,交警以咄咄逼人的语气据理力争,最终将其说服。

    C.我们应当实事求是,遵循实践出真知的准则,不能将理想和现实混为一谈

    D.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小兰恍然大悟,对这道题的疑惑也都烟消云散了。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抢救濒危剧种获得不少支持,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留不住的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B.李医生在每次抢救成功后,看到家属们如释重负的表情,内心也一样深受触动。

    C.保持着健康体魄的张大爷虽然已退休,但仍血气方刚,每天坚持10公里晨跑。

    D.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约束,那么孩子也会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B.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C.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D.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2017河南14~17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小石潭记》第一、二、三、四段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隔篁竹,水声 不求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 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空无所依 似与者相乐

    D.环:四面竹树滁皆山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翻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运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表达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2】颈联“沉舟侧翻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堪称千古名句,其中蕴含怎样的哲理?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店员是个圆圆脸的小伙子,十八九岁,矮笃笃的,长得很结实。他是从修配厂调出来的陈松林。离厂以后,便没有回去过,谁也不知道他当了店员。初干这样的工作,他不习惯;脱离了厂里火热的斗争,更感到分外寂寞。他很关心炮厂的情况,却又不能随便去打听,也无法打听。偏偏这书店还只是一处备用的联络站,老许一次也没有来过,所以他心里总感到自己给党作的工作太少。

    A. “小伙子”、“结实、“矮笃笃”都是形容词。“圆圆脸”、“分外寂寞”是主谓短语。

    B. “他是从修配厂调出来的陈松林”一句的谓语是“出来”。

    C. “偏偏这书店还只是一处备用的联络站,老许一次也没有来过,所以他心里总感到自己给党作的工作太少。”一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D. “他很关心炮厂的情况,却又不能随便去打听,也无法打听。”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无法打听”与“不能随便去打听”换位。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1)“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表现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___________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2)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中唱到“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可有些读者认为,白龙马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天才

    刘万里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

    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

    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

    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非常好,是全省的高考状元。

    记者闻讯后涌进了他的家,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不知道说啥。孩子的母亲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孩子这几天累了,有啥问题就问我吧,我是他的代言人。”

    很快,孩子收到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孩子拿着通知书傻笑了半天,然后就开始发呆。母亲说:“我带你出去玩。”

    孩子说:“没意思。”

    母亲又说:“那你在家看电视。”

    孩子说:“没意思”。

    母亲说:“那就玩游戏。”

    孩子还是说:“没意思。”

    无论母亲问啥,孩子总是三个字——没意思。后来孩子整天坐在那里发呆。母亲问他话,他就呆呆地望着母亲一言不发。

    连续几天孩子都是这样,母亲想是不是孩子身体不舒服,就带孩子去医院,一检查啥都正常。

    母亲偷偷咨询了几个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他们说孩子可能得了考试综合症,只有考试才能提起他的精神。就像一个战士,没仗打内心就很寂寞。

    回家后,母亲说:“你今天想吃啥?我给你做。”

    孩子木然地望着母亲无语。

    母亲又重复了一遍,孩子依然木然地望着母亲。

    母亲毕竟是个教师,她想了想,用笔在纸上写道:你今天想吃啥?A.包子;B.米饭;C.面条;D.稀饭。

    孩子接过纸条,突然来了精神,双目炯炯有神,他在“B.米饭”后边打了一个“√”。

    母亲非常高兴,看来孩子一切正常,她又在纸上写道:你今天心情如何?A.好;B.非常好;C.一般;D.糟糕。

    孩子高兴地在“C.一般”后边打了一个“√”。

    吃完饭,孩子坐在房间里发呆。母亲见时间不早了,就说:“孩子,睡觉去吧。”孩子木然地望着母亲,好像根本没听见母亲说啥。

    母亲在纸上写道:你现在的任务是:A.睡觉;B.不得不睡觉;C.一定睡觉;D.还是睡觉。

    孩子陷入沉思,最后笑了笑,在“A.睡觉”的后面打了个“√”,然后就乖乖地去睡觉了。

    开学报到的日子快到了,母亲就开始给孩子准备行李,她突然想到孩子长这么大,他从没做过家务从没洗过衣服……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从没跟陌生人打过交道,这如何是好?

    那晚,母亲失眠了。

    第二天,孩子把房间翻得很乱,把床都掀了起来,母亲问:“孩子,你在找啥?”母亲见孩子没反应,她立即在纸上写道:“问答题:你在找啥?”

    孩子在纸上写道:“我做了一个梦,他们都在找童年,我不知道童年是啥东西,我醒来后就找童年……”

    母亲眼里有泪,她转身悄悄擦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24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小说中作为考试天才的孩子有哪些反常的表现。

    2结合语境,品味语言。说说句中加点词语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孩子拿着通知书傻笑了半天,然后就坐在那发呆

    孩子木然地望着母亲。

    3小说结尾写到:“母亲眼里有泪,她转身悄悄擦了。”请发挥想象,揣摩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表述)

    4小说以“天才”为题,有什么妙处?

  • 14、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一掌清凉

    吱呀吱呀……树上的知了如同比赛一般叫着。

    树荫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着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两个孩子穿得都很朴实,不远处有一个工地,很显然,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由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从家里接了他们来团聚一些时日。

    八月的这座小城本来就似一个火炉,加之一连几天天空中连云彩也很少有,从一大早就有阵阵热浪扑面。①因为街道在这儿有了一个缺口,兄弟俩的父母将他们放到这里的树下,也就是希望有风从缺口处吹过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忍受不了那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腿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从树叶隙罅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儿凉快。②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在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的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们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砖墙,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这下能够着了。③他将双手贴在了玻璃上,然后又把整个脸紧紧贴上去。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站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荫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一会儿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④

    直到快中午十二点了,在工地上做饭的妈妈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特别凉,是因为玻璃的后面,即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爱是一掌清凉,有了爱,你就紧紧握住了当下的亲情,也一定能握住一辈子的幸福。

    (摘自《潮州日报》)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月天气酷热的原因。

    B.②句形象地点出了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儿凉快的原因是哥哥扇起的风都是热的。

    C.③句中哥哥搬砖头时“吭哧”“吭哧”的声音,表现了哥哥搬砖头时的快乐。

    D.④句写哥哥“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说明了哥哥做这个动作的持续性,表现了哥哥对弟弟淳朴和无私的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讲了哥哥和弟弟兄弟俩之间的一段故事。八月的大热天,哥哥把一掌掌清凉传递给弟弟,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关爱,体现了亲情的无私,令人感动。

    B.文中的哥哥是一个懂事、体谅父母、关心弟弟的好孩子,妈妈被哥哥关心保护弟弟的行为感动了。

    C.妈妈没有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特别凉的原因是她相信将来儿子一定是人间最富有的。

    D.本文的主题是讴歌亲情。它启示我们,谁能把握住当下的亲情,就一定能把握住一辈子的幸福。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如“哥哥把一掌掌清凉传递给弟弟”写得非常具体而真实,读来让人感动,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本文多处描写了这座小城的热,这些描写都是正面描写,为表现哥哥的优秀品质作了烘托和铺垫。

    C.本文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的内容照应了标题,深化且升华了本文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顾叙,其好处是从头到尾叙述事件,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与母体的告别;毕业季我们终将远行,这是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这是对迷失的告别……人的一生总在不停地告别,也在不停地成长。

    请你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还可以发表议论;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