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安徽合肥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B. 他住在一个荒僻的小山村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日子过得很艰苦。

    C. 连续的雾霾天让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才能让蓝天白云归来已成为大家随声附和的话题。

    D. 作为年度大戏,《芈月传》播出后收视率连创新高,然而在很多网友心中《甄嬛传》更胜一筹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C.《观沧海》是古体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天净沙秋思》是曲。

    D.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存(xù)       本(shé)       (zhà)       不容发(jiān)

    B.(piē)见       婷(pīng)       (lèn)地       (zhì)不前

    C.(pō)刀       (jiān)言       (zhàn)桥       (nuò)连声

    D.养(huàn)       (xū)       (wǎng)然   (dān)食壶浆

  • 4、下面四个选项都是关于《朝花夕拾》,有误的一项是( )

    A.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B.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这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D.这部散文集,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

  •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 俯冲  大相径廷  惊慌失措

    B.惩戒 怂恿  畏罪潜逃  篷篷勃勃

    C.决别 烂漫  花团晶簇  油然而生

    D.庇护 缥缈  漠不关心  人声鼎沸

  •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泰国作家、诗人。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幕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积。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子观夫巴陵_____

    (2)朝夕阴 _____

    (3)南潇湘 _____

    (4)一雀尾垆 _____

    (5)楼之观 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3(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甲)(乙)两文段都写了岳阳楼的美景,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向日葵

    [台湾]覃子豪

    你是太阳

    我是向日葵

    每天每天迎接你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迎你

    在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

    你绚烂的光球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

    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

    有不死的爱

    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

    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

    你别我而去时

    最初,我低头沉思

    继而,我憔悴欲死

    我知道:秋天到了

    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地脱落

    那时为了你的记忆

    我像要沥尽心血

    剖开胸膛

    一粒一粒地

    洒下我不死的种子

    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

    【1】诗的第二节以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代表一天的三个时段,表达了对太阳的怎样的感情?其中“铺满红毡”比喻什么?

    【2】诗的第三节寓含着“太阳”和“我”怎样的关系?其中最能表达这种关系的两个动词是什么?末句中“塑造你的形体”意思是什么?

    【3】关于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通篇用隐喻,它不仅仅对向日葵作简单描摹,更主要是要表达诗人的某种生活理想或艺术追求。

    B.本诗以向日葵为线索,通过它,表达了对阳光的企盼、敬仰、眷恋与感激之情。

    C.本诗用象征手法,借向日葵与太阳的关系表现了深遂的哲理,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含蓄,感情真挚,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你在学校“停课不停学”网课学习中参与了以下活动。

    (居家小贴士)

    1以下图片和文字是小亮同学给大家的居家生活提醒,请你帮他进一步完善。

    (图一) (图二)   (图三)

    (1)你发现图一中画线部分有语病,把它修改为:

    (2)小亮想在图二空缺处填入一个四字短语,结构要与图一中的“注意坐姿”相同,请你帮忙完成:  

    (3)你对图三中的文字提醒没有异议,但觉得所配图片火药味太浓,需要做些修改。请你简要介绍修改后的图片内容。

    (心仪好主播)

    2网课的开设让几位同学突发奇想,他们从《简·爱》《儒林外史》《昆虫记》中挑出四人,推荐他们担任网课主播并给出了以下理由。请你结合原著情节挑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候选人:简·爱

    理由:从小热爱阅读的她,到了孤儿院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她受聘于罗切斯特先生,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私人教师,又在表兄圣•约翰的安排下担任过乡村小学教师,算得上教学经验丰富。她热爱绘画,功力非凡,做个美术课主播小菜一碟。

    B.候选人:法布尔

    理由:他是博物学家里面最擅长写作的,又是作家里最懂昆虫的。透过富有情味的文字与接地气的研究对象,我们看到了他笔下兼具“虫性”和人性,鲜活灵动的生命体。让他做网课主播,无论是教生物还是写作,一定会有很多粉丝。

    C.候选人:马纯上

    理由:马二先生简直就是考场作文研究专家,他数年如一日钻研此道,乐此不疲地编辑年度高分考场作文,深受广大学子欢迎,获得不俗的品牌效应,以至于老骗子洪憨仙也利用他的名声诱人上当。如果请他开讲考场作文,必然大受欢迎。

    D.候选人:周进

    理由:这位周老先生当过私塾教师,教过的范进和荀玫后来都考中举人,成为人生赢家,可见教学效果一流。他自己更是考试达人,从秀才到监生再到进士,一步步考出了锦绣人生。让他做主播,专门传授应试技巧,说不定能成网红呢。

    (网络双刃剑)

    3王老师利用网络上了一次班会课,以下是师生对话片段。

    王老师: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网课就是其中之一。但部分同学因这种便利,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最近,我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同学上课期间的不正常表现。比如,被提问时假装开不了麦,边上课边打游戏,私下用QQ聊天等。我想提醒同学们,网课也是课,一样要遵规守纪。希望在接下来的网课学习中,不要再有任何开小差的行为。我也会及时跟进了解,必要时会联系部分同学家长协同管控。

    小亮:老师,不好意思,刚才我的网卡了一下,没太听清您说的话,能再告诉我一下吗?

    王老师:哪位同学能帮小亮这个忙,把我刚才的话简要复述给他听?

    你:(1)

    小亮:谢谢你!我明白了。

    王老师:其实,网络中自有美丽风景,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下边这张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它的来历?

    小樱:这是最近引发刷屏的网红海报,我有点印象。好像是跟援助武汉抗疫的医疗队有关。

    王老师:你真是个有心人!这是武汉文旅部门送给江苏援鄂医疗队的致谢海报。同学们,网上冲浪时,像这样的正能量信息应该成为我们的关注重点。请同学们用正楷或行楷写下“一同登楼望春风”,晒在我们的班级群里,致敬逆行者。

    一同登楼望春风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错、漏、添字均不得分

    ,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月中霜里斗婵娟。

    梅雪争春未肯降,  

    ,后不见来者。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中“他”是________(人名)。

    (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筷子,是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从外形上看,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着天圆地方。

    筷子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如今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晚期,那时的昏君纣王就已经在使用象牙制成的精美筷子了。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在当时被称为梜(jiā)的餐具,逐渐取代了餐叉的历史地位。而到了两汉时期,基本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此时已改称为“箸”。如今东南沿海地区各种方言仍大量保留这一叫法,如闽南话与温州话。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了筷子的叫法。

    【材料二】下面是筷子握法图解:

    【材料三】使用筷子时都是两根一块,其意为“阴阳两和”“合二为一”,意求圆满,故称“一双筷子”。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使用也有讲究与忌讳:如一双不能长短不一,否则就是“三长两短”;吃饭时,忌用筷子敲击碗沿,因过去乞丐乞讨常以筷击碗出声;用筷插或不断翻拨菜品,被视为不雅之举;将筷子竖着或着插在盛饭的碗中,被看作不吉祥,因为过去的祭祀都是在碗中插上一双筷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发明于中国,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晚期。

    B.筷子最早称为“箸”,两汉时期,筷子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

    C.“箸”这一叫法,至今仍然在闽南与温州的方言中大量保留。

    D.不将筷子插在盛饭的碗中,是因祭祀时常常在碗中插上筷子。

    【2】请根据材料二“筷子的握法图解”,介绍握筷子时手指的握法。

    【3】“筷子”承载了哪些中华文化内蕴?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 14、阅读《追随春天的脚步》,完成下面小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①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到来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1】为什么“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2】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写一种说明方法)

    (1)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_______

    (2)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_______

    【3】春天到来的科学标准是什么?

    【4】文中说“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这两个秘密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一 ,有时是一种爱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要感谢那些偶尔出现并打动我们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让我们的内心下一场雨,洗刷洗刷,然后继续前行。

    材料二: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材料三:孩子们的头脑里宁愿画上很多问号,也不要画上太多的句号。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那些偶尔出现的平凡之人和激小之物,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不要一味依赖外部条件,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质疑,善于探索……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眷恋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