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②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
③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④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2、对下列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和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水渐渐地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C.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简,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就不同了,管你下面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之情。)
D.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动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点活泼的姿态和动听的声音,表达了我穿上雨衣时内心喜悦的心情。)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B. 《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
C. “每天夜晚,他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这一句是并列关系复句。
D. “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这句话中的问号使用正确。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幽悄(qiǎo) 斡旋(wò) 翘首(qiáo) 人情事故(shì)
B.遁形(dùn) 簇新(cù) 赋予(yǔ) 大彻大悟(chè)
C.狡辩(biàn) 吮吸(shǔn) 狩猎(shǒu) 名副其实(fù)
D.拙劣(zhuō) 慧星(huì) 拾级(shè ) 袖手旁观(xiù)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对阿长而言,买来《山海经》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这却让鲁迅记了几十年。
B.性格内向的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总是感觉到非常紧张,说起话来,常常会词不达意。
C.他的言外之意是以飞行汽车为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将改变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
D.面对恶劣的高寒天气,戍边战士们却不以为然,坚定地执行自己卫国戍边的任务。
6、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下列人物与情节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凑足了钱准备买车,祥子和雇主曹先生被孙侦探跟踪,后被孙侦探敲诈了。
B.《骆驼祥子》——刘四爷——虎妞在刘四爷七十大寿时和刘四爷彻底闹翻,刘四爷果断变卖车厂,不让虎妞继承他的丁儿财产。
C.《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搁浅了,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D.《海底两万里》——皮埃尔·阿龙纳斯——当康赛尔被意外抛到海里,生命危在旦夕时,皮埃尔勇敢地跳入海里,陪他一起游,直到获救。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目前,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B.老师要我们趁年轻时多读书,等到人生体验多了,自然能将所得知识融会贯通。
C.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D.日本福岛核灾区生产的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老百姓嘴边炙手可热的话题。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欲捐之
B.货恶其弃于地也 捐祖于野
C.汝何以收此凶具 是以收之
D.乃载祖归养 乃记之而去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谷随,收舆归。
【3】原谷父亲又“载祖归养”的原因是什么?
9、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是北宋郭茂倩,这首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木兰他们行军神速,又表现了前方战事紧张。
C.这首诗详写了木兰征战沙场的过程和辞官回家的情形,是为了表现木兰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
D.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中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使人难以辨别。
【2】《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又使用了丰富的写作手法,例如排比、互文、复沓、夸张、叠词等,使得这些文字很有艺术表现力,或刻画人物,或渲染气氛等。请从文段③中选取一例,参照示例分析体会。
示例:“爷娘”“阿姊”“小弟”三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细致刻画了家人听闻木兰“辞官还乡”之事后的欣喜举动,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也蕴含着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武夷水秀”是全球顶级的大型多媒体现代化水秀夜间表演节目。演出时虚拟特效与真实表演高度结合,瞬间将剧场变成一个五光十色、美轮美huàn ① (A.焕 B.奂)的大型水域舞台。“武夷水秀”讲述的是三个年轻农民在九曲溪畔 ② (A.pàn B.bàn)发现了不同寻常的泉水而进入梦境的故事,以歌颂九曲溪水的纯洁、美丽、智慧等美德为文化内涵,运用国际最新的多媒体手段和艺术形式, 甲 (A.演绎 B.演义)出水的磅礴气势与多媒体特效的魔幻灵动,为观众呈上一场 乙 (A.无与伦比 B.无以言表)的视听盛宴。“武夷水秀”的设计理念在于增强民众水资源保护。
(1)根据①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给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武夷水秀”的设计理念在于增强民众水资源保护。
修改句: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2)《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观沧海》一诗中,属于想象的诗句是:
, ;
, 。
12、“兄弟”“哥哥”是《水浒传》中最令人动情的称呼,根据材料完成题目。
【甲】
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
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
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1)分别写出三个语段中说话者的绰号及姓名。
【甲】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
(2)兄弟情谊令人感动泪目。请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取一个你最欣赏的梁山好汉,结合原著中相关情节,分析其性格特征。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批驳的错误观是什么?支撑错误观点的论据是什么?
【2】结合③-⑤段,说说作者如何反驳错误观点的。
【3】简述⑥-⑨的论证思路。
1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笫一动力,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给出了答案: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
②创新,不问学历高低,但求千帆竞发;不问名气大小,惟愿百舸争流。
③抓创新不问“出身”,确立了一种“效果导向”,以创新能力、创新担当、创新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只有中专学历,但经过凡十年努力研发出棉花铺膜播种机系列产品,填补我国地膜植棉机械化应用领域空白。无论起点髙低,矢志创新就能超越自我;无论什么岗位,敢于突破就能创造精彩。对每个人而言,不问“出身”意味着看见自己的可能性,只要敢于尝试、保持努力,长期的坚持可以在未来某个时刻开出创新之花、收获创造之果。
④抓创新不问“出身”,体现着科学思维的多元与包容。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不同的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路径,最终谁能胜出都靠实践检验。这样的事在科学史上反复出现。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测量发现,光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面保持速度不变,这给经典物理学带来了颠覆性挑战,很多知名物理学家都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谁也没想到,最后找到答案的是一位专利局名不见经传的职员,这就是后来才誉满全球的爱因斯坦。科技创新没有事先指定的成功者,常常是各种奇思妙想竞争中的胜出者。
⑤抓创新不问“出身”,还需要真正形成不问“出身”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要“破”,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另一方面要“立”,营造杋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涵养允许试错、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让各类人才都可以充分释放潜能。实际上,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杋制,就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能者上、智者上、谁有本事谁上体现的正是抓创新不问“出身”的理念。惟其如此,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才能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抓创新不问“出身”》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
材料二:
①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绘就宏伟蓝图,新征程上尤需我们矢志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②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对于制造业龙头企业来说,更要有“站在山顶望星空”的高度和格局,从促进技术革新行业进步的角度布局创新资源,推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开创性成果。近年来,格力电器坚持做“全球首创”的技术研发,努力増强全球技术话语权,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8万余件,发明专利超4万件,自主掌握了31项“国际领先”技术。实践证明,只要有“争第一”的精神和干劲,就不会满足于“跟随跑”的模拟创新。
③自主创新还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企业的自主创新如果缺乏对人的关照,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服务用户、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上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研发推出多款抗疫产品,从口罩等抗疫物资自主生产,到成功下线可移动P2+核酸检测车,再到居家消毒液制造机等,用自主创新不断丰富着“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内涵。与此同时,高质量产品才是自主创新的结晶。今年3月,格力电器推出家用空调“十年免费包修”政策,承诺让消费者十年内使用产品无忧,之所以敢作出这样的承诺,目的就是要以高质量的产品让消费者少修、免修。我们始终认为,让消费者满意、做老百姓信得过的高质量产品,才是格力创新、发展的目标。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自主创新,站在山顶望星空》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
【1】材料一从哪三个方面论述了“抓创新不问出身”的观点?
【2】材料二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述材料二③段的论证思路。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说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论述了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的方法是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
B.材料二论述了自主创新要有敢闯、敢干、敢拼的精神,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成为技术强国。
C.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则论据能够充当材料二的道理论据。
D.“近年来,中国航天不断刷新创新高度,从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到‘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80后’‘90后’科研人员已担当重要角色。”这则论据能够充当材料一的事实论据。
15、请以《 ,带给我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