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用四字词语代替,正确的一项是( )
(1)敌人听闻自己的碉堡被我军炸毁了,鼻子都气歪了。
(2)李军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犹豫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3)有时候,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
A.心高气傲 优柔寡断 快言快语
B.气急败坏 畏首畏尾 直言不讳
C.气急败坏 裹足不前 直言不讳
D.心高气傲 畏首畏尾 快言快语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
A.沿袭 B.袭击 C.触及
【2】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
A.坚牢 B.坚决 C.本来
【3】彼老朽者何足道( )
A.充足 B.值得 C.可以
【4】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3、选词填空。
熟悉 熟练
1.他住在我家附近,我对他很( )。
2.我踢毽子单脚踢还可以,双脚踢就不( )。
勉强 勉励
3.妈妈经常( )我要好好学习。
4.大公鸡( )扑腾到池边,也无法爬上围墙。
喜爱 偏爱
5.我总是很( )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
6.我非常( )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4、积累运用。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精巧优美,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__________,田的大小好像是________;唐朝诗人虞世南在《蝉》中用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清远品行和志趣的赞赏;毛泽东在《满江红•郭沫若同志》中用多少事,______。天地转,_______。来告诉我们人世间多少事都是匆匆而过,我们要珍惜现在每一天。
2.晋代诗人陶渊明用“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告诉我们,趁年富力强及时努力,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待每一个人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其中____,____。表达了人们乞巧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以《示儿》____,_____。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3.宋代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以质问的口吻______,_______。痛斥达官贵人不是商讨恢复中原大计,反而天天寻欢作乐,让人愤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感情炽烈,语言气势磅礴________,其道大光。河出伏流,______。
5、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耳(______)聋 如(_____)似(_____) 流(_____)溢(_____) 索(_____)无(_____)
应(_____)不(_____) 内(_____)外(_____) 负(_____)请(_____) (_____)心(_____)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近义词
停泊—________ 真挚—________
准许—________ 浓厚—________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诗中画】古诗中,童年如画。“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是快乐的画,“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是牧童回家的画。古诗中还有许多其它的画,如“__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是母爱的画;“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是春山的画。
【句中情】“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是课文《_______》中的语段,作者用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和故乡的小月亮进行_______,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请仿照这样的表达方法,表达一下自己对某种事物、动物或景物的特别感情。
_____________
8、读拼音,写字词。
sōnɡ shǔ( )面容qīnɡ xiù( )长得小巧línɡ lónɡ( ),是一种非常机警的动物。它们用爪子和牙齿shū lǐ( )全身的毛,然后钻入shōu shi( )干净的窝里休息。
9、拓展提升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距易县县城大约45千米。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将日寇引上棋盘陀,这里三面都是绝壁,异常险要。在子弹用尽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位战士摔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如今,狼牙山上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因此,这里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牙山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里风光绮丽,山上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有松、柏、桦、枫等。金风送爽时,山上层林尽染,景色宜人。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1】读这篇短文你大约用了______分钟。在阅读过程中,你心中一定产生了很多疑问,请写出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因此叫________。
【3】下列对第五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不但风光绮丽,而且这里曾经有五位勇士浴血奋战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
B.狼牙山极其险峻,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攀登到顶峰。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劳动的开端(节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
我一赌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1】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欺侮(wǔ rǔ) 称(chèn chēng) 煤
煤藏(cáng zàng) 挨(āi ái)饿
【2】写出近义词。
艰难—( ) 商量—( ) 欺侮—( )
【3】解释词语意思。
万丈深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劳动的开端”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
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 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一时, 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 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 谁会让你? 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瞟来瞟去。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 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 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 ) 瞻前顾后——( )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语言描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
【4】文中的母子,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比喻句。
【4】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13、阅读
气温持续升高,地球将会怎样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如果按照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在20年内就会达到升温2℃这一地球生态警戒线。这将导致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等诸多层面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家在对数千份科学文件进行精心研究后,向我们系统描述了地球气温升高后全球将面临的灾难。
气温升高1℃,美国粮仓变大漠
美国南部地区是美国的大粮仓,如果全球的气温再上升1℃的话,美国的“粮仓”将变为大漠,从而将人类逼出这一地区。今天全球最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可能会变得湿润起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也将全部融化,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
气温升高2℃,1/3的动植物消亡
气温升高2℃,地球上将出现大面积的农作物歉收、水资源枯竭、疾病肆虐、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格陵兰岛的冰盖将彻底融化,从而使得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1/3的动植物种群会因为天气变化而灭绝。1亿人处于缺水状态中,同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珊瑚将会消失。
______________
气温升3℃是地球的一个重大“拐,点”,因为地球气温一旦上升3℃,就意味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海洋大循环将会停止,地球气候就会变得很不稳定,某些地区也有可能突然变得很寒冷。
气温升高4℃,人类口粮吃紧
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4℃的情况下,北极地区气温可上升达16℃,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将减少70%,美洲的玉米和谷物产量将减少40%,而亚洲一些国家的水稻产量将减少30%。全球所有主要粮食产区的主要谷类作物的产量都将下降。
______________
一旦全球气温上升5°C至6℃,绿色阔叶林将重现加拿大北极圈,南极的腹地也会有类似的情景。然而由于陆地大部分被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将有95%的物种灭绝,地球将面临着与史前大灭绝一样的劫难。
面对气候变化这个大议题,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也都有意无意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低碳”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关键词。
【1】根据文章信息,判断下列每一小题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气温升高2℃,气候将彻底失控。( )
(2)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地球气温将持续升高,全球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
(3)气温升高1℃,全球最热的撒哈拉大沙漠一定会变得湿润起来。( )
【2】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充两个小标题,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3】当地球气温上升2℃,地球将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难。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
【5】面对气候变化,已有不少人为“低碳”做出了改变。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呢?结合资料卡,运用说明方法说清原因。
资料卡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据统计,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公交车的25倍,如果步行则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平时生活中使用节能灯泡、纸张两面使用、光盘行动…这些低碳的生活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来源《中国碳排放量交易网》 |
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黄果树瀑布(节选)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用“﹏﹏”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子。
【2】第四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的“乐池”指____________,“乐声”指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文中“漂浮”能换成“飘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
【5】写庐山瀑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鸵鸟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 蜕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 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jìn jìng)风力, 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 一步可以(迈出 跨出)7米远, 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 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jǐng jìng)平贴地面, 钻进沙堆, 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shì zhì)息死亡。有时鸵鸟 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躲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用“/”画去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
(1)方法一:
例句:
(2)方法二:
例句:
(3)方法三:
例句:
16、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①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②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③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眼里。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恨。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④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⑤找哇,找哇,一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恰好街上有集市,一位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炒苞米粒。
⑥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
⑦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聊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②、④、⑥段的段意。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根据上面的段意用简短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推理】创造性地复述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满。下列情节可以进一步充实的是( )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玉龙私自布雨。
③玉龙被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④玉龙被解救后再降甘霖。
⑤人们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开花的金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体会含义】根据短文内容,对题目中“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二月初二这天,玉龙被放,它仰头而啸,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B.二月初二这天,人们为了救玉龙全都炒苞米粒,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C.二月初二那天,玉龙违犯天规,为黎民百姓降甘霖,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D.二月初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并再降甘霖,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17、课外阅读。
游圆明园遗址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和家人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继续往里去,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
【1】认真读文章,填空。
(1)作者在圆明园遗址看到了威武的__________,嫩绿的__________,盛开的_________,怒视着远方的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福海公园的美,首先写了湖水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湖周围的______________像个大托盘。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
【2】文中的过渡段是第_______自然段,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____”画出来。
【4】你认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为什么?把你的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萎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茏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蛛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①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回家路上,看看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②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③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1)第5自然段中的“你看——”使用的破折号表示( )
A、声音延长 B、话题转变 C、解释说明
(2)第6自然段中的“我慌乱地点点头……”使用的省略号表示( )
A、说话断断续续 B、语意未尽 C、列举的省略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文章三次写到了娘的“笑”,但其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
①处:“娘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娘笑笑,没吭声”似乎在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娘笑着向二丫娘夸我”,笑中包含着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呢?
5.作者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曾经拟了以下三个题目,根据本文的中心,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不易觉察的生活细节之中,你是否发现了珍贵的母爱?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母爱故事。
19、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节选)
①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乌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乌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我注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④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选文第二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第2自然段紧紧围绕( ) 这个词来写。“到处…到处…”写了鸟的数量,“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了鸟的( )“有的…有的…有的” 写了鸟的( )。
【3】从文中找出具体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没加引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片段写了作者第几次去鸟的天堂?主要采取的是什么描写手法?从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小燕子不想飞到埃及吗?(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明星越来越多。(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答题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句话改变一下说法,可以这样说________
23、习作大舞台。
大自然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倾听大自然的音韵,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只要你用心,就一定会发现很多很多奥秘。
请以《我发现了 》为题,选择令你最难忘的一次发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