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或师焉,或不焉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4、“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鱼玄机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边
朱以撒
春潮带雨,暮色渐渐压了下来,这条从夹峙的两山间穿出的江流,越发显得急了起来。
我坐在高高的岸上,闲看流水浮动着泡沫,推搡着枯木朽株向前。没有航标的江流,它一以贯之的流动只是惯性的作用,或直前,或转弯,就看两岸的笔直或者弯曲。我不太愿意乘船外出,缘于不愿投身于激流的颠簸之中,在岸边的时光静止着,以不变观万变。
自然之岸成形的巧妙非人工可比。常常是两边高耸的巨石相接,断岸千尺,江流无法逾越,这使许多巨石成为规划江流走向的标志。这些巨石是上苍安放停当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的面貌。我们听说的变与不变,就是从某一种物来证实的。岸正是不变之物。如同易变的一样,我看到了岸边的树林,那是一片杂树林,种类繁多,长相迥异。挺拔者接收了大量的阳光云霓,横撑者占据了大量的湿气,而更多的则是斜的、歪的,暮色中更暴露了随意和无人管束的野性。现在我居住的城市已经不用这类杂树绿化了,树的品种明显得到了改良,种在两边街道,更不至东歪西倒。每过一段,有园林工人持电动剪刀前来,修剪伸出的枝丫。远远看去,是无数把一律朝天的乒乓球拍。这和岸边野生的形态,是一种极不相称的悖反生长规律。树的种植,原本就是为这个平庸无奇的城市增添天然之趣的,生机被不断地压抑着,如果观者在深夜被惊醒,一定心存惋惜——这些横生出来的原始生态,传递着自然气息的前锋,被刀斧手们扼杀了。
分辨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差别,简易的办法,那就是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动的岸与永动的江流,启迪了人最原始的认识——动与静、行与止、存在与流逝。千百年间有过许多不动的东西,岸就是最突出的一种。这种无从漂流的物质,嵌在一个位置上,几乎就是永生。消耗极少,变化无多。可靠,就是由这种不动而生发出信赖。岸边坐定,坐享入眼的动荡之美而不须耗费自己的能量,即便多年之后,在许多江流由盛而竭,再也寻不到当年的簇拥之势,我们要寻找屹立不移之岸,还是轻而易举。
暮色苍茫的岸上,可以眺望到遥远星星点点的灯火,只是耳边一片静寂。没有被人开发成景点的岸是寂寥清冷的。幽暗使岸变得绵长而朦胧,只有下面的江流在泛动着寒光,即将穿过灯红酒绿的都市。不可移易的岸,有点像一个世代生活在一个地方的家族,最终对这个城市的评价就是无声。爱品头论足的倒是那些外来者,夸张地比画着一些皮相的感受,好像他们太了解这个城市的原委了。那些知根知底的人躲着记者的镜头:“不讲不讲。”再说讲了也没用。这和岸的冷峻有相通之处。我们喜欢用长江大河来比喻某一种行进中的气势,同时包含这种气势下发出的咄咄逼人的煽动声响。人间有什么像江流这样,由涓滴而积聚,脱离岸的规划,变得动荡不安、不可收拾呢?那就是记忆中各种典型的飞流激荡。潮水浸湿了每一个边角,触目的都是冲刷留下的伤痕。我们形容“泛滥”,说明已经无法捉控了。人被冲撞着,失去了站稳的根底,许多人性的本质也在这些潮水中翻开着,让人吃惊地看到决然相反的部分。失去了秩序的日子除了让人不习惯之外,也打破了那些平民只想规矩木讷过好日子的美梦。当变动幅度远远超出他们具有的生活经验,于是茫然无措,甚至恐慌起来。我不喜欢“席卷”这个词,席卷意味着残酷的深度——没有谁可以幸免。许多良好的初衷,并没有因展开获得良好的结局,我的判断就是——在汹涌流动的过程中,许多变质的成分恣肆地膨胀起来了。
许多的岸继续它的沉默和稳固,让许多的飘零过眼,成为虚无。与之相反的是越来越多带着探险气味的举动刺激着我们的心灵。对此,我只是旁观,绝无仿效之意。从不动的长城上飞车的好手、从不动的雪山攀缘的学生,有的就一去不回头了。没想到有人还在赞赏着这种精神,不痛惜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开裂。许多静止中观察的迹象表明,流动的确能引起关注和喝彩,可是千万谨慎,生命宛如一件易碎的陶器,持抱不紧,比生命刚硬的东西四处皆是。
我倾向的是,如岸一般静止不动中,它的美感更易持守久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雨之中,“我坐在高高的岸上”“岸边坐定”,作者认为人工之岸比不上自然之岸成形的巧妙。
B.作者认为“人间”如“江流”,各种飞流激荡打破了规矩与秩序,生活脱离规划,这也意味着人生充满希望。
C.作者认为,在岸边的时光静止着,岸是不变之物,岸是千百年间许多不动的东西中的最突出的一种,幽暗使岸变得绵长而朦胧。
D.“我倾向的是,如岸一般静止不动中,它的美感更易持守久远”,结尾升华了主题,作者表达了对如岸之类事物的赞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岸边的杂树林和城市的绿化树带进行对比思考,认为这其中蕴含了现代人对“自然物”的不同态度。
B.文中关于“江流与岸”的动与静、行与止、流逝与存在的解读,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考,富含哲理。
C.相对于世代生活在一个地方的家族,作者对城市外来者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他们爱品头论足,只能夸张地说出对城市的表面感受。
D.文章运用比拟、比喻、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既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又丰富了岸的文化内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请简要赏析。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中“岸”的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无情地揭露了身居高位的人把不关心国家、极力讨好一般人的行为当作好事的丑态。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的语气揭露秦朝掠夺珍宝时的贪婪和耗费珍宝时的随便、不珍惜。
(3)“冠”本义为名词,帽子;也可作为动词,戴帽子、超出众人等。古诗中更有用“冠”来体现行为品格等的句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虽然女主人公不像刘兰芝那样亲父兄会“性行暴如雷”,但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看出她也有不被至亲理解的感伤。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动物都难以度越来写出了蜀道的难行。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前面对鸟儿活动的刻画,转为对春日花草可爱之景的描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天下的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夸张想象的手法,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从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
10、古诗文默写。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有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
(2)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拥有坚定的信仰,宁死也不会做出丑态的两句是“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用四种不同的指法先后弹奏了两首当时的名曲的句子是“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悲愁歌
刘细君①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②。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③兮归故乡。
明妃曲(其一节选)
王安石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④,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①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准备北征匈奴之际,联合西域各国,刘细君就是此时和亲塞外的宗室女。②乌孙王:乌孙是西域之国,在今伊犁河中国边境处,此时乌孙王昆莫猎骄糜大致相当于刘细君祖父的年纪。③黄鹄:一种候鸟。④长门宫,汉武帝时皇家宫苑,汉武帝第一位皇后陈皇后阿娇被废,迁居长门宫。
【1】下列对《悲秋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中“吾家”和“异国”对应,烘托了的大义爱国、坚韧不拔的诗人形象。
B.三四句运用白描,两个典型场景,就写出了“异国”与“家”巨大的文化差异。
C.最后两句由实入虚,身在常土,却愿身化自由归乡的黄鹄,实虚对比更显悲凉。
D.诗中“兮”字是楚辞的标志,楚辞一唱三叹的哀愁气质与本诗的情感紧密契合。
【2】同样是和亲题材的诗歌,王安石评点昭君出塞的《明妃曲(其一节选)》与本诗相比,主题更为深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氏之先为常山真定人。公父武康公事太宗皇帝,秉节治戎,有劳有勤,报恤追崇。公少以父任为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将讨李继迁,公从武康公出铁门,为先锋,杀敌甚众。军至乌白池,诸将失期,不得进,公告其父曰:“归师过险,争必乱。”乃以兵前守隘,号其军曰:“乱行者斩!”由是士卒无敢先后,虽武康公亦为之按辔。追兵望其军整,不敢近。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子矣。”后以御前忠佐为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聚盗二州间,历年,吏不能捕。公以毡车载勇士为妇人服,盛饰诱之邯郸道中,贼党争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公枢密。言者不已,即以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既而,孔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庆历二年,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公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公治其军,无挠其私,亦不贷其过,居顷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觇其军,或劝公执而戮之,公曰:“吾军整而和,使觇者得吾实以归,是屈人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号令简明,进退坐作,肃然无声,乃下令曰:“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契丹闻之震恐。会复议和,兵解,徙知陈州。
自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叛河西,兵出久无功,士大夫争进计策,多所改作。公笑曰:“奈何纷纷?兵法不如是也。使士知畏爱,而怯者勇,勇者不骄。以吾可胜,因敌而胜之耳,岂多言哉!”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其在外,则遣中贵人诏问,其言多见施用。公于是时,屹然为中国钜人、名将,虽未尝躬矢石,攻坚摧敌,而恩信已足抚士卒,名声已足动四夷。
公年七十有余,以疾薨于家。其遗言曰:“臣有俸禄,足以具死事,不敢复累朝廷,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天子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赐其家,固辞,不许。明年,有诏史臣刻其墓碑,谥曰武恭。
(取材于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贷其过 贷:宽恕
B.契丹使人觇其军 觇:参观
C.徙知陈州 徙:迁任
D.足以具死事 具:准备
【2】下列对各句中“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甲)③ (乙)⑤ (丙)④
B.(甲)① (乙)⑥ (丙)④
C.(甲)① (乙)② (丙)⑤
D.(甲)⑥ (乙)② (丙)③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
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都像平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
B.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
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
C.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
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挥舞旗子指挥大家返回故乡
D.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
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康公侍上治军都颇有功劳,被怜恤推崇。武恭公因父亲的原因,担任了相关职务。
B.面对元昊的叛乱,朝廷军队久战无功,朝臣意见多被修改,武恭公却赞同这些意见。
C.作者认为武恭公是朝中的著名将领,恩信能抚慰士卒,声望可震动四方。
D.武恭公去世,皇帝十分悲伤,不仅重金厚慰其家人,还下诏为其刻墓碑。
【5】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
【6】欧阳修的碑志文借鉴了史家笔法,注重用简洁的语言记述人物事件及结果影响。文中用“由是士卒无敢先后”“由是知名”“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三句写出了武恭公言行的结果或影响。其中的“是”分别指代什么事件?根据文意,简要概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者,指由线条等隔成的空栏和框子。偌大的停车场,一排排车位——整齐划一的长方形格子赫然在目,司机借此泊车,就会停放有序、出入自如;围棋、象棋等棋类运动也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在布满方格的棋盘上移动棋子,才能享受竞技带来的快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格无所不在,有形的格,无形的格;宏大的格,微小的格;催人奋进的格,让人压抑的格。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格,格也总会引发我们关于个人、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思考。
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