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保山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李到新华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老板对他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B.“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C.小刚为成绩考得不理想而郁闷,小华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点吧。”

    D.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

  •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北京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思(mù)          跃(yǒng)       神采奕(yì)        立鸡群(hè)

    B.媚(jiāo)        (shuò)       人情故(shì)       人声沸(dǐng)

    C.杂(yǒng)       (mì)          心无旁(wù)        喜出外(wàng)

    D.云(xiāo)        默(zhēn)       富丽堂(huáng)   如雷耳(guàn)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辈(hánɡ)  裂(ɡuī)  旋(wò)    然而止(jiá)

    B.欺(wǔ)    然(mù)  皱(zhě)   销声迹(nì)

    C.掇(cuán)  绊(jī)    (xǐ)    风雪途(zǎi)

    D.归(xǐnɡ)  (sù)    猎(shòu) 大悟(chè)

  • 5、对下列词语或俗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婵娟”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月亮、花,苏轼《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中指的是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曦、金波、白玉盘。

    B.“八百里”指马,《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良马,名“八百里驳”。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的意思是把良马分给部下。

    C.“刘姥姥进大观园”语出《红楼梦》,指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D.“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比喻别有用心。

  • 6、下面关于作家作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出自鲁迅的《故乡》,小说塑造了辛苦恣睢的闰土、辛苦麻木的杨二嫂、辛苦辗转的迅哥儿,抒发了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诗歌中的主要意象除了“土地”外,还有“光明”,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艾青的诗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C.顾颉刚在《怀疑与学问》中,引用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孔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作为理论论据,论述了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D.《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小说描写了胡屠户对中举前后的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同样揭露了这种丑恶的人性。

  •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

    C.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寓言一般短小,常常用现实的故事寄托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路,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暮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之,谓相寿曰:我昔为亲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坐:因犯……罪或错误。②陈:陈述。③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④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当涉猎

    ②即刮目相待

    ③上欣然

    ④相寿流而去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B.甲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C.从乙文可以看出魏征是一个直言进谏的大臣。

    D.乙文划线句子的断句应为“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4)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各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请用主谓短语的形式简要概括。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材料二)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披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zhì )留体内,成为垃圾。

    (材料三)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项目

    购买食品时的首选考虑

    常喝饮料类型

    营养价值

    包装好看

    味道好

    纯净水

    果汁

    汽水可乐

    白开水

    人数比例

    72%

    8%

    20%

    25%

    30%

    40%

    5%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_____ zhì_____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给垃圾食品下定义。

    (3)根据材料三的调查表,概括出你的两个探究结果。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__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__________,则无败事。

    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

    ④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

    ⑤“用典”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秋瑾《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达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抒发自己希望被朝廷起用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这是某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制作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写完整。

    人物:达雅

    与保尔的关系:保尔的妻子

    相关事件:A

    人物:朱赫来

    与保尔的关系:B

    相关事件:教会保尔拳击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萍水相逢

    肖复兴

    ①1968年的冬天,我到北大荒不久,第一次去富锦县城。寒冬县城,不像我们生产队那样荒僻,也不像北京那样繁华,它很嘈杂,寒冬的风雪,并没有阻挡人来人往的脚步。中午时分,我走进一家小饭馆,准备吃点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饭馆,刚掀开棉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浓雾一样包裹着我。眼前只是一片模糊的影子,人声鼎沸。热浪一样滚来,把我吞没。

    ②点了碗面,坐在饭桌前等候。我想喝点儿开水暖和暖和,看见屋中央立着一个汽油桶改造的大火炉,炉里烧着松木拌子,炉上坐着一个“呲呲”冒着热气的水壶,便走到柜台前,向服务员讨要个碗好去倒水。服务员指指前面的水池,我看见水池里放着好多大白瓷碗,便顺手拿起一个,看见里面有水,把水倒净,转身刚要走,一个反穿着羊皮袄的壮汉走到我的身旁,厉声问我:你怎么把我的酒倒了?我有些莫名其妙,怎么会是酒?壮汉不容分说、毫不留情地非要我赔他的酒。我和他争辩起来,壮汉不依不饶,一时闹得声响很大,众人的目光落在我们的身上。

    ③这时候,另一个壮汉走了过来,拉开了这个壮汉,说道:你没听这娃子说话,一口京片子,肯定是刚来的知青?生牤子,不懂行!说着,他从水池里拿起一个空碗,走到柜台前,买了一碗酒,送到那个壮汉的面前。然后,他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你刚来不懂咱们这疙瘩喝酒,都是泡在这水池里温酒,你摸摸,这水是热的。你肯定是把他碗里的酒当成水泼了!我谢了他,他摆摆手,转身回到座位,接着喝他的酒去了。

    ④1992年的夏天,我在巴黎的戴高乐机场转机去巴塞罗那,采访那一届的奥运会。时间紧张,穿过拥挤的人群,我拼命地往前赶路,走出了一身汗。

    ⑤忽然一眼看见坐在椅子上的一位中年女人手里拿着邮票,是一枚小连张。那时候,我集邮,知道好多国家都在出这届奥运会的纪念邮票。尽管时间紧张,还是忍不住地停下来,用拙劣的英语问她:您这是奥运会的纪念邮票吗?她点点头。我又问她:在哪儿能买到这邮票?她向前指指,然后摇摇头,摆了摆手势,我猜大概意思是离着有些远,或者是这里地形复杂,你难找到。

    ⑥一定看到了我脸上露出有些失望又有些渴望的表情,她微微一笑,从手里小连张撕下两张邮票,递给了我。我赶忙掏钱要给她,她连连摆手,让我赶紧赶路。

    ⑦去年秋天,我和老伴去潭柘寺,看那里的千年银杏古树。银杏树一片金黄,每片叶子都被阳光镀上了一层碎金子似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也闪动着千年沧桑岁月的回忆。两株银杏树周围都是人,都在兴致勃勃和银杏树合影留念。在北京,有银杏古树的地方很多,但这里大概奏响北京秋天最盛大的华彩乐章。

    ⑧我和老伴相互拍照,一个陌生的年轻姑娘走到我的身边,微微笑着,对我说:我光看见您二老互相照了,我给您二位照张合影吧!

    ⑨我望了望姑娘,个子高高的,面容清秀,忽然心里很有些感动。我和老伴外出游玩,相互照的都只是单人照片,从来没有一个陌生人走过来,好心地问我们要不要照一张合影。只有这位姑娘,第一次为我们照了张合影。我们身后的银杏树那样金黄,面前她的身影那样漂亮,那样亲切。

    ⑩无论是55年前替我赔了一碗酒的壮汉,还是31年前送我两枚奥运会纪念邮票的巴黎妇女,或是去年那位善解人意为我和老伴照相的年轻姑娘,其实,和我都只是萍水相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亲人、熟人和有种种关系往来的人。萍水相逢的人,不过是擦肩而过,你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们。比起前者,萍水相逢,显得更细微,更琐碎,更微不足道,如同轻风吹过水面,只荡漾起一丝丝涟漪,然后消逝得无影无踪。但就是这样细微琐碎而微不足道的萍水相逢,让我久久难忘,感动的恰恰是这样细微琐碎和微不足道。他们让我感受到蕴含在人心深处的良善和美好,常会在萍水相逢中不经意流淌,湿润我们业已干涸的心房。

    (刊载于2023.3.1《新民晚报》,有删改)

    【1】请梳理文中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地点

    情境

    人物特点

    1968年的冬天

    富锦县城一家小饭店

    暴躁直率

    1992年的夏天

    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候机大厅

    爱好集邮的“我”看到陌生人手里的奥运纪念邮票

    去年秋天

    潭柘寺的两棵银杏树旁

    陌生姑娘看到“我”和老伴相互拍照

    【2】第①段画线句描写了小饭馆的环境,有何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银杏树一片金黄,每片叶子都被阳光镀上了一层碎金子似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也闪动着千年沧桑岁月的回忆。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⑨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们身后的银杏树那样金黄,面前她的身影那样漂亮,那样亲切。

    【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本文结尾段的作用。

    【6】有同学认为本文的标题可以改为“美好的记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1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 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 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句中“惟一”这个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5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实验的精神?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这个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幕蓉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