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 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作亭者谁 (的人) B. 行者休于树(从)
C. 山间之四时也 (的) D. 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B.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战斗激烈,哪里就有党员舍生忘死的冲锋!
C.“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依靠科学,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依靠科学,我们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D.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卓识、越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4、句中横线上应填的一组关联词是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 看来跟他毫不相干, 惹得他闷闷不乐。 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 要是他听到谎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
A.虽然 就 只有 或者
B.如果 就 要是 那么
C.虽然 却 要是 或者
D.如果 却 只有 那么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公园距市中心不到一公里,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繁华所在________有一间幽静的小屋。
②虽然在前一天看过天气预报了,是晴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天________下雨了!
③如果父母花了钱费了力,而孩子增长的________是骄奢之心和自以为是的心理,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是无益的。
A.竟然 都 不过 B.居然 都 恰恰
C.竟然 却 恰恰 D.居然 却 不过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绝对的,在诗的浪漫逻辑中,爱情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
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曹操很懂得关公的这种感情用事的性格,就提起往事,要关公放自己过关以报当年的厚恩。关公按自己的情感逻辑思忖,感到自己的确还欠着曹操的一份恩情,只好今天放过曹操的残兵败将求得恩义的平衡了。
⑤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这种逻辑明明是违反理性逻辑的,仍然要贯彻到底,哪怕个人、事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也要“恩怨分明”以求得“信义素著”之名。如果罗贯中的笔下,关公的“义”的逻辑遇到理性逻辑就不中用了,那么关公的性格就显得软弱而苍白了,关公的形象之所以动人,就在于这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贯到底。
⑥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⑦然而让人物进入一种自己也无可奈何的情感逻辑,是使人物获得自己的生命的关键。有时,这种逻辑并非像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那样直接,而是相当曲折的。
⑧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以理性逻辑去代替情感逻辑。而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概念化的危险越大。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
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途径。
【1】对第①段加点词“歪曲”在文中含义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扭曲 B.变异 C.深刻化 D.个性化
【2】有人认为第⑤段画线句改为“关公的这种行为,有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语言更为简洁。你如何看,请简述理由。
【3】以下艺术形象最符合本文作者“饱和度”判断的一项是( )。
A.《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
B.《品质》中的格斯拉兄弟
C.《一碗阳春面》中的面馆老板夫妇
D.《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
【4】运用本文“无理而妙”的理论分析以下纪念鲁迅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节选自臧克家《有的人》)
【5】从论据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论证的充分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表达了友谊不受时空阻隔的哲理。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这样描写宫女们听到宫车经过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这是宫车经过;“________________”,遥远得踪迹全无,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诗人听到琵琶声与琵琶女的身世介绍,与琵琶女产生强烈思想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________,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2)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司马迁《项羽本纪》)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3)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4)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者求贤若渴,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
(2)《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3)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秦宫内奢靡的生活场景,他写道“____________”那是宫车驶过;车声渐行渐远,最终“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流道中①
王质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②。
马蹄已踏两邮舍③,人家渐开双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也作《晚泊东流》,或是诗人乘船沿长江而下,路过东流,泊舟上岸时所写。②雰霏:雾醇浓密的样子。③邮舍:通称“驿站”,宋代称“邮铺”或“邮舍”,供传递文书的人员和官员歇宿换马的所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山区常态落笔,真实展示了山区早晨所特有的环境,不加修饰而境界顿出。
B.颔联写诗人策马经过两所邮舍之后,路边人家才相继打开竹门,可见诗人出行之早。
C.颈联所写之景有动景也有静景,虚实结合,写出了环境的宁谧幽静、生机勃发。
D.诗人注重炼字,如次句的“且”字除强调雾露稠密,还和后句“已”“渐”相映照。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炀王(字文)宪,太祖第五子也。素善谋,多算略,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咸为之用。(建德)四年,高祖将欲东讨(北齐),独与内史王谊谋之,余人莫得知也。后以诸弟才略。无出于宪右,遂告之。宪即赞成其事。及大军将出,宪表上私财以助军费。高祖不纳,而以宪表示公卿曰:“人臣当如此,朕贵其心耳,宁须物乎?”乃诏宪为前军,趣黎阳。五年,大举东讨,宪率精骑二万,复为前锋。大将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进常。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形势。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也。”时齐主全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齐人果谓柏庵为帐幕也,不疑军退。翌日始悟。宪自以成名日重,潜恩屏退。及高祖欲亲征北蕃,乃辞以疾,帝许之。寻而高祖崩,宣帝嗣位,以宪属尊望重,深忌惮之。时高祖未葬,诸王在内治服。司卫长孙览总兵辅政、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及高祖山陵还,诸王归第。帝又命智就宅候宪,因是告宪有谋。帝乃遣宇文孝伯谓曰:“诏王晚共诸王俱至殿门。”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帝使于智对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或谓宪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宪曰:“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以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因掷笏于地。乃继之。时年三十五。宪有至性,事母以孝闻。其母旧患风热,屡经发动,宪衣不解带,扶侍左右。宪或东西从役,每心惊,其母必有疾,乃驰使参问,果如所虑。
(节选自《周书·齐炀王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齐主全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
B.时齐主全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
C.时齐主全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
D.时齐主全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阵宇文盛/驰骑告急/宪自以千骑救之/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回军赴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卿,我国古代社会“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来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B.北蕃也作“北番”,是古人对入侵中原的北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C.山陵,指古代帝王或皇后的坟墓,文中的“山陵还”指高祖死后被安葬。
D.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竹片等材质制成,上面可记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宪忠于皇帝,深得赞赏。他捐献个人财产来支持高祖讨伐北齐,其忠心受到高祖赞扬,被任命为前锋与北齐作战。
B.宇文宪擅长计谋,懂得算略。他让宇文椿安营时伐柏为庵,做出有营的样子,撤退时凭此迷惑敌军,该计果然奏效。
C.宇文宪暗思隐退,遭受陷害。他以生病为由,推辞参与高祖亲征北蕃的战争,因此遭到宣帝忌惮,后被人陷害处死。
D.宇文宪性情淳厚,孝顺母亲。其母生病,他常侍奉左右;在外征战时,其母发病,他内心惊慌;临死时还挂念着老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
(2)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
14、有一位电影导演拍摄了一部短片,内容是城市风光。非洲某部落的土著看了之后,却只关注画面角落中的一只鸡,因为在短片中他们只认识那只鸡。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是如何认识事物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