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走进现代化的北京,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②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须整合升级,才能找到出路。
③一只南极企鹅在水边驻足,它顾影自怜足有10分钟,虽然它几次想要离开,却又急忙回来继续欣赏自己的倒影。
④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民居保存着较好的明清建筑,每栋房屋清一色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物古迹,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艺术风格。
⑤有情有义的人,在别人有难之时,绝不会投井下石,也不会悄然离去,或者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的所能伸手拉一把。
⑥目前,这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2、下列著名学者哪个是中国人?( )
A.李欧梵 B.马悦然 C.顾彬 D.宇文所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强烈的感情抒发了对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一—乳母大堰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B.在诗歌中,除了“乌黑的酱碗”“扯破的衣服”“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这些意象在阐释着大堰河的贫困外,她始终含着笑立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C.艾青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保姆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D.大堰河给以世界的是无私地赠予、不停地劳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直到她死。
4、诗句“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明末崇祯皇帝吊死于北京景山和清兵入关的历史史实。请指出“冲冠一怒”和“红颜”分别指的是( )(台湾高考试题)
A.张圆圆 吴一桂 B.李圆圆 吴二桂
C.陈圆圆 吴三桂 D.高圆圆 吴四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 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着力建设清朗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氛围。
C. 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D. 《陈情令》自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魏无羡的扮演者肖战俘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危机,我们应反思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张力。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科技在其中只是“催化剂”。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审美、价值观方面都受到了猛烈冲击。由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正在被重塑。便捷高效的科技引发了生存风险与伦理危机的争议。这不禁让许多人把矛头指向科技,认为科技正是将人类异化的“元凶”。 刘大椿教授在《审度: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当代科学技术论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一方面,科技具有价值中立性,给我们带来了战胜自然的力量,并终将帮助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在现代社会领域所表现出的对于人的控制与压迫,关键在于科技被资本所绑架,成为了践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人们对科技的立场,应从之前的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因此,我们将分析一些观点认为的现代科技具有的反自然性究竟是什么,探讨这种对科技的看法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然后根据这种对科技的批判立场提出自己的中立建议。
(摘编自陆慧《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二:
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是科技创新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要遵循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一般体现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生命健康,即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维护人格尊严;二是尊重自然环境,即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三是尊重社会关系,即尊重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侵害他人权益;四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福祉,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科技伦理是综合考量上述四个原则而形成的价值理念,不同时代背景会导致科技伦理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不同的社会文化可能导致科技伦理认识上的差异。科技活动需始终坚持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科技伦理治理需防止将伦理问题泛化、政治化,避免以抽象教条的伦理概念和规范来限制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系统地预见,权衡和处置科技前沿的伦理冲突,又不能无限度放大科研活动的风险或挑战而完全限制科技的发展。科技伦理需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合理适度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比如尸体解剖、辅助生殖等,在之前特定时代背景下这些曾是社会普遍反对的技术。但长远来看,凡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其发展趋势终究是不可阻挡的,科技伦理也是不断演进的。所以,需防止将伦理问题泛化,以科技伦理的旗号或子妨碍或限制前沿科技活动,致使科研人员畏手畏脚、科技创新止步不前。
同时,我们也应防止国际上的科技伦理“霸权”,努力提高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话权。科学无国界,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国家的利益。一般而言,科技伦理是科学共同仁在共同价值理念下达成的一定程度的国际共识,但因社会文化等背景差异,不同国家对此科技伦理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当前,少数西方国家在科技伦理问题上起主导作用,基因编辑、干细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伦理共识和规范,一般由国外科学家主导,我国科学家的参与程度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对此应加强开放交流,以大国的担当精神多与国际科技伦理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主动参与伦理议题研讨、明确立场态度,提出公平公正、符合人类福祉、负责任创新的中国方案,以保障我国科技的健康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摘编自张亚平、宋利璞《努力实现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张力正在被重新认识,有学者认为科技只是它们之间的“催化剂”。
B.“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给人的启示是,对科技的立场应从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
C.科技创新遵循科技伦理观所体现的四个基本原则,应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
D.科技活动与科技伦理需协调发展,坚持科技伦理观可规避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被科技发展重塑,同样也影响科技的发展。
B.“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可以为当代社会科技伦理的规制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C.科技伦理价值观是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都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
D.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伦理治理,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伦理治理上的话语权。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自2008年以来,联想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引入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
B.老子认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故主张“复结绳而用之”。
C.人脸识别相关法规的出台,让便捷和安全隐患并存的人脸识别技术有了司法“保护伞”。
D.目前至少12个国家已将人类胚胎体外培养不得超过14天的限制写入相关的法律。
【4】材料一中,“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这句话,有一个隐含前提,请写出这个隐含前提。
【5】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赛上,人们采用了AI技术协助裁判判决,帮助裁判员实现对越位的“一键判罚”,有了人工智能帮忙,卡塔尔世界杯的越位判罚更快、更准。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人们借助微信、QQ等可以随时随地与万里之外的好友联系,正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3)南宋诗人林升诗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也体现了类似的担忧。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进一步强调国君要慎待百姓。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极度的藐视,与《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设计融入了中国玉璧元素,“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色彩鲜明,动静结合。
(2)“月”这一意象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多次出现:借“月”渲染离别时的姿惨气氛的是“____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是“____________”,用“月”表现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独寂寞的是“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指出“国恒亡”的原因,进而全面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阴阳、冷暖的不同层面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衰思与怅恨。
(3)《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清风明月形成自然的音乐与风景,且取用不尽,这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唐)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柳梢青·岳阳楼
(宋)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生活于南宋偏安时期。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③君山:山名,在湖南洞庭湖湖口。
【1】两首作品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2】杜诗和戴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阿桂,字广庭,章佳氏。父大学士阿克敦。乾隆三年举人。十三年,从兵部尚书班第参金川军事。讷亲、张广泗以无功被罪,岳钟琪劾阿桂结张广泗蔽讷亲,逮问。十四年,上以阿克敦年老,无次子,治事勤勉;阿桂罪与贻误军事不同,特旨宥之。寻复官,擢江西按察使,召补内阁侍读学士。二十年,擢内阁学士。
二十五年,移驻伊犁。阿桂上言伊犁屯田、阿克苏调兵诸事。时西域初定,地方万馀里,伏莽尚众,与俄罗斯邻。上诏统兵诸大臣议,咸谓沙漠辽远,牲畜凋耗,难驻守。阿桂疏言:“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伊犁河以南海努克等处,水土沃衍,宜屯田。请增遣回民娴耕作者往屯;增派官兵驻防,协同耕种;次第建置城邑;预筹马驼,置台站;运沿边米赴伊犁;简各省流人娴工艺者,发备任使。”又奏定山川、土谷诸祀典,上用其议。阿桂造农器,督诸屯耕获,岁大丰。
四十四年秋,河决河南青龙冈,命自甘肃赴河南会河道总督李奉翰督塞河。故事,河决,当决处两端筑坝,渐近渐合,谓之“合龙”。十二月,两坝将合,副将李荣吉谓水势盛,宜缓,阿桂督之急。既合,属吏入贺,荣吉独不至,召之,则对使者曰:“为荣吉谢相公,坝不可恃,不敢离也。”越二日,果复决,阿桂驰视。荣吉已堕水,悬千金赏救之起,解御赐黑狐端罩覆之。
阿桂屡将大军,知人善任使。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师薄噶拉依,索诺木约以明日降,城栅尽毁。日暮,诸将谒阿桂,谓:“今日必生致索诺木,不然,虑有他。”阿桂不答,入帐卧。明旦,索诺木自缚诣帐下。阿桂谓诸将曰:“诸君昨日语,盖虑索诺木他窜,或且死。我已得险要,窜安之?且能死,岂至今日?故吾以为无虑。”诸将皆谢服。及执政,尤识大体。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阿桂内念位将相,受恩遇无与比,乃坐视其乱政,徒以高宗春秋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志。
(选自《清史稿•阿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B.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C.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D.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时指男子年满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年满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社交中称其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B.举人,原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明清时则称乡试中榜者为举人。
C.高宗,文中是指乾隆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擢,犹升也,进也。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在古代的官职中擢、拔、陟、升,都属于官职的升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钟琪劾阿桂贻误军事,但是皇帝因为阿克敦年老且无次子,治事勤勉,所以下旨赦免了阿桂。
B.阿桂曾在河南监督河工,当黄河堤坝合拢以后,手下的官员都来祝贺,唯有李荣吉认为形势不容乐观,没来祝贺。
C.阿桂带兵讨伐索诺木时,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今天就能够活捉索诺木,但是阿桂认为索诺木会按照约定主动来投降。
D.乾隆末年,阿桂因为皇帝年事已高加之自己所处的地位,不敢贸然说话,所以就坐视和珅的乱政的行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运沿边米赴伊犁;简各省流人娴工艺者,发备任使。
(2)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
【5】请简要概括阿桂是在何种背景下向皇帝上疏在伊犁地区开荒、建城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对于“三牛精神”,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