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牡丹江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名。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C.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D.”姓,是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 2、下列选项中,属于先秦时期儒家提倡学习的六经的是( )

    A.《诗》 B.《书》 C.《礼》 D.《乐》 E.《战国策》

  •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A.赤眉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起义

  • 4、下列关于诗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名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高峰场是由立峰者、造峰者、测峰者、观峰者和护峰者五要素组成的社会空间构造,这些要素的“共时”与“历时”交互作用,促进了艺术高峰的生成。

    立峰者指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后天勤奋以及对艺术形式技巧的不懈探索,创造出传世的艺术杰作,这些杰作就成为艺术史上的高峰,如“李杜”的诗和达.芬奇的画作。造峰者是对立峰者创作行为施加决定性影响的环境力量,如历史视野、文化氛围、艺术形式成熟度、个体爆发力等。当然,艺术高峰的形成也可能经历种种波折,这就需要测峰者。

    测峰者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论、批评,力排众议或者率先对作品予以艺术高峰评价,使之被后世认可和沿用。这些艺术高峰自然会对历代的观峰者产生永恒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召力。同时,在伟大艺术家背后,往往有社会制度、艺术管理者等护峰者的存在。

    艺术高峰场中五要素的高峰成熟度“历时”各不相同,对艺术高峰的产生有着必要的影响。塞尚作品中某种特定的画法需要历经千锤百炼才能走向成熟,白话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只可能出现在清代。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公认的艺术高峰主要是五个要素及它们的高峰成熟度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造峰者、观峰者和护峰者,看似处在艺术高峰之外,但某种意义上是艺术高峰形成的根本力量。

    现实中,五要素代表五种不同的力共同参与构建艺术高峰。立峰者代表艺术绝境原创力,他会奋力运用艺术形式去对所处世界作新的命名,或另创一种新世界模型来唤起人们的鉴赏热情。造峰者提供一个无形的巨大工厂,立峰者在其中精心塑造出艺术高峰,从而体现杰出艺术家的形塑力。如中国现代特殊的古今转折、中外激荡、家国离散等时代环境,恰是催生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等国画巨匠群的绝佳摇篮。测峰者可能并不具备艺术高峰的绝境创造力,但具有艺术绝境阐发力,他可以在发现艺术绝境时把独到发现合理地阐发出来,且令观峰者叹服、响应或跟从。观峰者是所有艺术高峰价值的最终裁判者,但有时测峰者也需要以一己之力,大胆超越观峰者群体的成见,以惊人的新发现来引导观峰者发生改变,让他们接受新艺术高峰的测评。护峰者为艺术高峰的生成提供自由环境,具有艺术自由的维护力。需要注意的是,艺术高峰场的五种力可能具备有规律与无规律、必然与偶然等多样性与复杂性,未必就能完全被准确感知或操控。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威为我国文化战略构想之一,而艺术家主体创造力的生长固然重要,但往往有着不确定性,社会公众要想鉴赏到这个时代崭新的艺术高峰,就需要扎实实地投身于艺术高峰场的整体建设中。今天的社会应当给立峰者的艺术创造提供足够的激励机制,同时造峰环境中的历史视野、文化氛围、艺术形式和个体爆发力等正有机会进入活跃状态,从而对艺术高峰的孕育产生助推作用;测峰者要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察力和艺术前沿洞察力,以具备测量新的艺术高峰的超常敏说、胆识和艺术史构架;观峰者要勇于摆脱审美与艺术的成见而接受艺术新事物的冲击;护峰者要真正为艺术高峰的自由创造提供健全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每个人只有亲自参与到艺术高峰场建设中,才是真正履行时代责任的务实行动。

    (摘编自王一川《艺术高峰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世的艺术杰作是艺术家凭借天才、勤奋等创造的,有极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B.造峰环境中历史视野、文化氛围、艺术形式等的活跃有助于产生艺术高峰。

    C.观峰者经测峰者引导才能完成艺术高峰测评,成为艺术高峰价值的裁判者。

    D.艺术高峰场中交互作用的五种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未必能完全被操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观点鲜明,在论证中扣合了当代中国筑就艺术高峰这一文化战略构想。

    B.文章分析了艺术高峰场五要索的内涵、作用以及现实意义,论证结构清晰。

    C.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有力支撑了“历时”会对高峰产生必要影响的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社会公众才是形成艺术高峰从而履行时代责任的根本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高峰的形成也可能经历波折,绝大多数公认的艺术高峰是艺术高峰场的五个要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B.只有造峰者创造的逆境才会对立峰者的创作行为施加决定性影响,中国现代出现了国画巨匠群就是明证。

    C.护峰者要真正为艺术高峰的生成提供健全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保证立峰者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创造。

    D.艺术家主体创造力的生长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促成艺术杰作就要更加重视艺术高峰场的整体建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面对短暂而飞逝的时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了无限的感慨。

    (2)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比喻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这一观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实际,说南未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度的羞耻随着光阴的消逝,而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4)在《诗经•氓》中,男子在与女子结婚之前,求助神灵,验证良缘的句子是“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婚后一切顺利,与下文人物命运形成巨大反差。

    (5)李白《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登山时的困危之状来表现蜀道的高和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落笔,抒发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诗意深沉。

    (2)《琵琶行》多次出现“月”意象,比如“__________”一句借月抒发诗人的凄凄别情;又如“__________”一句,月色之美反衬了诗人被贬的落寞孤独。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崩地裂,仙府石门洞开之后光芒万丈、深不见底的奇异景象。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   ”,而当世人却耻学于师。他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为时已久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一句,作者从人到月、从古到今高度概括了万事难以圆满的道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 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 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 《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 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 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 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 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70年,耶鲁大学校长金曼·布鲁斯特针对当时整个社会新旧更迭、政局不明的状况,在开学典礼上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世界身处一片火海,你们读书求学的意义何在?”

    2021年,校长彼得·沙洛维在耶鲁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上再次追问学生这个问题:“今天,我同样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隐喻上来看,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再次深陷一片火海,年轻人读书的意义何在?”

    对这个问题,身为中国学子的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