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江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届/聘 妇/家 对簿公堂/如履

    B.琴/垂/真 大雨沱/敲侧击

    C.风/奢 牛/女 言简意/放浪形

    D.细/永/荜增辉/绝处

  •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峨眉  谪居  冲波逆折  蚕从鱼凫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巉岩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 3、“译事三难:信、达、雅。”此观点由谁提出?(  

    A.林纾 B.严复 C.王佐良 D.许国璋

  • 4、下列对联,不是评价曹操的一项是( )

    ①仁义声于今犹存,礼让风千载不泯。   ②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③半亭清风山与水  一船明月酒和诗。   ④少时聪慧心计深,一心扶汉思报国。

    ⑤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⑥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                    处:为,做

    B.自者无功                       伐:夸耀

    C.其脆易,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

    D.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优势产业”等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旅游扶贫业态: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开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

    (摘编自《中国财经时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二:

    2002年,江西赣州市规划开发脐橙基地,鼓励引导农户发展种植脐橙。几年后,单家独户零散经营的局限性显露:资金少、无技术、无销路、风险大。赣州市高度重视,市里积极引导果农建立16家脐橙合作社,全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施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开拓市场、果品销售“五统一”,同时引进脐橙加工企业,兴建大型保鲜库和分级包装车间,帮助果农包装销售,仅此一项每公斤可增收0.8元。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增强了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赣州市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脐橙产量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实现脐橙产业总产值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已成为赣州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5日)

    材料三:

    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从经济维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因此,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等给予高度关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同步改善;另一方面,应将营养健康、教育、医疗、就业等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机有序串联起来,更加注重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地区实现彻底脱贫。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四: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摘编自“新闻网”,2016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河北易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下如何进行精准扶贫、他们的“旅游+扶贫”等模式以及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内容。

    B.材料二主要介绍江西赣州市有关种植脐橙的问题,文段通过列举一系列具体数字准确的介绍了赣州种植脐橙的面积、脐橙的产量以及总产值等。

    C.材料三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贫困户贫困的表现,然后分析扶贫干部如何才能达到“精准扶贫”的问题。

    D.材料四是一篇评论性文章,主要从贫困者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2选出下列各地的做法中属于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产业优势进行“精准扶贫”的两项

    A.某县推行“旅游+扶贫”模式,引导农户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

    B.某县目前贫困发生率高,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工业兴县”的口号,要求一年内摘除贫困县的帽子。

    C.某地区支持一些企业以扶贫的名义向上级要优惠和政策扶持,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争当 “扶贫济困模范”。

    D.某市开发金柚基地,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金柚种植,并建立金柚合作社,增强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E.某县针对当地贫困发生率高、扶贫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三年内建设成为西南金融中心的目标。

    3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三、四说说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贾谊的《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贾谊的《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书中道:“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用典与李贺《李凭箜篌引》“___________”句相同,而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由来则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句所用典故相同。

    (3)“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范。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其在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仍发挥其积极作用。“君子”一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以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民的深重苦难,并显示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邦彦的《苏幕遮》中,运用问句,由实人虚,把词人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相师的表现。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的情形。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沉思,却“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

    ⑵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

    ⑶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秋情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再别康桥》,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C.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3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B.本诗的意象选择也是独具特色的。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C.在本诗中,作者与大自然有一种本能的感受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一条水草”等,体现了作者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句主要是突出丰茂的青荇在水中摆动的情形,并借以来表明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4你喜欢这首诗中哪一种意象?请将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

    5“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①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②于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

    1材料①中重复表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是___________(原文);材料②中表明“荷蒉者”观点的是___________(原文)。

    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荷蒉者和孔子处世态度的不同之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从下列词语中至少选择三个,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并确立观点,然后作文。

    人工智能 本领恐慌 多元选择 家国情怀 素位而行 活力中国 核心素养 终身学习  万物互联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