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江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纠正这些试药“乱象”,既要保护试药人的权益、规范试药程序,还要增加违法成本,但从现状看,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不尽如人意

    ②作为纪念自己出道十年的特别演出,李玉刚现场深情演绎了十余首新老经典作品,富有艺术气息的舞美和灯光设计更是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

    ③儒家文明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新一轮全球化的趋势若合符节,必然会不断昌盛,今日挟洋自重者早晚会自怨自艾起来。

    ④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林业厅了解到,在山东省消失30多年的日本松干蚧日前又死灰复燃,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松林资源构成了威胁。

    ⑤为了利益,从众多药厂、中介公司到某些医院,各环节都“偷工减料”,甚至“瞒天过海”,抹去不合法的痕迹。

    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警陕西总队铜川支队党委常委时时处处当标杆,做表率,通过以上率下形成上行下效的强大效应,有力推进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墨西哥队对阵上届冠军德国队。比赛十分激烈,第35分钟,墨西哥中场大将洛萨诺突破重围,一蹴而就,终于将皮球踢入德国队大门,1:0!

    ②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是日新月异,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很少遭遇望其项背的尴尬了。

    ③江伟认为,法官这个职业并不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作为一名称职的法官,做任何决定都必须慎重考虑。

    ④有的表现为下级单位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不假思索地将上级精神生搬硬套,最后成了形式主义。

    ⑤上海的中学生不孚众望,连续几年在经合组织举行的PISA测试中独占鳌头,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⑥由于研究鲁迅的著述汗牛充栋,内容和选题基本上已被前人探索穷尽,所以想在鲁迅研究上开发出更多的空间,基本上很难。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pīng石(pán) 公踯躅chí chú

    B. 泠(líng席(yán约(跄(liàng

    C. 伺(kuī)流lán)虹

    D. jiè想(xiá烦(rǒng) 悲tòng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B. 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着力建设清朗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氛围。

    C. 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D. 《陈情令》自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魏无羡的扮演者肖战俘获。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的愚兄学习成绩不好,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让父母操心不已。

    B. 你们是后学,不像我已经跟随老师学习四年,深得老师信任。

    C. “令尊令堂年纪不小了吧? ”“跟你的泰山泰水年纪差不多。”

    D. 张华送给我一本他的大作,并在扉页写道:“李辉敬存——张华惠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旨在记录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其主题为“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聚焦于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研究目标为:阐明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丰富过程,揭示取得的成效、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促进精准扶贫实践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一方面,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相结合,来拓宽贫困人口灵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西部地区还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贫困省份要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2017-12-14《中国劳动保障报》)

    材料二:

    中国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德国《时代》周报前任总编辑、国际问题专家提奥·索默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那些极度贫困地区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在短短30多年间,中国已转变为一个发展动力十足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7亿多人脱离贫困,是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减贫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脱真贫、真脱贫,这个提法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彻底摆脱贫困,不会返贫;二是不仅仅指收入上升,而且要保证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他说:“这一要求是对扶贫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全球减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10-23《人民日报》)

    材料三:

    我国2013年11月提出的精准扶贫,关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当前如何做到精准,运用好大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够为精准扶贫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章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通过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将大数据与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相结合,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2018-01-03 《浙江日报》)

    材料四:

    减贫脱贫成效如何,既要用数字说话、善于运用第三方评价,更要看到老百姓的实际脱贫成效。有的评估指标过分依赖数字,反而有失准确性。用好第三方评估这一新生事物,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互联网+”时代,应积极搭建贫困农民办事不出门、卖货在网上的“互联网+脱贫”新模式。贫困地区的政府应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农产品销路。用扶贫数据平台实现扶贫的精准,让扶贫对象与帮扶部门的信息实现精准到人,让扶贫进入、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实现适时动态监测,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2018-01-02《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既要搞好精准扶贫脱贫的顶层设计,又要聚焦于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B.中国精准扶贫在短短30多年间,就使7亿多人脱离贫困,创造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奇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C.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精准判断农村适合种植的作物,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作物,精准判断市场需求从而进行精准生产。

    D.在“互联网+”时代,精准扶贫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部地区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或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

    B.中国减贫脱贫的速度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和策略为解决人类贫困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C.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运用了大数据,就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D.运用数据对减贫脱贫进行评估是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用数字去衡量减贫脱贫的成效,又不能过分依赖数字,否则可能反而会有失准确性。

    3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精准扶贫取得成就的原因和今后要强化的措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抒情主人公回忆他们青春年少时欢乐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学习的原因时,除了他们认为彼此年龄相仿、闻道相似之外,尚有“__________”的顾虑。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鱼的游动来写潭水清澈的一句是“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2)《荀子·劝学》中螃蟹虽“六跪而二螯”,但是用心浮躁导致“ ”的状况。

    (3)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   ”两句说明自己在夜深人静时,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传》)在表情达意上有着相似的效果。

    (2)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生动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视听结合手法的使用往往能令古诗文中的景物更加生动立体,也能为读者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一带山河地势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诋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当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概括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指出过失的意思,文中作者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概括了陈涉出身贫寒、地位低下。

    (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风凛冽貌。②拳毛:卷曲的毛发。

    1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______”。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

    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

    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

    3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中“动”字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读书很有定力,表现出了过人之处。

    B.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杰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初。

    C.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 帝背负无道昏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②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对“奋斗”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联系实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