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江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发展父母的良知,就是拥有爱的能力和理智判断力,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B.人生苦乐并非由纯粹的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

    C.父亲即使不代表自然世界,也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D.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木头是硬的,纸很轻,会烫人,而且很沉,能撕碎。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当诗歌失去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C. 美国发射的运载火箭在升空不久后爆炸,此次发射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火箭第一级发动机及4个捆绑式液体燃料助推器出现严重的技术故障。

    D.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决定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                        细:小事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云霞明灭可睹            ②一食尽粟一石

    B.①我欲之梦吴越            ②余得遍观群书

    C.①放白鹿青崖间            ②年九十

    D.①迷在倚石忽            ②是亦不可以

  •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  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中国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不容易。

    B.将“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技术创新,可以实现市场和老人的共赢。

    C.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这是农村空巢老人不可忽视的安全现状。

    D.中国之所以会有数量惊人的老年人群体,主要是因为国家还不够富强,人民未富先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问题表现在慢性疾病等方面,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是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

    B.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预计将接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养老服务压力将更大。

    C.空巢老人现象,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而化解这种现象,只有等待现代化过程结束。

    D.老年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较难充分地享受到由“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的养老服务。

    3如何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礼记·礼运》中“____________”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体现了儒家的“仁”。

    (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写望月思远,希望追随月光陪伴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唐诗宋词中,文人常借宝剑的意象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如“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道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以宇宙广大,自然永恒,抒发个人渺小,人生短暂的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失地百姓己安于现状,言外之意是收复国土,刻不容缓。

  • 9、用课文中的语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3)《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5)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7)《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

    (8)《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7)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1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1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29)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作者对秦统治者极尽搜刮而又极端不珍惜的愤慨。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 ”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写到了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______~1125)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

    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

    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 本诗作者通过对偶回中原故土之际月夜泛舟之境的记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E.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面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去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白。

    (注)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

    问说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已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已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已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于这两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B.《问说》中“非问无以广识”“好问则裕”的论述反映出勤问的重要性。

    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D.《问说》中批评了“强以为知”和“妄以臆度”的现象,并指出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

    2《师说》与《问说》中都有关于“圣人”和“愚人”的表述,作者对这两类人的态度是否相同?找出相关表述并具体分析。

    3韩愈的《师说》和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对“师道不传”的社会风气的批判上都可谓“入木三分”,试做评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2018到2019,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满怀深情回望奋斗,满怀热情致敬奋斗,满怀激情呼唤奋斗。贺词通过电波和网络传至四面八方,引来广泛共鸣,鼓舞和激励着亿万人民沿着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奋发前行。

    读了习主席的这些新年贺词,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