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天,妈妈一个人为家事操劳,整个人显得很憔悴。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每到课间操时间,学校的操场就人声鼎沸起来,充满了青春奋进的气息。
D.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来回翻动,为明天国旗下讲话紧张得怎么也睡不着。
2、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没有掺杂个人恩怨,专为打抱不平;武松醉打蒋门神是“义”字当前,回报施恩的恩情。
B.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表现出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表现出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
C.《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王安石,中国唐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的雨,借雨展示出了四季美丽图景,且充满情趣,富有韵律美。
D.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4、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所以,此书被评价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敏,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C.“写作”是保尔·柯察金的人生转折点,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有;一是身体原因,他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二是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D.保尔因往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当时的他只有12岁。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齐齐哈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化,学校的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齐齐哈尔市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伊春汤旺河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D.在第七届齐齐哈尔市读书节系列活动“名家讲坛”中,著名学者蒙曼教授以生动幽默的措辞、鞭辟入里的品析,使听众全方位领略了唐诗之美。
6、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7、下列选项中,对诗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谊,设宴为之饯行,席间赠予李白很多珍奇珠宝。
C.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8、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②,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④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王:指孙权。②伏羲、文王、周公:伏羲、文王,古代有名的贤德君王。周公,西周辅佐周王的贤臣。③世祚:指国运。④日月广明:指天地宇宙。⑤政:只,仅仅。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当世无双
B.日月广明之道 非淡泊无以明志
C.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D.众人皆问之 以我酌油知之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中的“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断句划分为: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
C.【甲】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乙】文的“常”是古今异义词,文中的意思是“有一次”。与【甲】中的“孤常读书”的“常”意思相同。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的“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乙】文主要通过举吕蒙“博览群籍”和“梦中诵书”来表现吕蒙的好学。
C.【甲】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②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阔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渔”字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10、李明在学校食堂吃饭时丢失了一个钱包,下面是他的寻物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寻物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昨天中午大约12点左右,本人丢失黑色钱包一个,里面有现金200元、身份证一张、饭卡一张。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定当感谢。
初三(1)班 李明
2018年6月9日
修改意见:(1)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上不够完整,请在相应位置作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名句填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借“乡书”“大雁”传递着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5)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6)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不应生气,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那就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8)“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句话与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相似。
12、名著阅读。
(1)《经典常谈》是作者____________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___的著作,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____________的顺序,并把许慎所著的文字学经典____________放在首篇
(2)朗诵会上,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文段,小语发现这些文段出自的著作《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及。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国学经典著作和文段相符。
国学经典著作 | 文段 |
①________ | 文段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②_________ | 文段二: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A.《诗经》 B.《尚书》 C.《离骚》 D.《史记》
13、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钟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
【4】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14、阅读说明文《微信》,完成后面小题
①如今的生活节奏过快,大家总想抓住那么点缝隙时间,躲在一个角落里,开始摆弄手机。对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而言,不知何时流传了一句“今天你微信了吗?”这样的潮句。玩微信成了一种时尚便捷的生活方式,一位网友称用微信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都很方便,只需要消耗一些上网流量。他吃饭时、睡觉前很喜欢“刷”微信,能随时随地和朋友们聊天,又能关注自己需要的任何资讯。
②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时网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③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同、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对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④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已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⑤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信目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空间及腾讯微博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1】微信为什么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2】选文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有人认为,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微信让人们失去了面对面的交流能力。褒贬不一,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做为中学生的你应该如何对待微信。
15、请以“_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补充完整,力争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⑤不得抄袭和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