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他两部为《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D.《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2、下面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收到中国人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众人临危受命,最终成功营救出被困人质。
②“一带一路”建设是大家共同的事,国家无论大小、实力无论强弱,只要敞开胸怀,真诚面对,谁都可以在这幅时代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③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④改革成为两会的最强音,新时代的中国,将矢志不渝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⑤春节特别节目《味道》播出的《记忆中的年味》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让人们大饱眼福。
⑥春天到了,公园里到处可见盛开的花朵,听到悦耳的鸟鸣,真是春意阑珊,好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3、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下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4、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
B.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
C. 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 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藏记(节选)
宗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漱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 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救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
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有警报时,大学的师生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没有警报时,市民在菜市上说点“废话”,说明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
B. 庄卣辰不愿意参加跑警报,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喜欢清静,乱世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
C. 山坡上不堪一击的书桌课本和天上狂轰滥炸的钢铁炮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说以平和的心态和优雅的笔调,展现了知识对战争的抵抗。
D. 两个学生在空袭中不幸遇难,“做了异地望乡之鬼”,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写出了炮火硝烟中的冷酷与残忍。
E. 小说以明伦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为背景,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孟樾、梁明时、庄卣辰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2】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 _______ ”来描写蜀道山势的高危和人们无可奈何的神态。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莲的喜爱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写“苦雨”的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与“怜”字同音,在古诗中人们常用“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___________;低头弄莲子,____________”写出了采莲女情窦初开的心思。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准确地写出了莲花的品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主旨重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蜀道难》中李白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者歌词渲染三峡秋季凄凉氛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方枘圆凿不相合、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点。
(3)李白《蜀道难》中直接点明剑阁易守难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置酒
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注),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温宴游龙山,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破题,点明节令,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B.颔联描写登高饮菊花酒的风流雅事,“任落”“争吹”二语相反相成,巧用典故。
C.颈联绘眼前实景,雨后初晴,溪水清澈,阳光明媚,绮丽绚烂,令人赏心悦目。
D.尾联写太守佩戴茱萸辟邪,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重阳风俗相仿。
【2】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山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大统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成拒破之。神武无如之何,乃遣仓曹参军祖孝征谓曰:“未闻救兵,何不降也?”孝宽报云:“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反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俄而孝征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乃射募格于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后因此忿恚,遂殂。建德之后,武帝志在平齐。孝宽乃上疏陈三策。书奏,武帝遣小司寇淮南公元伟、开府伊娄谦等重币聘齐。尔后遂大举,再驾而定山东。卒如孝宽之策。孝宽在边多载,屡抗强敌。所有经略,布置之初,人莫之解;见其成事,方乃惊服。虽在军中,笃意文史,政事之余,每自披阅。末年患眼,犹令学士读而听之。又早丧父母,事兄嫂甚谨,所得俸禄,不入私房。亲族有孤遗者,必加振赡。朝野以此称焉。
(节选自《北史·韦孝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B.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C.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D.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重。
B.拜,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调的词语之一,意思是授予官职。
C.永安,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秦始皇即位后首创。
D.男,最低等的爵位。爵是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分公、侯、伯、子、男五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孝宽涉猎经史,爱好学习。韦孝宽年轻时便涉猎了经学、史学著作;后来在军旅中常独坐翻阅书籍;晚年患眼病,还让学士读书给自己听。
B.韦孝宽固守城池,威武不屈。韦孝宽作为守城将领面对强敌包围,表示自己是堂堂关西男子汉,必定不会当降敌将军,并且用行动做了证明。
C.韦孝宽献计献策,谋略出众。韦孝宽决心消灭北齐,他向武帝献上了消灭北齐的三种计策。后来,灭齐战役的结果和韦孝宽预谋的基本一致。
D.韦孝宽孝悌友爱,朝野称道。韦孝宽在家侍奉兄嫂很周到,其俸禄从不私下留存,在家族内他扶助孤弱,对此朝廷、民间都很称赞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
(2)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代史学家、教育家洪业曾提出“三有”原则,所谓“三有”: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
当面对变化、面对成长、面对未来时,“三有”原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三有”中任选两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