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今天下午,我将去贵处洽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的事宜。
B.我们将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大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C.一位初次给报刊编辑投稿的作者,在所寄稿件中附了一封短函:谨将拙稿寄上,敬请审阅,欢迎斧正。
D.在高三教学楼前的台阶上,全体高三班主任正在商讨有关“花式跑操”的事情。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接到朋友的邀约,小王当即表示:“多谢厚爱,明日定当去舍间拜访。”
B. 婚礼喜宴上,有位嘉宾送上祝福:“恭祝一双璧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C. 班长在班会上发言:“我殷切地期望大家勤奋学习,别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上。”
D. 该犯为体验墓穴探险的刺激感,与同伙一起来到墓区踩点,并商量好行动步骤,打算乘月黑风高之机,盗挖古墓。(法院布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球上自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共有多达5亿左右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已消失。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
B.一些腐败分子被查处后竟然表示,自己是因为倒霉才被查出来的,并没有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进行反思。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C.黄庭坚在汲取前人草书优点的基础上,追求书法艺术的变化,强调笔法、章法的全面创新,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富有现代意味的创造。
D.近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杭州市政府承诺:坚持“免费开放西湖”的政策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B.它肚皮朝上,尾巴猛烈地扑打着水面,两颚格崩格崩响,像一只快艇一样在水面上悠闲前行。
C.这是两条气味难闻的讨厌的鲨鱼,它们会去咬桨或者船舵,又是凶残嗜杀的。饥饿的时候,是吃腐烂东西的。
D.海风越刮越大,现在更是猖狂了。然而港口是静悄悄的。于是他把船向岩石下面的一小块沙滩跟前推去。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枉驾 岑寂 昧心财 急不暇择
B.自诩 称诵 撒手锏 震聋发聩
C.蹿升 窈陷 万户侯 寥若星辰
D.惋惜 诓骗 潭拓寺 咄咄逼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 《思维与智慧》)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2】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屈原在《离骚》中借前代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作者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作者申诉自己未敢违逆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两难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
(3)《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却能“________,_______”,高洁自守,不同流俗。
(2)《赤壁赋》中“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概括了曹操军容之盛,刻画了曹操持酒而饮,执矛吟诗作赋的骄态。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土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②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③《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追先帝遗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远见西南方的溪水“___________________”,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见源头。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鲲龙”出水,直上云霄!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的过程,正如《逍遥游》中描写大鹏鸟展翅高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泛若耶溪①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 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靠近今富春江处。作者綦(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1】“持竿叟”暗含了________( 填入人名)富春江隐居垂钓的典故。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为五言古体诗,开篇“幽意无断绝”中“幽意”二字透出全诗主旨。
B.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C.此诗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肆意不羁的人生态度。
D.全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3】标题中的“泛”字传神并统领全诗,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泛”字展开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②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③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④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⑤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⑥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八月,召彬与赵晋配飨太祖庙庭。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B.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C.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D.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执俎豆则预示将来有担任国家重要官职可能。
B.禁旅:负责护卫帝王及皇宫、京畿的警备武装,统领这一队伍说明曹彬深得皇帝的信任。
C.使相:官职名,晚唐为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
D.武惠:一种谥号,“辟土斥境曰武”,“爱民好与曰惠”,“武惠”是对曹彬生平事迹的褒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彬为官清廉。不得已而受之礼皆登记在册,归后悉数交公,不收分毫。
B.曹彬处世中正。行事谨慎,不攀附权臣,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仁善和厚。为防无谓杀戮,故意称病不理军务,保全李煜君臣子民。
D.曹彬洞察人心。故意在太祖面前表达了无意使相、只求钱财的内心诉求。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
(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5】文中第⑤段中“美窃视彬笑”的原因是什么?皇上最终是如何处理的?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器,就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易经》中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意思是说,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我们经常说某人“不成器”,意思就是说这人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
“成器”和“不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