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藏拉萨2025届初二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鲁迅——《黄河大合唱》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狂人日记》

  • 2、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一个经济特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它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A. 汕头

    B. 深圳

    C. 珠海

    D. 厦门

  • 3、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 4、人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诞生于(       

    A.阿拉伯半岛

    B.巴勒斯坦地区

    C.罗马

    D.印度

  • 5、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并寿。”所指战役是(  )

    A. 黄花岗起义   B. 惠州起义   C. 广西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 6、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近代中国动乱的根源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 7、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短暂春天”被称为“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之所以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外因是

    A.《马关条约》的刺激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C.抗日战争的结束 D.官僚资本主义放松压迫

  • 8、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这直接推动了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秋收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 9、“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洪仁玕在哪一本书中表达了他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道路的迫切愿望?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 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经营责任制

  • 12、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13、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促成“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觉醒”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红军长征 D.三大战役

  • 14、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歌反映的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

  • 15、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将要探究的主题是

    A. 一大二公

    B. 三大改造

    C. 巩固政权

    D. 恢复经济

  • 16、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采取的促进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和中部地区6省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有( )

    ①社会主义改造②中部地区崛起战略③西部大开发战略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曲的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徐悲鸿

  • 18、“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材料中“这些原则”指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互不干涉内政

  • 19、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A.武装起义

    B.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20、“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清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该内容应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 22、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3、________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________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 24、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 25、“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中“先行者”是指________。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 26、请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知识。

    (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 ______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 ______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______

    (4)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 ______ 》。

    (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 ______

    (6)解放战争中,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______

  • 27、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28、材料题。

    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及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1)

    平均地权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2)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3) 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

    农业合作化

    (5)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6)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7)

     

     

  • 2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省会城市);《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省会城市或首府)。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 30、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______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_______建立行省。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两次运动最大区别是什么?

  • 32、试举一例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 33、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中国近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