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做食品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B.武德合金做保险丝——合金熔点高
C.CO2可用于灭火——CO2一般不可燃、不助燃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2、在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1 | 方法2 |
A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 分别通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B | 水和硫酸铜溶液 | 观察颜色 |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
C | 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 | 取样,观察颜色 |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加热足够长时间,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
D | 白糖和食盐 | 观察颜色 | 品尝味道 |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验满O2
C.检查气密性
D.过滤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
C.H2
D.2H2
5、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溶液
B.KCl溶液
C.CuO粉末
D.固体
6、某同学设计化学“消消乐”游戏,点击灰色格,与该格中物质能反应的相邻物质就一起消失(反应条件为常温、加热或点燃),点击下图灰色格,剩余物质最少的是
A.
B.
C.
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D.原子中,由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8、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灭火原理模型
B.空气组成模型
C.化石燃料模型
D.原子结构模型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葡萄糖注射液
C.二氧化碳
D.洁净的矿泉水
10、五育并举,劳动先行,劳动成就梦想。下列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在阳光较好的地方晾晒湿衣服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B | 制作水果沙拉,切开的苹果表面变色 | 切开的苹果表面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 |
C | 利用空塑料瓶、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物品自制简易净水器 | 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 |
D | 用加碘食盐来调味 |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
A.A
B.B
C.C
D.D
11、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14
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12、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蒸馏水
C.冰红茶
D.米醋
13、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向一杯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C.向稀盐酸中加入镁条
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1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15、冬天下雪后,城市街道上会撒融雪盐(主要成分NaCl)以加速雪的融化。同学们为了探究融雪盐的融雪原理,在室温(20℃)时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 0 | 20 | 40 |
NaCl溶解度/g | 35.7 | 36.0 | 36.6 |
A.放置前,甲烧杯中形成的是溶液
B.放置后,甲烧杯中为氯化钠饱和溶液
C.放置后,甲、乙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D.本实验说明融雪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1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分子、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17、下列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
B.高锰酸钾
C.液氮
D.石灰石
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留有划痕
B.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C.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
19、何家坝柚子是蓬溪特产之一,个大,皮香味浓郁,油色光亮,柚顶有七条放射沟,其味香甜略带酸,细嫩化渣。能闻到柚子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20、识图能力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
|
|
|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 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 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1、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 |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检验燃烧产物 |
B |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观察现象 |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通入氧气并点燃 |
D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直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合理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田秸秆应综合利用禁止直接焚烧
C.餐馆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更环保
D.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23、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X | 含氧化合物 | 化合反应 | 单质 | 物理性质 |
Y | 氧化物 | 分解反应 | 化合物 | 可燃性 |
A.A
B.B
C.C
D.D
24、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B.都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C.一氧化碳有毒,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都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多都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25、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 | 第①次 | 第②次 | 第③次 | 第④次 |
参加反应的锌粒质量/g | 0.65 | |||
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生成的氢气体积/L(标准状况下) | 2.24 | 2.24 | 1.12 | v |
A.
B.
C.
D.
26、中国是核电大国核电站中的核燃料是铀或钚,如图为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的化学符号是Pu
C.钚元素的质子数是94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27、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未,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一种即可)
28、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精炼可以获得多种化工原料。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原油获得汽油,分离的方法是______。
(2)烯烃可作气体燃料,请写出乙烯(C2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光合成太阳能燃料可通过光电催化将 CO2、H2O 转化为 CH4的过程,该过程有若干反应,其中反应之一的催化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9、下列仪器在实验时要注意(填字母),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集气瓶
(1)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______
(2)能加热,且需要垫石棉网的是______
(3)能用于直接加热的是______
(4)不能加热但能用来收集气体的容器是______
3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核内_____不同。
(2)1869年,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 张青莲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3)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①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镓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②镓原子和镓离子的化学性质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1、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与它密切接触,做到见到名称能立即写出符号,根据符号能准确地叫出名称。
(1)写出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H_________,氧_________,C_________,铁_________,镁_________,铜_________,锰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氨气__________,氮气__________。
(3)写出以下两个化学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和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现象:___________。
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___________。
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2、已知某种铁的氧化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其化学式为______,2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_______; (2)亚铁离子___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4)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
34、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淡水资源很少。爱护水资源主要从__________和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2)生活中,软水与硬水可以用_______________鉴别。
(3)天然水多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
(5)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①接通直流电源后,B电极为电源的___________极,C管中气体是_________(填名称)。
②C、D两试管内气体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
③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原子序数是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该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_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容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上述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排布规律是__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
36、(6分)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x表示_________,该粒子有______个电子层,y与粒子的___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
(2)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3)y=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该粒子的 符号为___________;
(4)y=2的中性原子与y=7的中性原子化合时,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构成(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37、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和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②CO2+Ba(OH)2 ═ BaCO3↓+H2O。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理由是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含量测定】Na2CO3含量的测定: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2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影响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取消上图中D装置
(3)实验中准确称取20.0g粗产品,进行测定,测得BaCO3质量为1.97g。则粗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4)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
38、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分析】
(1)图1中装着燃着白磷的仪器名称是 ;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加水的目的是 ;
(3)步骤③中镁条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结论】(4)镁在N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5)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镁条在CO2中也能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6)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 。
39、园林人配置波尔多液时,将硫酸铜固体、生石灰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混合并充分搅拌。
(1)两种液体在木桶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检验所配制的波尔多液中是否还含有CuSO4,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法:_____。
40、某化工厂运用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先生的“候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种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1g全部溶解在12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144g,恰好完全反应并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19.7g。求:
(1)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