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ɡ)                  龟裂                         (ɡāo)                  穿流不息

    B.演(yì)                      告诫                         纶(qínɡ)                  纷至杳来

    C.劣(zhuō)                 惦量                         (sù)                      格物致知

    D.诚(qián)                  浮躁                       (pàn)                    安营轧寨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昳丽yì 诣王yì   纳谏jiàn 溽暑rù

    B. 袅娜niǎo 睥睨bì   紫绡qiāo 红缯zēng

    C. 提防dī 亵玩xiè 群葩pā 芙蕖qú

    D. 渊薮sǒu   菡萏dàn 匹俦chóu 醴酪lào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B.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铭记历史,就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标点用得恰当,不仅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在一定的语境里,还能代替文字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D.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履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⑤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马说》)

    ⑥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⑦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反常心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杜甫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推己及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完成各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又名 (1)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题目中当中的“红星"象征着(3)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在书中写到:“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什么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养蚕

    丰子恺

    ①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②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姊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③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④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姊都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⑤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⑥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姊,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

    【1】一件简简单单的养蚕事件,在作者笔下却曲折有致,请梳理相关情节,完成题目。

    蚕落地铺,“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_______→蚕上山之后,“我”可以吃枇杷和软糕的乐事→________→丝做好后,我感到寂寥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乐事为什么是难得的?)

    (2)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非常的空气”怎么理解?)

    【3】有人认为七娘娘和“我”谈小指失掉半截的事与中心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4】祖母、蒋五伯、七娘娘才是养蚕的主力军,为什么“我”会在结尾说“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给材料作文

    纪伯伦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光中的身影说:“我能吃掉一只骆驼呢!”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时,它再次地看见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大师笔下的这只狐狸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假象所迷惑;人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