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0年朝鲜对外贸易额激增,仁川港的棉线进口量约为9万磅,其中75%来自孟买; 生丝进口量为5万磅,其中75%来自中国。 这一现象表明( )
A.印度主导朝鲜对外贸易
B.朝鲜纺织业依赖外部市场
C.中印生产方式差异明显
D.朝鲜对外贸易逆差较严重
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3、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 )
A.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B.使得美国独霸了尖端科技
C.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D.引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4、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
A.石器时代生产发达
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
C.华夏文化源于后岗
D.中华文明延绵发展
5、在敦煌壁画中菩萨的形象一开始是男性,深目高鼻,留着小胡子;之后变成了女性,体态婀娜,仍然是深目高鼻;再到后来变成了身材丰腴、脸庞圆润的中原女子形象。敦煌菩萨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外来宗教本土化
B.中华文化远播海外
C.儒家思想宗教化
D.中土名僧西行取经
6、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累计发行361.76亿元。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
A.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C.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工作重心是金融领域的改革
7、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
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
B.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C.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
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
8、唐朝,安徽泾县的毛笔制作业有了专业制笔作坊,因为宣笔品质优秀,适宜书写,广受文人墨客喜爱,所以风行于世,笔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泾县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和主要产地。这一现象出现
A.说明泾县的制笔量居全国之首
B.体现政府扶持民间手工业发展
C.反映民间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D.得益于当时科举制度的推动
9、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 )
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B.南方社会动荡人口北迁
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南北方文化融合的加强
10、学者认为唐朝对藩属边疆民族政权首领册封官爵是唐王朝和边疆民族政权建立藩属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下述由唐朝统治者册封的是( )
A.回纥
B.瓦剌
C.乌桓
D.女真
11、如表是新疆出土唐代考古实物信息表,它见证了唐代( )
代表性遗物、遗址 | 信息说明 |
吐鲁番户籍文书 | 记录每户人数,各人年龄、健康状况、与户主关系,受田数额,输纳课役等情况。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 填补了历史文献中关于安西四镇之一焉耆军镇防御体系的空白。 |
《唐律疏议》残卷 | 中原法律制度在西域实施。 |
A.对西域地区的有效治理
B.削弱藩镇割据
C.开放包容促进中外交流
D.强化唐蕃关系
12、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得益于
A.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
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
C.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D.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13、据统计,截止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现连续6年下降;农药使用量中,微毒、低毒和中毒农药用量占比超过99%。此外,全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58.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该材料主要表明我国( )
A.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型农业迈进
B.重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C.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齐头并进
D.注重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14、古代文明的发展,基本独立,又明显多元。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下列对三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挑战流行观念
②柏拉图创建“学园”融通哲学和数学知识
③苏格拉底涉猎广泛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在谈及新的“冷战”时,认为西方国家在同时进行两个“冷战”,“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争”。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B.认为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C.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变化
D.对冷战的理解发生质变
16、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阶段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该阶段应为( )
A.1841—1851年
B.1861—1901年
C.1905—1935年
D.1937—1949年
17、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能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③水利工程相继兴建
④农作物资源的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税制度
A.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
B.体现出浓厚的意识形态
C.有利于外国资本引进
D.吸收了民国时期的经验
19、法国学者库朗热对雅典公民的日常生活作了如下描述:“某天,他被区议会召集,讨论这个小团体的宗教或财政事务。又某天,他被部落议会召集,筹备宗教节庆,或讨论开支,或制定法令,或任命首领及审判官。每月有三次,他得出席民众大会,他不能请假。”据此可知
A.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
B.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C.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D.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
20、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 )
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
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
21、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后,定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等。这些报告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指标并对世界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参考。这说明该组织( )
A.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迁
B.顺应了经济多极化趋势
C.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
D.实现成员国的同步发展
22、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国务卿指出:皇太后决心将时钟往后扳,过不了多久,进步的钟摆就会摆回到皇帝最近开始起步的地方,据此可知( )
A.部分西方人赞同中国变法
B.列强伺机干预中国的内政
C.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D.清政府坚守“天朝”心理
23、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50年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拉美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源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使得拉美国家无法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该报告( )
A.指出冷战是影响拉美发展的重要因素
B.认为拉美无法完成工业化任务
C.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拉美落后原因
D.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一定义务
24、吉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镰与河北兴隆的燕国铁镰范形制相似;燕国遗址出土的“V”形铁犁铧与河南辉县出土的魏国铁犁铧形制相同;齐都临淄故城出土的铁犁铧断面呈“V”字形,也与燕国所出相同。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精耕细作的农业体系形成
B.燕国成为先进生产力推广中心
C.铁农具的生产走向规范化
D.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2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3)意义:打击了________。
(4)教训:农民阶级作为________的代表,缺乏________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________的重任。
26、手工业
|
|
|
|
制瓷技术 | ________ | 朝出现五大名窑 |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
元朝 | 烧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 | ||
矿冶业 | 北宋 | 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作燃料 |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
印刷业 | 宋元 | 发展迅速 |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
27、辽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___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3)统治(因俗而治)①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4)与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28、古印度文化的特点:
①深受____制度的影响;
②以____为中心;
③以诗代史;
④具有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29、
| 成就 |
书法 | 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 |
东晋________世称“________” | |
唐代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 |
绘画 | 东晋________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________。 |
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________,被尊为“________” | |
雕塑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
30、太平天国运动概况(________年——________年)
(1)________起义,它是太平天国运动________的标志。
(2)定都南京,标志着________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北伐和西征:北伐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统治。西征的胜利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_。
31、表1 古代朝鲜文化
国家 | 领域 | 表现 |
朝鲜 | 生产领域 |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_____,稍后有了_______。 |
天文方面 | 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________。 | |
史学成就 | 12世纪完成的_________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 |
艺术成就 | 朝鲜的__________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 |
中外交流 |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________。 |
32、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
国家 | 原因 | 成就 |
亚非拉 | 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________和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 出现了以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
西方 | 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 1964年,中国与________建交 |
33、意义
(1)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________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为________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34、康德的主要主张
(1)人非工具,应当以人为本。
(2)提出____________的原则: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
35、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见下图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7、【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华侨问题在整个晚清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海外移民激增,华侨问题,即华侨在国外遭受压迫、虐待和种族歧视的问题由此产生。清政府最初对此总体漠视。李鸿章在办理洋务和处理外交问题上,逐渐认识到海外华人仍是清政府的臣民,要用国家力量来保护他们在海外的人身和财产利益。针对秘鲁虐待华工问题,他派客闳赴秘调查华工受迫害详情,迫使秘鲁承诺“将以前苛待华工弊端尽行革除”。同治九年,他建议政府,“商民往日本长崎岛贸迁寄居者络绎不绝……应派大员长驻该国京师,或委员近驻长崎,兼充各港领事……管束我国商民,籍探日本动静,似于大局有裨”。光绪二十二年(1896)已是古稀老人的李鸿章到达美国,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他向华商代表询问华侨境况,向美国媒体表明中国反对美国《排华法案》的立场。李鸿章积极支持华侨中的富商们回国创办诸类企业。此外他还笼络海外华商赈济国内灾情和缓解财政压力。他积极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制度,派驻使臣;调集舰队出洋访问华侨聚居地;授华侨以官爵,提高其政治地位。这些措施很快吸引了华侨们的爱国热情,他们开始关注祖国,回国开办了很多企业。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在一起。
——摘编自金蓓《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李鸿章护侨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推动政府制定护侨措施的意义。
38、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9、“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民主宪政与民权平等、民富国强与民生幸福”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奋斗不息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宣告中国结束屈辱历史、赢得民族独立?谈谈你对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2)民国初年带有一定的宪政色彩的法案是什么?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978年以来中国探索出的民族复兴道路是什么?
(4)结合上述分析,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