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出现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中国近代实现了工业化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说明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B.治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法家思想重新成为主流思想
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3、如表为1880—1893年俄国商人通过中国汉口向俄国输出茶叶情况简表。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 输出量/千克 | 年份 | 输出量/千克 |
1880 | 2197861 | 1887 | 6066059521 |
1881 | 3259016 | 1888 | 811693088276 |
1882 | 4393231 | 1889 | 83799198102 |
1883 | 4932000 | 1890 | 10839124275 |
1884 | 5298476 | 1891 | 11826524434 |
1885 | 4032764437 | 1892 | 7726026630 |
1886 | 6232960436 | 1893 | 10494593218 |
A.俄国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B.近代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汉口地区种植的茶叶受到俄国人欢迎
D.近代企业凭借茶叶经营获取利润
4、孙中山曾认为辛亥革命必然经过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须三十年之久方能成功。但武昌起义却是仓促发动,清朝统治随后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只有80多天。革命迅速发展反映了(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
B.民族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C.革命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
D.晚清的腐朽统治失去民心
5、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两万人左右,在厂矿企业中,还有大量的外国技术工人。由此推断,此时( )
A.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经济建设
C.苏联的经济体制具有强大吸引力
D.苏联主动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6、1853年,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实行由将官招募勇丁的制度: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长,哨长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的崛起( )
A.体现清朝军制近代化倾向
B.极大提升清军整体战斗力
C.引起晚清权力结构的变化
D.源于抵抗外敌入侵的需要
7、孔子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应经由“选贤”产生“政长”。《管子·霸言》强调:“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些主张( )
A.强调德治对社会改造的重要性
B.将民心视为执政的根本标准
C.旨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提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8、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9、下图是 1885年英国画家创作的漫画。图中左边的“妇女”象征英国,右边肥胖的“男孩”象征德国。“男孩”餐盘中已经有了非洲的纳米比亚,又继续将手伸向东方的新几内亚。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贪吃的男孩》
A.大国争夺霸权矛盾尖锐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欧洲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D.传统国际法体系被颠覆
10、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浦东还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民间戏言“到上海要摆渡,到农村跨一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随后,金融街、科技园区等相继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下列各项中,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1、有识之士通过运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基本的权利,采用了合法的方式来参政议政,例如通过建立党派和创立报纸期刊,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进入国内。材料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A.强化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快了民主体制的变革
1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13、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政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游牧民族,他们生存于汉地之外,与汉人定期贸易,经常进行劫掠;另一种具有双重性,把游牧军队和汉人的官僚机构结合起来,并向农民征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类政权可能分别为匈奴、拓跋鲜卑 ②南方的民族交融效果更显著
③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 ④各民族之间是共生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
15、如图为出土于甘肃的魏晋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河西地区(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的农业开始出现
C.出现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6、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17、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计划”。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援助”经济不发达地区,从事开发资源和改善他们的劳动、生活状况,向这些国家输出资本,鼓励进行生产性投资。美国这些举措的政治目的是
A.展示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
B.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争取国内贫困选民的政治支持
D.抵制经互会的影响
18、18世纪下半叶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在这样一个新的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必须听从机器指挥,遵守纪律,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这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是( )
A.贸易公司
B.垄断组织
C.工厂制
D.手工工场
1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早起源于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1957年科学奖进行了首次评审,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共297项。以下科技成果可能被列入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载人航天技术的实现
D.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
20、1990年4月启动的浦东开发开放,确定了整个上海的发展目标,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贸易、金融、航运和经济中心,承担着国家战略的使命,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增强
C.中央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2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22、如图为唐代前期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门阀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朝廷通过均田制直接控制农民人身
C.科举制更新了统治基础
D.朝廷采用全新的手段直接控制农民
23、赫梯王国(约前 1650—前120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城市与城内的神庙、宫殿等场所构成节日举办的现实空间。国王、王后和王子等统治阶层在节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巡幸京畿”与“四方来贺”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庆典仪式( )
A.实际作用有限
B.彰显王室权威
C.推崇宗教信仰
D.笼络社会上层
24、1750年至1850年,欧洲小麦亩产量大幅提升,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欧洲“食物革命”的出现( )
①源于农业机械的发明使用②体现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③消除了穷人和富人的区别④加强了世界的饮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八国联军出兵镇压。
(2)慈禧太后发布________义和团的谕旨。
26、
知识角度 | 具体内容 | |
印欧人的起源 | 印欧人可能起源于________,他们是________,驯养了马匹。 | |
印欧人的迁徙 |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 |
印欧人迁徙的影响 | 赫梯人 | ________,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_____,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____________,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________。 |
波斯人 |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______________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________。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________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 |
希腊人 |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他们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等问题,在_________等多个领城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源头。 | |
雅利安人 | 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____________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______产生重大影响。 |
27、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上、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
28、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________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3)影响
①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________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29、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下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 位置(字母) |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
|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
|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
|
30、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社会主义改革
(1)原因: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________的道路。
(2)________最早进行改革。
内容 | 建立了社会主义________制度 |
影响 | 积极:通过________,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
消极:改革导致________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
(3)东欧其他国家改革成效:________在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________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局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________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3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先发生转折的战场或者战役是________。
32、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 中央行政 | 地方治理 |
西汉 | 中朝:汉承秦制,中央仍为____________制。但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汉武帝为加强集权,设立______(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________的权力逐渐增大。 | 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____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
东汉 | 刘秀将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
朝代 | 中央行政 | 地方治理 |
隋朝 | 三省六部制:______时期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______机构,门下省是____________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______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______,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________。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六部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 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 |
唐朝 | 道、州、县三级制 → 节度使 根据____________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____________势力 |
朝代 | 中央行政 | 地方治理 |
两宋 | 二府三司制:最高行政长官是___________ _______,为宰相之职。宋太祖设________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 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 路、州(府)、县三级制 路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各级官吏。 |
元朝 | 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____________制度。 |
朝代 | 中央行政 | 地方治理 |
明朝 | ________废除________和______,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明成祖建立起______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 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后向各省派出______、______总揽一省之权。 |
清朝 | ______设立________,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 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______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
33、美洲印第安文化:结果:16世纪____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34、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_______,打败________,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________的统治。
35、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表现与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36、简述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37、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
38、简答题:
(1)按顺序写出从夏朝到清朝的朝代更替
(2)名词解释:贞观之治
(3)列举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朝发展的情况。
39、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中共中央及时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纠错和调整大政方针?此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2)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会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4)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