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为后世长期沿用

    B.是秦始皇首创

    C.官员世代承袭

    D.削弱了中央集权

  • 2、并海道是秦汉时期与东部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北18个郡国、十多个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沿线人口约占全国的20%,铁官和盐官数量占全国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东移

    B.得益于盐铁官营的实施

    C.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

    D.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

  • 3、2022年4月,欧洲央行行长指出了全球贸易的三个变化:…是通过努力创造冗余并使与私营企业发展业务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重新强调供应链的韧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对“经济安全”的新关注,而不是关注自由化和对自由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强区域贸易流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世界格局业已建立

    B.经济全球化模式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解体

  • 4、据调查,1905-1906 年,北京市场上的日用杂货只有少部分土产品,多数是来自上海、广东、天津等口岸的进口机制品,种类繁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火柴、洋灯、钟表、棉布、衣服、毛巾、手帕、洋伞、文具、皮包等。这表明当时的北京地区(     

    A.民众生活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B.受列强资本输出波及较明显

    C.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于停滞

  • 5、口号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 6、“四大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图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据图分析可知(     

    A.文明的产生主要受其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B.人类文明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有无大河

    C.早期文明因缺乏交流形成多元共存的格局

    D.四大古国都依据河水涨落规律发明太阳历

  • 7、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 8、1522年,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一个土著印第安人国度,之后其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年份

    总人数

    土著人口

    非土著人口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1611 年

    15538

    14908

    95.9%

    630

    4.1%

    1700 年

    19293

    15489

    80.3%

    3804

    19.7%

    1751 年

    24022

    10109

    42.1%

    13913

    57.9%

    1801 年

    52591

    8281

    15.8%

    44310

    84.2%

    A.工业革命加速了人口迁移

    B.拉丁美洲社会转型出现逆转

    C.殖民者在拉美的残暴统治

    D.列强加紧对拉美的资本输出

  • 9、近代百年中国第一次民族反思起于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民族反思始于辛亥革命失败后探索。这两次反思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     

    A.社会主要矛盾

    B.社会性质

    C.救亡路径

    D.民主革命任务

  • 10、在此前的人类社会中,大众收入微薄,服装并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18世纪的英国是第一个打破这一传统模式的国家。据此推知(     

    A.机器生产改变英国传统产业结构

    B.英国社会已经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18 世纪的英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消费观念变化

  • 11、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12、16世纪以前,虽然中国丝绸早已远销西欧,但西欧人消费中国丝绸的数量十分有限。16世纪以后,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数量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     

    A.开拓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促成了太平洋贸易的活跃

    C.导致中国对欧洲贸易入超

    D.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 1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开眼看世界

    B.实业救国思潮

    C.中体西用

    D.新文化运动

  • 14、1850年至1870年间,中国矿工向加州政府交税累计达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848年从墨西哥手中“购买”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总价值的6.6倍,甚至比美国从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以来历次扩张所取得的全部土地的购价还要多出1.3倍。这反映出近代华工(     

    A.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开始成为西方殖民国家的主要劳动力

    C.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新财源

    D.是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现

  • 15、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这一现象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B.儒教实现了中国化的进程

    C.意识形态发生改变

    D.世俗政治受佛教影响增强

  • 16、公元3至5世纪,日耳曼各部族不断南迁,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A.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历史进程

    D.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 17、2001年前后,国内著名媒体《羊城晚报》先后刊载了《机遇轻叩广东人饭碗》《跨 国公司在想什么》   《“英语经济”应运而生》等多篇报道文章,这些报道的主题是基于深刻洞察,引发很大社会反响(     

    A.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创业大潮

    B.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状况

    C.国企改革带来就业观念变化

    D.亚洲金融危机产生持久影响

  • 18、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 19、洋务运动和新政是清政府进行的两次改革。下面对两次改革的共同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②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④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20、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是(       

    A.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

  • 21、1927年3月,北京《晨报》发表了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现象喻为《孔雀东南飞》(如图)。该现象(     

    A.为中国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

    B.说明知识分子实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

    C.有利于巩固和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D.反映中国由民主革命向民族革命转变

  • 22、《周礼》中有“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王之主要妾)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的记载。这一现象(     

    A.体现出西周君王奢侈腐败的生活

    B.反映了儒家对后宫治理的影响

    C.表明王朝内统治秩序的持续稳定

    D.具有宗法社会等级鲜明的特征

  • 23、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提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他没有坚持把满族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

    A.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发展

    B.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精神

    C.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

    D.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

  • 24、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①“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②“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③“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纸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

    ④“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标志

    (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

    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_____⑤→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_____⑥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2)国家形成:在_____⑦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 26、两极格局的瓦解:美苏关系缓和

    (1)时间: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2)表现

    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________,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________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________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________统一。苏联与________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 27、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次“围剿”。

  • 28、1689年,英国通过《_________》,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 29、社会转型

    根据要求,填写表格内容或完成相应问题:

     

    从封邦建国到大一统

    (中国)

    “走出中世纪”

    (西欧)

    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中

    国)

    经济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1)的进步,提

    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逐步发展

    (5)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政治

    封邦建国制度逐步瓦解,为向 (2)

    转变创造了条件

    民族国家、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形成

    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6) 国

    思想

    面对社会转型, 士人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形成了  “(3)”

    的局面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 (4) ” 运动批判了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传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西方“民主”“科学”(7)和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先后传入中国(8)

     

    1)请就此处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各举一例 生产工具:___________生产技术: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

    7)这场宣传民主”“科学的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称作 ___________

    8)近代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锋是___________

  • 30、文化遗存代表:

    距今约170万年的________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_______

  • 31、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分布

    (1)北美:①白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印第安人: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____,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拉丁美洲

    ①黑人: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②混血:____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③印第安人: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 32、文学艺术

    项目

    时间

    成就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_____东晋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_____等文学形式;

    诗歌

    唐朝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

    书法

    东汉

    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_______世称书圣。

    隋唐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____的颜体和________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__》《________》。

     

    隋唐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

    石窟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____

     

  • 33、黑船来航

    ________年,美国人培理以武力叩关,迫使幕府开国,相继和美国、英国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 34、军事斗争

    ①游击战:上海太原失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________。敌后战场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本。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________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儿以上的兵力

    ②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________领导下发动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1)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2)汉武帝时,兴办的官立最高学府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3)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在封建教育体制方面有何突破?

    (4)20世纪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白话文作品大量进入语文教材,这种现象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时期语文教材所渗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什么?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试举两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 36、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对世界贡献表现有哪些?

  • 37、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3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进行的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代朝廷的来办宦官,市场上抹夺猛于虎);第二,取消进俸;第三,打击贪官;第四,打击宦官势力;第五,抑制藩镇。此外,放宫女、宾乐女900余人回家,改革颇有成效,为百姓称道。但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受到掌握实权的宦官和藩镇势力阻挠破坏,以失败告终。

    改革过程中,顺宗病重垂帘问政.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顺宗宠妃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历史中也有关于王叔文、王伾贪财不廉洁的记载。此外,领导改革的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文人。改革失败后,顺宗死于宦官之手,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均被贬谪。

    材料二韩愈则因革新时不被起用,攻击革新党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说宦官掌控的禁军是“天子自将非他师”。苏轼(朋党论)中说:“唐柳宗元、刘禹锡始不陷叔文之党,共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名臣矣。”清人王鸣盛是知名学者,则说:“叔文与宦官为难,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立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跋扈之强藩。”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观遍他留下的文字则未见一丝悔意。

    (l)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失败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永贞革新?

  • 39、有关鸦片战争,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的认识。

    近16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看法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学人中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这场战争及对其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评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认同的。鸦片战争史研究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本文想就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鸦片战争以及它的基本评价问题,发表一些浅见,……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