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昌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表所示的唐诗诗句反映出当时(     

    诗人

    作品

    诗句

    骆宾王

    《从军行》

    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朱庆馀

    《送于中承入著册立》

    上马生边思,戎装别众僚。.....蕃庭过册礼,几日却回朝。

    元稍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暮》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A.周边各族得到迅速发展

    B.各民族的经济交流频繁

    C.民族间交往的形式多样

    D.中央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 2、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     

    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

    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

    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

    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

  • 3、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 4、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 5、《资本的年代(1848~1875)》曾这样描述:“资本的年代是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属于其“胜利时代”的是(     

    A.光荣革命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珍妮纺丝机问世

    D.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 6、诗歌《南湖红船》“七月日星盈,南湖水上行。清风携马列,烟雨伴船征。华夏精英聚,山河萃美生。小舟前景远,从此晔光明。”其中对“从此晔光明”理解准确的是(     

    ①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②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④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7、《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大陆法系(     

    A.突出宗教伦理

    B.强调以判例为基准

    C.突出法官地位

    D.强调成文法的权威

  • 8、以下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D.允许自由贸易

  • 9、中国人的家中都有牌位,传统写法是“天地君亲师”五个字,“君”是指皇帝。民国以后,一些家庭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将“君”易为“国”,表示不要皇帝,而崇奉民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B.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

    C.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深远

    D.救亡图存运动效果明显

  • 10、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秦昭王对巴蜀地区的板桶蛮夷实行过“顷田不租,十妻不算”的优待政策。汉朝历代皇帝和郡县长官也大多强调重农,特别是在农耕不发达的边疆地区。这些措施(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B.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友好交流交融

    C.表明秦汉时期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疆域的开拓

  • 11、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A.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C.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 12、如表是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政府文件,据此可知(     

    国家

    时间

    文件名称

    意大利

    1944年

    《1945—1948年战后重建计划》《1948—1950年全国协调的新建设计划》

    法国

    1946年

    《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3》

    英国

    1960年

    《1961—1966年英国的经济增长》《1964—1970年全国计划》

    A.西方国家转向计划经济模式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D.西欧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区域联合

  • 13、据记载,宋代开封每日“有生鱼数千担”运入;“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上市,动即百数”;粮食“用太平车或骡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在临安“细民所食,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皆需之铺家”。于是,仅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米市三四十家”。这些记载可用于说明,宋代(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推动商业繁荣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

    C.商品经济发展提高了社会商品化程度

    D.区域之间商品贸易趋向频繁

  • 14、有历史学家在书中写道:我从基本资料出发,试图把构成14世纪初法国南部村庄蒙塔尤社区生活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出来。那里存在着支配性的大小权力,首先是法兰西的国王,如果当时的法兰西可称为“国家”的话,国王便是“全国的”统治者;其次是伯爵,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统治者。这表明(     

    ①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资料的运用   ②法国王权已经达到顶峰

    ③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方式   ④封建领主仍有较大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之屋…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     

    A.对外贸易兴盛繁荣

    B.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16、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一批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历史地理学著述

    出现,8400余种地方志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基础。其中,被称为在中国地理史上、世界地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是(     

    A.《禹贡地域图》

    B.《徐霞客游记     

    C.《泰西水法》

    D.《海国图志》

  • 17、在黄宗羲看来,明代科举制下,人才上升途径完全统一于八股时文的评比,虽然看上去特别公平和严格,但实际上造成大量不学无术之徒通过强行记诵八股“优秀范文”走上他们并没有能力承担的岗位。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考试程序规范

    B.形式僵化,脱离实际

    C.丧失选官价值

    D.注重理论,流于空谈

  • 18、1918年,《中华医学杂志》曾刊发题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图文。对此文解读正确的有(     

    面具上不须用药,其功用仅如滤过纸,乃理学的作用,不必持化学的作用也……

    今上海聂云台先生所办之恒丰纱厂,因防疫面具需用纱布,造成中国纱布。此乃国货,价廉而物美,深望凡吾医家及非医家共同提倡之。

    ①近代中国社会仍强调程朱理学的作用     ②将防疫宣传与提倡使用国货结合起来

    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     ④口罩普及标志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9、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二月十九日,李鸿章督办的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招商局现有轮船3艘,每月运漕2次,每次装米3万余石”“江浙两省已经答应拨给轮局漕粮20万石,尚有10余万石的运输能力可资利用”。 由此表明,轮船招商局(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B.官督商办的模式有利于其发展

    C.扭转西欧列强对漕运进行垄断

    D.为淮军镇压太平军提供了支持

  • 20、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传说时代”无可信的历史

    D.原始文字尚未具备书法要素

  • 21、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开展以树立新劳动态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

    B.有利于阶级基础的扩大

    C.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巩固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22、古埃及人在约公元前4千纪末发明了象形文字。在漫长的岁月中,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被淘汰、遗忘,逐渐成为一种无人知晓的文字,直到19世纪初,人们仍无法释读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古埃及(     

    A.文化传承的中断

    B.楔形文字的流行

    C.文字的复杂难懂

    D.书写材料的变化

  • 23、新中国成立后,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下采取了多种外交方略。其中一项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而是先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各项特权,坚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在主权上的独立解放。这一方略是(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4、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中国传播基督教,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这里有“好感”的“中国人”包括(     

    ①明成祖   ②杨廷筠   ③张居正   ④李之藻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老子是__________时期重要的思想家,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________》一书中。他将“_________”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 26、同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_______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 27、

    影响

    具体表现

    提高了全球________,使世界______激增。

    (1)玉米在中国和非洲的推广,获得可靠的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2)马铃薯对欧洲的影响:提高了欧洲的______能力。

    改变了人们的______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________,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2)玉米、马铃薯、甘薯也用作饲料,促进了_______的发展。

    推动了当地_______的发展

    (1)北美:水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当地________的影响

    (1)美洲:食草的 ________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______被滥伐。

    (2)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 ___________等造成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

  • 28、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________会议召开。

    (2)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3)朝鲜问题因为________的阻挠未达成任何协议。

    (4)印度支那问题由于________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________、维护________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 29、________年9月21日,中国人民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 30、中国共产党诞生

    (1)成立: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现在上海后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确定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_____任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______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

  • 31、苏联解体

    (1)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2)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 32、中国古代的镇

    (1)原因:主要是为____而设的。

    (2)发展

    ①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____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②元朝:____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___

  • 33、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次“围剿”。

  • 34、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通过《________》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文艺复兴何时从哪国兴起?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文化条件是什么?

  • 3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哪些调整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名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规定美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清政府通过修订法律、改良司法等措施,以期早日收回这种司法主权。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1928年,中美签订新关税条约后,在中方的坚持下,中美开始就撤销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进行谈判。美国与英国在1943年1月11日,同时宣布放弃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在华特权,接着荷兰、比利时、挪威、巴西等国也相继采取同样步骤。自此,开始了全面废除帝国主义在华领事裁判权。

    一一摘编自仇华飞《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形成与撤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涉外案件处理的原则及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产生的影响及美国1943年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原因。

     

  • 38、学了本课内容后,你对斯大林模式有什么认识?说一说你的看法。

  • 39、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