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与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这主要反映出( )
A.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B.封建制度的确立具有必然性
C.各国相争以揽人才为核心
D.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受到打击
2、下图是创作于1961年的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
A.为工业化服务
B.巩固国家的阶级基础
C.克服经济困难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3、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4、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十二个诸侯国。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了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这反映了当时( )
A.争霸斗争趋于激烈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国家统一趋势明显
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4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5.5万千米,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这些建设( )
A.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
B.体现我国重视人民民主
C.完全满足人民出行需求
D.反映我国科技世界领先
6、隋唐时期,侍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隋朝侍御史“始自吏部选用,不由台主”,唐初侍御史“皆吏部与台长官、宰相议定,然后依选例补奏,其内诏别拜,不在其限”。这表明隋唐时期
A.监察官员由监察主管部门独立任免
B.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
C.行政部门参与监察官员的任免工作
D.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部门
7、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扬,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
A.儒学教育的平民化
B.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商品化趋势的加快
D.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8、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校。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 )
A.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B.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
C.突破宗法血缘束缚
D.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
9、下图是拍摄于1980年的老照片,可以用于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店“悦宾饭店”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10、17世纪的一位科学家,“先在木板上刻了光滑的木槽,把木板一端抬高,让小球自上而下自由滚动,然后改变木板长度和倾角,总共做了一百多次实验,记下每次运动时间和距离的关系。通过实验,他证实了小球运动速度和时间成正比,运动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成反比。”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他”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1、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 )
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
B.阶级本质决定战争策略
C.国家利益决定作战规划
D.中英差距影响军事部署
12、有学者认为雍正朝在“改土归流”中军事手段残酷,政策粗暴。而魏源的看法是:“一时之疮痍,百世之甜熙”“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材料中魏源认为“改土归流”措施( )
A.维护了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
B.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一统
C.将西南地区纳入了清朝版图
D.解决了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
13、1945年,美国一家公司联合农业部组织“明日之鸡”全美竞赛,试图选出生长快、体型大的肉鸡品种。科尼什鸡与新罕布夏红鸡的杂交鸡获得1948年全美决赛冠军,白洛克鸡屈居第二;竞赛奠定了肉鸡育种的基础,也成为白羽肉鸡(科尼什鸡和白洛克鸡的杂交后代)称霸世界的开始。“明日之鸡”竞赛主要反映了( )
A.民众主食的变迁
B.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C.物种交流的加速
D.政府重视食品安全
14、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15、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继承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B.急于建立中华民国
C.获得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16、列宁指出:“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必须继续战争。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的,资产阶级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列宁提出这一观点意在(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时机已经成熟
B.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C.揭露帝国主义间战争的罪恶本质
D.指出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紧迫性
17、“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195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的10倍。到1965年,这一比例是15:1;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世纪末,这一比例是30:l”。关于这组数据的分析,其中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只是提供廉价的原料和加工,消费能力并非全球化
B.工业化国家战后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
C.战后的冷战格局,阻碍了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入
D.科技革命使得工业化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8、2022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这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实物资料。下列关于仰韶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处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
B.私有制己产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C.能够养蚕缫丝,主要栽培作物是稻
D.出现阶级分化,己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19、下图是漫画家米谷在 1961 年创作的漫画《刻舟求剑》。该作品意在说明( )
A.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历史的进步
B.西方国家竭力维护其殖民利益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任重道远
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20、1959年,考古学家安志敏提出:“从新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黄河中下游一直是古代文明的中心。……这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不可分割的联系,奠定了中华民族古代历史的发展基础。”学者强调的是( )
A.黄河中下游是古代文明的中心
B.黄河中下游文化的影响
C.史前文化能证明历史的真实性
D.中国历史的强大延续性
21、有学者认为,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正是在这样的“不造反是死,造反也是死”的情况下,陈胜、吴广举起了“伐无道,诛暴秦”的义旗。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B.人们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D.法律条文细密完备
22、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法阿合作将由一个撒哈拉技术合作机构予以保证。
②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有可能了。
③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④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23、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官员选拔存在诸多问题,如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这些问题客观上( )
A.表明了西方政党政治的弊端
B.推动了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
C.反映了垄断集团的政治操控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持续深入
24、抗战胜利后,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出版了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胡绳的《辩证法唯物论入门》、华岗的《社会发展史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薛暮桥的《经济学》、许涤新的《现代中国经济教程》等,在青年学生中拥有大批读者。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
A.积极探索构建新社会的路径
B.公开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弱化了对理工科知识的学习
D.积极响应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25、________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________流域发展到________流域,基本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
26、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的改变影响了____的发展:如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盛衰,郑州、纽约、曼彻斯特的发展。
2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价值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____和精神动力。
②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和行为方式。
③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8、维新变法的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____”,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知识点128】
29、中古西欧文化影响
(1)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____、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
(2)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____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0、航天和海洋技术____________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即“(___________)”;民权主义即“(_________)”;民生主义即“(____________)”。1924年,孙中山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原则,并将(___________)发展为(___________),后者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的展开。
32、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教、_____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__________。
33、目标:“________”“求富”
3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3)意义:打击了________。
(4)教训:农民阶级作为________的代表,缺乏________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________的重任。
35、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6、人口迁移的背景、概况和影响是什么?
37、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8、来自中国的马克思雕像在马克思的故乡受到欢迎,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
(2)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
(3)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度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4)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