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③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④表演时,铁花飞舞,鞭炮齐鸣,加上鸣锣开道,气势极其恢宏壮观。12名打铁花者一棒接一棒,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紧跟而来,棒棒相连。
⑤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⑥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A. ②③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成为一批“四不像”大学。
②吴亚琴成名是因为经过19年的努力,把一个环境条件差的老社区变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一团和气的花园式社区。
③受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影响,港元汇率呈现大幅波动,这种波动足以让市场产生恐慌,由此导致对港元与美元“脱钩”的猜测也甚嚣尘上。
④湛江东兴公司因排污范围内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被广东省环保厅连续两年挂牌督办,甚至在环保部门对其污染超标责令改正时,依然置若罔闻,照排不误。(2018·成都高中毕业班模拟)
⑤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是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⑥安全问题无小事,对一些看似细小的安全隐患要重视;否则,滴水石穿,细小问题也会酿成大灾祸,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A. 举酒属(zhǔ)客 斗宿(xiù) 冯(píng)虚御风 相互枕藉(jiè)
B. 幽壑(hè) 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C. 扁(piān)舟 匏(páo)樽 蜉蝣(fú yóu) 舳舻(zhǘ lǘ)
D. 酾(shī)酒 横槊(shuò) 更(gēng)酌 窈窕(yǎo tiǎo)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说“听得见的 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A.音乐与其直接流露情感,不如稍加含蓄。
B.音乐越含蓄不露,越令人感到和平愉快。
C.艺术的无言之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D.艺术的滋味应当留给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命大黑
刘梦瑶
人人都知道老刘爱狗,但近些年却没见他养狗。
刘家是在工业园里开超市的,沿着柏油马路往里开,一进来就可以看见。刘太太每天打理超市的事务,老刘则收废品。
刘家对面是一个垃圾站。一次,正赶上垃圾锤往下压,老刘就在旁边看着。他听见垃圾坑里有刺啦刺啦的声音,夹杂着狗的哀号。
他探身去看,发现垃圾坑里一个黑色塑料袋在扭动变形:“别放下来,这里面有活物!”操作师傅听到喊声,立马摁下按钮。
老刘跑进坑,三下两下把袋子撕开。里面的玩意儿受了惊,直接从袋中跳了出来,向前跑去,钻进了老刘家的废品堆。
老刘缓过神来,三步并作两步向家走去,进门就憨笑着兴奋地喊:“嘿,闺女,快出来看看,咱家来‘新人’了!”
老刘看狗子总躲在废品堆里也不是个事儿,就从超市里偷拿出一个一次性的小碗,给小狗弄了点儿水,又把泡泡糖罐子上的红色塑料盖顺走,把一根火腿肠搁嘴里嚼嚼,吐在上面,一块儿放到了废品堆旁。小刘陪他坐在台阶上,听他漫不经心地吹口哨。老刘扭头瞄一眼在超市里忙碌的刘太太时,他的口哨就会跟着拐个音。
“爸,它好像要出来了。”小刘把眼睛睁得又大又亮,死死地盯着洞口,老刘却把她的脸转了过来:“别惊到它。”小刘干脆闭上眼睛,听那咀嚼声音由小变大。
是的,就是在狗子来家之后,老刘开始人前人后称他妻子“刘太太”的。一开始想到这么称呼她,是试探,是九曲十八弯地在讨好,他怕妻子撵走小黑。也真是奇怪,他第一次藏猫猫一样喊出“刘太太”时,这个称呼像一块亮黄的奶油,有着特殊的魔力,它让刘家的超市及刘家都显得其乐融融的、明亮亮的、甜丝丝的。
小黑很快长成了大黑,常住地从废品堆移到了门口台阶上。
那天一大早,刘太太发现门口地上一溜儿空空的酸奶盒子,大黑在一边正摇着尾巴,嘴边的毛一圈白。“行啊你,怪不得最近老丢东西呢!”刘太太扬起巴掌拍在老刘胳膊上。她想不到,大黑竟一下子蹦到她脚面上,发出沉闷的低吼。刘太太天生怕狗,吓得抱着臂一动不动。老刘可不敢把得意写在脸上,蹲下去把大黑往怀里拢了拢,“你也太不懂事了,你要是得罪了她,咱爷儿俩以后就都吃不上饭了。”脚上没了大黑的脚蹄,刘太太才松了口气,随着这口气吐出一句话来:“这物命可真是物命。”小刘惺忪着眼在一旁问:“啥叫物命?”刘太太说:“听老辈儿人说过,像是介于动物和人之间的那么一种玩意儿。”刘太太娘家的人,往上数三辈,是大兴安岭的猎人。
后来,刘太太再看着大黑摇头摆尾追着老刘跑,有时竟会微微一笑。这场景让她觉得她的收废品的老刘,在人间活得还是怪快乐的。大黑当然不知道刘太太新生的柔软心意,它只当刘太太依旧不喜欢它。无论寒冬酷暑,它从不往屋里面跑。小刘理解这是大黑在给老刘撑脸。
那年冬天特别冷。那天夜里,大风把院子里的废品当成它的乐器,恣意吹打。棉帘子随着院子里的“摇滚乐”狠狠地拍着门。刘太太担心玻璃门被拍坏,就披衣出去查看。她看见大黑在垫子上缩成了一个球,任凭棉帘子一下一下打在它的身上,它就是不愿离开。她回屋给小刘说:“看来,明天该给它搭个窝了。”
老刘家的生意越做越好,老刘就改行拉出租。
大黑只要见到老刘的车出现在转弯的路口,它就像疯了似的摇尾巴。等车在门口掉头时,它就跑去车后面跟着,在车门旁等老刘下车。
这天,有人喊刘太太:“你快让你闺女去看看吧,场子门口躺着一条狗,黑的,在那儿嗷嗷叫呢!”
小刘一下子从屋里蹿了出来。
“有只黑狗追车,被轧伤了,现在在场子门口趴着。”
小刘撒丫子往场门口跑。只见大黑窝在地上,远处的地面有一摊血迹,湿漉漉一片。小刘想把它抱走,但被周围的人给拦下了……
九点的夜空黑沉沉的,冷风刺骨。刘太太看着台阶上空荡荡的棉垫子被风一点点地移动,眼角的泪珠再也忍不住,落了下来。“狗都是来替主人顶灾的,你对它已经很好了,它会安心的。”后来的岁月里,刘太太一遍一遍地这样安慰老刘。
今年秋天,小刘考上了大学。离家去报到的头一天,她抱回家一只小黑狗,对老刘说:“爸,我去上学了,就让小黑陪你吧。我备了一条链子,你去开车的时候,就拴上它。”那铁链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银子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老刘爱狗但近些年却没有养狗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老刘救了小黑狗并将其养大作铺垫。
B.把狗捡回家后,老刘开始称妻子为“刘太太”,是为了试探和讨好妻子,以免妻子把狗撵走,结果却意外地使家庭更加温馨、融洽。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老刘对大黑的特别照顾和大黑短暂的一生,暗写刘太太对狗态度的转变,反映出大黑对刘太太心灵的软化作用。
D.小说结尾写小刘为老刘重新抱回了一条小黑狗,并买了一条链子,链子对狗本是束缚,但在文中充满温情,给人留下了想象回味的空间。
【2】小说中的“物命”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刘太太再看着大黑摇头摆尾追着老刘跑,有时竟会微微一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走讥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一年后,政治日益清明、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魅力。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加珍惜,随意丢弃,生活极其奢侈的场景。
(2)《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二者兼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两种是“至人”“神人”的境界,表现另外一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用典故,“____________”借“谦谦君子”的典故劝谏太宗要加强道德修养;“____________”引“网开一面”的典故劝谏太宗要田猎有度。
(2)《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存在文化关联。
(3)鸥鸟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存世俗机心,不以世事为怀。由此,诗人喜将鸥鸟意象写入诗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柳永《望海潮》中“烟柳画桥”之“烟柳”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书后记 (清) 袁枚
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①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②持筹,必取证于质剂③契约之纷繁,而圭撮④毫厘所必争也。二者皆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二者相较,著作胜矣。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郑、马⑤笺注业已回冗。其徒从而附益之,抨弹踳驳⑥,弥弥滋甚。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 B. 尔 C. 矣 D. 焉
【2】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之所以藏书而散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 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 作者认为有助于著作的书越多越好,有备于参考的书越少越好。
D. 作者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因而决定散去有备于参考的书籍。
【5】第②段中,作者对著书立说和考据这两种治学方法进行比较,表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验通常来自实践。有的经验让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有的经验让你迷失自我,与成功失之交臂。如何对待经验,取决于你的能力、态度和智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