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2、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3、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5、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1)醋酸溶解水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亚铁溶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钡中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聚合物单体的结构简式。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7、(1)KSCN 为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写出 KSCN 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常压下,硫化氢的分解温度比水的分解温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3)干冰的熔沸点远小于二氧化硅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物质C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含有NH4+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4)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当反应消耗3.36L(标准状况)物质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写出一种人工固氮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
(6)Cu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生成NO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9、研究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OCH3(g)+3H2O(1)。
(1)已知一定压强下,该反应在温度升高时,CH3OCH3(g)的浓度减小,则反应的焓变△H_____0,熵变△S_______0(分别填“>”、“<”、或“=”)。
(2)相同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生成物二甲醚CH3OCH3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0-4min内A的反应速率v(CO2)=_____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Ea(B)< Ea(C)
B.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C.单位时间内消耗CO2与生成H2的数目为3:1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大
(3)某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改变起始时各物质的起始投料量,在不同的压强下,平衡时生成物二甲醚CH3OCH3(g)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序号 | 起始投料量不同的压强下, 平衡CH3OCH3(g)的量不同的压强 | P1 | P2 |
P3 |
I | 2.0 molCO2 6.0molH2 | 0.10mol | 0.04 mol | 0.02mol |
II | 1.0molCO2 3.0molH2 | X1 | Y1 | Z1 |
III | 1.0mol CH3OCH3 3.0mol H2O | X2 | Y2 | Z2 |
①P1___P2(填“ >”、“<”或“=”);判断理由为____________。
②X1=______________。
③P2下,III中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10、现有pH=2的醋酸溶液甲和pH=2的盐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2)各取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________V(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3)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相应钠盐固体少量,两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pH(甲)________pH(乙)
11、钢铁应用十分广泛。根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FeCl2
B.FeCl3
C.Fe(OH)3
D.Fe3O4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钾的一种方法为ClO-+Fe3++OH-⃗FeO+Cl-+H2O(未配平),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工业上用废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含少量的Al2O3与Cu)制取绿矾(FeSO4·7H2O)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与Y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写出流程图中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2、Ⅰ.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X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且可发生银镜反应。以X、Y为原料的合成转化如下:
①有机化合物X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写名称);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②向Z中加入下列物质中_______,可使Z转化为。
A.单质Na B.NaOH溶液 C.溶液 D.
溶液
③在加热时,0.1molW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已知酸性:。推测酸性:
_______(填“>”或“<”)
。
Ⅱ.离子液体是一种由离子构成的很有研究价值的溶剂,研究显示最常见的离子液体主要由如图1所示正离子和负离子构成,图1中正离子有令人惊奇的稳定性。
(3)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m代表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图2为苯分子的结构简式,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
),则图1正离子中的大π键表示为_______。
13、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14、某元素原子的氯化物化学式为MCl2,现将20.8 g该氯化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后,需用200 mL 1 mol·L-1 AgNO3溶液才能把溶液中氯离子完全沉淀。已知该M原子中有81个中子,则:
(1)计算M的质量数并写出该核素的表示符号。______________
(2)指出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 _____________
15、泄盐(MgSO4·7H2O)是一种中药药剂,还可用于制革、肥料、瓷器、印染料等工业。一种利用氯碱工业的废渣(主要成分是Mg(OH)2,杂质为MnCO3、FeCO3、Al(OH)3、SiO2等)生产泄盐的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氢氧化物沉淀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 Fe(OH)3 | Mg(OH)2 | Al(OH)3 | Al(OH)3在pH=7.8时开始溶解,pH=10.0完全溶解 |
开始沉淀的pH | 2.3 | 10.8 | 3.7 | |
完全沉淀的pH | 4.3 | 12.4 | 5.2 |
回答下列问题:
(1) “酸浸”是工业对矿物利用的一种方法,该操作关键是提供浸取率和浸取速率,写出提高该工艺流程中“酸浸”速率的2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2) “操作1” “操作2”和“操作3”相同,实验室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滤渣1”的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 “氧化(煮沸)”操作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锰元素转化为Mn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pH”时最好选用__________, pH范围应控制为____________,高温加热“滤渣3”可得到_________(写化学式)。
(5) “一系列操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实验小组在做与
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产生了白色沉淀。常温下,该实验小组对白色沉淀进行如下探究,操作与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i)将锌片置于盛有 | 锌片表面产生暗红色疏松圆体物, |
ii)取出锌片,疏松固体物脱落,搅拌并静置 | 烧杯中出现白色悬浊液A和颗粒状紫红色固体B |
iii)用注射器吸取部分上层白色悬浊液A于试管中,立即加入少量植物油覆盖 |
|
iv)用长胶头滴管伸入A中,加入适量氨水;再向其中通入空气 | 加入氨水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通入空气后溶液变为深蓝色 |
资料显示: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可溶于氨水形成无色的
。
可溶于氨水,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测量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广泛试纸 b.精密
试纸 c.
计
(2)步骤i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中加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得“白色悬浊液A”的,判断“白色悬浊液A”中是否含有
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由上述实验可知A为悬浊液。为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v)将紫红色固体B加入到的
溶液中,出现白色悬浊液;
vi)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后,观察到右侧烧杯中出现白色悬浊液,石墨棒上未见红色固体。
①步骤v中a______0.2(填“>”、“<”或“=”)。
②该原电池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所有的置换反应都能设计成双液原电池,以加快反应速率
b.原电池反应中,阴离子可能对阳离子放电产生影响
c.与
溶液反应得到
的途径可能不止一种
d.与
溶液反应过程中,氢气生成速率持续减慢
邮箱: 联系方式: